学会去死。

作者: 蒲艾草 | 来源:发表于2018-06-12 23:47 被阅读38次

13年,还在家乡。

那会儿刚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很调皮,也很冲。跟别人约了架,约在一个公园旁边,也是年青。

这个公园比较有意思,当时还不算完全竣工。公园旁边是河床,山上引发洪水,就从这条河床宣泄。瞧,以后别说新疆缺水,有时候多起来了也是很吓人的。

这个河床的构成材料,是挺符合建筑用料的,所以很多施工项目就从这里拿料,经常性能看到大型挖掘机在采料,会留下大大小小的坑,深则五六米,浅则一两米,宽度可能有个十几米的样子。

而那个时候,正好还是夏天的尾巴,坑里会有降水和冰雪融水汇聚,这是条件。

那天我们提前过去等着,左等右等不来人,正在暗暗嘲笑那些跟我们约架的人的时候,一个小孩子跑过来,一边跑一边喊:艾克哥哥,艾克哥哥,不好了,有人溺水了。

我听到后,赶忙跑向他那边,待他喘好气,询问事情经过,原来是这些孩子去坑里游泳,一个孩子扎猛子一头扎进去再没出来,他们已经报警了,但是那些警察却无动于衷。

我过去之后,准备下水救人,却被警察拦下,不允许。

我环顾四周,没有发现那个溺水孩子的家人,我问到了家庭住址后,立刻骑车去找他的父母亲,不巧,只找到母亲。载着母亲来到那个河床,母亲踉踉跄跄的走过去,嘴里嘟囔着:我的孩子啊,我苦命的孩子……

说着就跳下去了,母亲也不会水。

我当时头脑一蒙,也跟着跳下去了,我只记得我当时头脑里唯一的想法就是:已经死了一个,不能这个也跟着死。(当时已经溺水半个多小时,我自己判断是已经没救了)

我水性还不错,我在水中把那位母亲推上岸,我也上了岸,把口袋里的手机、钱包之类放下,脱了衣服再次下水,开始捞人。

模糊记得,围观的人很多,却没有人下去帮忙。我咆哮了三次,才有人陆续下来捞人,可即便是这样,最后打捞出来的还是尸体。

捞出尸体的时候,孩子的父亲也到场了,捶胸顿足,痛哭流涕。

可我却没有什么感觉,因为我和这个孩子没有过多的交集,仅仅是知道这么个人,再一个,我比较酷。

拉去医院抢救,没能抢救过来,一个鲜活的生命就这么没了。

当时我知道了其实生命很脆弱,我们永远都不知道意外和明天哪个先来,也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我开始有了一些敬畏之心,不再去挑战概率。

第三天早,朋友来接我,去参加这个孩子的葬礼,在路上的时候,我们有说有笑,到地方,进去问个好,喝杯茶就出来了(给钱是父母亲的事,还轮不到我们)

这个孩子的兄弟出来送我们,年龄和我们差不多,说正好借这个机会一起吃个饭。我们去找馆子,整顿饭,交流的主题是女朋友系列和去哪里玩,大家有说有笑。

当时觉得有点不舒服,但是现在习惯了,我现在回过头看那天的事和人时,我倒一下子觉得看开了。

我们总以为人家死了人,会很悲伤,其实,作为当事人,已经接纳了这个事实,因为已经没有挽回的余地,通俗的讲:看开了。就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悲伤。

也可能这位大兄弟和这个孩子也没有太大的交情,也或许是当时的我们还不能理解透死亡这个词所带来的含义。

他们还挺有意思,吃着饭,就喝上了,可能是聊太开心了?

我那会儿也不喝酒,就看着他们喝,听他们聊,我就在心里想,这哪里是参加葬礼的人,但是你反过来讲也对,死的不是你的孩子,不是你的亲人,感情这玩意儿哪有什么感同身受,我进那个院子的时候,我都有种恍惚感,这些人我都不认识,我到底过来干嘛来了?难道仅仅是因为我下去捞人就要来参加葬礼吗?要不是那天恰好在那边约架,我对这个人都不会有什么概念好吧?

为什么今天突然讲到这个故事呢,因为前两天我在明湖,看见一个人准备跳湖自杀,拦都拦不住。

僵持不下,最后保卫处来了一群人,强制拖上了了,压着到巡逻车上带走了。我没有分辨出来是男是女,所以我觉得这个跳湖应该是有一些原因。

因为男女差异还是挺大的,而这个人,不男不女。

我本身喜欢讲故事,也喜欢听故事,但我却失去了了解这个人故事的兴趣,一票否决,即使可能内心是波涛汹涌。

那天旁边正好有个小姑娘,小姑娘就一直在喊:怎么不跳,快跳啊,快跳。

我当时就笑话她,你这是看热闹不怕事情大。

她说,现在救下来也没有用,如果真的一心求死,是拦不住的。

我说,你说的对,但总不能见死不救,能晚一天算一天。你去百度界面搜索‘自杀’这个词,弹出来的一定是免费心理咨询热线,点点手指就能拨过去,会有专门的心理咨询师来开导你。

她说,我不信。

我说,你现在就试试看。

她说,好。

说着拿出手机试了一下,果真是。

我问她,你参加过葬礼吗?

她说,没有。

我说,我参加过,但是这个葬礼参加的不伦不类的。从那之后,我开始反感这一类的人际交往。去年曾经的队友去世了,我收到报丧,但是我依旧没去。倒是我父母亲这一类的人际消费比较多,婚葬嫁娶。

她说,我父母也是,但是这种事他们不会叫我去,所以我也没什么概念,很少参加。

我说,现在其实已经有了一些苗头,比如朋友的生日宴会,或者接风,或者庆功,很反感这些,我觉得参加这一类的活动,你给了钱或者给了礼物,于别人而言也是一种压力,偶尔参加,我也就是单独发一百块,告诉他这是我的饭钱,不用还,我的原则很简单,我要做个什么,或者我怎么样了,我也不会邀请你来参加,我想活的自我一点,不用刻意的去按世俗的规矩去办事。

她说,以你现在这个发展趋势,你还是有很大的概率可以做到。

我说,我也是在慢慢修行,时间会带给我我想要的东西,不说物质,但最起码内心境界是可以一点一点达到那个水平。

她说,我就欣赏你这一点,平静。

我说,可能是假平静,没有经历过大风大浪,稍微有点风吹草动,可能我就像变了一个人,而不是现在这种状态,你也知道,人是一个多面体。

她问,你所说的大风大浪是什么呢?

我说,我有个单亲朋友,跟着母亲生活,他可能是因为家庭关系的因素,挺孤僻的一个人,没什么朋友,但我却跟他成了朋友,他为数不多的朋友。

去年,他母亲突然病倒,就紧急拉到医院抢救,癌症晚期,最后一天了,不行了。他给我打了个电话,我当时在乡里,我挂了电话之后火速赶回去,到医院后,他一直低着头,不说话,其实他心理应该也接受了这个事实,就是有点受不了母亲生不如死。

我跟他说话他也没搭理我,我就陪着他坐着,过了一会儿,他起身进去找医生,问能不能加速?

意思是给母亲打一针,让她走吧。

我当时听到他说这个很生气,我觉得作为一个孩子,怎么可以这样?这不是刚查出来吗?可以做手术啊,可以化疗啊,为什么要选择什么都不干呢?你怎么可以这样对待自己的母亲呢?有一丝希望,你也应该争取,对不?相信现代医学,为什么这么着急结束她的生命?

医生也安慰他:我们不能给加速,只能说你建议停止治疗,我们停止。

结果,当天晚上就去世了,直接就拉到殡仪馆去火化。

我没有跟着去,因为我过去不合适,我就告诉他等他忙完了跟我说。

过了几天他联系我了。

那天他抱着我痛哭,哭完了说,我觉得人是可以自杀的,这样活的很有尊严,就像那位画家,要一个短暂且有意义的一生,所以画家选择了他一生最爱的三洋东西:女人、毒品、酒精,结果三十几岁就死了。自杀其实不一定是厌世了,可能是为了更加优雅的去死。

我说,你不能这么为自己找借口。

他说,我母亲也会愿意接受我做出的这个选择的。

我说,你就是嘴硬,人的求生欲望是高于理性的,为什么要活生生的断了人家的念想。

他沉默。

从这之后,我们之间得关系更好了。

交朋友有个原则,就是当朋友失落的时候,要第一时间出现,出了什么事,要第一时间去帮忙,这样人家才会在心里记住你,把你当兄弟,就如同被拘留了有个潜规则,大家都抢着去做第一个为其存钱的人。

她问,那你现在还跟他有联系吗?

我说,有,现在也在联系着,因为他也是给我上了一课,我记忆很深刻。

她说,这样的课,我有点接受不了。

我说,我给你推荐个文章,叫《每一个超过30岁的成年人都应该学习,如何面对亲人的临终》,作者是莫小米。你要是有空,可以找出来看看,多看几遍。

她说,我真有点理解不了你的想法,一天就没个正经。

我说,正经不正经,不是靠说,而是做。

我有个同学,从小学就认识,忘记了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一直喊他‘大?’

他是个比较文静的男孩,有种隐士的感觉,就是前段时间很火的佛系青年,也很保守,可我们不是,我们属于比较调皮的,会带坏他,就仿佛你让你一个什么都不懂的小姑娘突然就体验了一把小太妹的感觉,呀,原来这么爽……

每次我们出去玩,或者干个什么,他总是在一边不断的提醒自己,不能发朋友圈。

他属于什么都不发朋友圈的那种人。

而我呢?

动不动发个朋友圈。

他把自己保护的很好,这是他的保护色,也不清楚他一天在干什么,因为在新疆某高校上学,制度也挺严,总觉得他应该是安心在念书,可偶尔我们聊,他就突然出现,然后发个定位,边境线、口岸、海边、甚至还有东南亚的一些国家,偷偷的发,确定我们看见之后,赶紧撤回……

仿佛,神秘。

这种保护色,让我有点慌。

我之前在西夏区这边见过,那是一条很繁华的街,车要走,人不让路,吵起来了,然后司机笑着说话,趁人不注意,捡了个板砖,头上就是一下,那人喊着跑了几步,直挺挺的倒下了。

死了?

不知道,那一砖应该是拍在了后脑勺上,而且倒下之后,也没有应激反应。一般来说人突然倒下了,会有反应,比如说双手撑地之类,可他没有。

开始有血慢慢流淌出来,周围的人都有点恶心了,就散开了一些,可我依然在看,不是想看,是当时我在想问题,其实人人都离杀人凶手很近,几步之遥而已,可能一言不合就打起来了,打起来了就没轻没重,从小生活的那个环境,类似的事情我看见过很多,也在我身上发生过,已经习惯了,不会觉得太惊奇。

后来什么情况,就不太清楚,那人被救护车拉走了。

救护车也在那条街上堵了一会儿,也有点笨,明明拉了警报灯,就应该强硬一点,拿出自己的姿态,什么样的姿态?都闪开,我要过,大家也都自然的闪开了,如果跟面条一样跟在后面,也就不会有人让路。

我回来之后把这个故事说给这个朋友听,然后问他他会不会也这样。

他说,冲动是魔鬼,人们很难控制自己的魔鬼,倘若有一天我也采取了这种极端的隐蔽再给致命一击,那应该是我经过深思熟虑的结果。

我又把这个问题在队友群问了一下,问问大家是什么看法。

队长说,如果那个人是我,可能情况就不一样了。

我赞同他说的,他身体素质非常棒,到什么程度,就是你平时看到那种模拟小人,浑身是瘦肉的那种,他的身体就差不多是那样,块头也大。

但我又想到,就是这样的身体素质,会不会给他盲目的自信,缺乏了该有的敬畏心,如果身体素质差还好一点,有敬畏心,被人吆喝一声,可能就转身过去笑着说:哥,不好意思。最多可能也就是挨了两巴掌,出不了大事,就怕你仗着自己身体好,或者学过一些什么东西,就牛B的不行,没听过吗?板砖破武术!

专业选手是不会轻易跟普通人动手,因为结果很有可能是打不过,普通人没有规则意识,可能找把小刀,一下就扎进去了。职业游泳运动员也不会轻易在江、河、海、湖下水,这是死命令。不为别的,只为了自己的安全。

我看着队长发的那句话,正在想要不要和他讨论一下,副队说了一句:如果是我,我可能道个歉,赶紧就走了。

我看着副队的话,想了想,我也说了一句:

该走,就走吧!

相关文章

  • 学会去死。

    13年,还在家乡。 那会儿刚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很调皮,也很冲。跟别人约了架,约在一个公园旁边,也是年青。 这个公...

  • 学会去死

    对于死的问题,我是从来都不回避的,也写过关于死的文章。一个人从少年、青年、中年走向死亡,这是必然的事情,由...

  • 我希望他去死。立刻马上。给我消失

    我希望他立刻给我去死。 去死去死 去死去死。

  • 今晚

    我要去死 我要去死 我要去死。

  • 学会怎么去死,就学会怎么去活

    年迈的父母和我已经共同生活将近四年了。我在陪着他们跨越90岁门槛的历程中。时间一日一锤,从打在他们身上越来越明显衰...

  • 2017-07-21

    去死吧 都去死吧

  • 都他妈的去死吧

    所有的一切都他妈的去死吧!去死吧!去死吧!

  • 关于死亡的这个思考

    莫里说:“一旦你学会了怎样去死,你也就学会了怎样去活”。出自于《相约星期二》 在最开始看到这个观点的时候,我就觉得...

  • 相约星期六(谈论死亡2)连载

    他说:事实是,米奇,一旦你学会了怎样去死,你也就学会了怎样去活。 你患病前,对死亡想的多吗? 不,莫里笑笑“我和别...

  • 不懂好好死的人也不会好好活——哲学家死亡录

    西塞罗:探讨哲学就是学习如何去死。 蒙田”学会了怎么死的人们就会忘记如何做奴隶“,结论:预先思考死亡等于提前谋划自...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学会去死。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ddde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