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食成就感的怪物

作者: 小茶岛 | 来源:发表于2017-09-27 08:09 被阅读0次
封面插图:来自Aaron Martinez

今天,岛主要借一本书聊聊工作中的成就和成就感。书名先保密,不然就破梗了。

首先声明,本篇文章不适用于以下人群:

a. 有钱的投资人

b. 眼光独到和经验丰富的决策人

c. 靠收拢人心发家致富的刘备

领导们可以移步 “XXX是科技对老板的暴政”,来了解这本书。

让我们先以旁观者的角度来观察一下你一天的工作情况。

场景调研:你一天处理多少封邮件或微信消息呢?

答不上来的话,这里有一个行业平均值。知识工作者平均每周有超过60%的工作是进行电子沟通和网络搜索。其他工作者有将近30%的时间只是用于阅读和回复电子邮件。(麦肯锡调研,2012)

一天重现:工作的一天开始,你打开电脑查看邮件,发现几个重要消息需立马回复。头一天想好的工作安排只能延后再做。好不容易,回复完邮件。你倒了杯水,喝了一口,开始主要工作。但这中间,手机上的微信又不停闪烁着,打断你,让你不得不放下手上的工作去回复。

一天结束,你感觉自己大部分时间在回复信息,这对主要工作就是与人沟通的职业可能是好事,可对其他职业就不见得了。你的主要工作进度条前进了20%,但你还是觉得自己是瞎忙。

为什么呢?

因为“注意力塑造了你的世界”,当你大部分的注意力都在阅读和回复消息上时,你的大脑就认为你的工作充满了压力、烦扰和琐事。

而且,因为“注意力残留”的效应,你的大脑会觉得超过60%的时间都在处理琐事。

注意力残留:当你从某项任务A转移到任务B时,你的注意力并没有及时转移,你的注意力残留仍然在思考原始任务。如果在转移工作之前,你对任务A缺乏控制且关注度较低,残留会尤其浓厚,但即使你在转移工作之前已经完成了任务A,你的注意力还是会有一段分散的时间。

说简单点,就是你回完了邮件,但你的心里未必放下了邮件的内容。这样反复几次,你的注意力自然很难再集中在你的主要工作上。反过来想,你进度条上的工作也可能影响你回邮件的思路或情绪,让你邮件也回不好。

你看,其实是这些抢走了我们注意力的琐事,偷食了我们的成就感。而且,这还不是最糟糕的,最糟糕的是它们还会吃掉你的成就。

专注带来成就,这简直是老生常谈的话题。刘震宇的外祖母个子不高,但割麦子最快的故事也是被讲了又讲。秘诀也不过是她弯下腰去割后,不割完就绝不直腰。

说到专注,还有一个奇特的例子。明代大名仕李渔,就是写《闲情偶寄》的那位,是一个生活特别讲究的人。他说人有三急,当文思泉涌时,三急就很坏事了。你要是走到厕所,再走回来,可能就断了文思。最好的办法是,在墙上打个洞,用竹子引流,人在书房里,排泄到书房外。

这为了专注不被打断,也是做到了极致。

而且,专注时不仅最美/最帅,还最愉悦。因为只有专注,才能进入“心流”状态。

心流:一个人的身体或头脑在自觉努力完成某项艰难且有价值的工作过程中达到极限时,往往是最优体验发生的时候。

岛主相信,每个人都有过这种和自己死磕,然后达到思想狂欢的时刻。

可为什么现在工作中,不提倡专注了呢?主要还是科技狂潮害的。

科技进步让时刻联系变得非常容易,容易到误以为它没有成本。尤其是在“技术垄断”的文化中,我们不再权衡科技的利弊,不再平衡新增效益和新引入的问题之间的关系。

正因为这样,我们看到了沟通效率的提升,看不到专注与创造效率的下降。

但是,这个浪潮会是过去的。当大江东去,浪淘尽时,只有真正产生价值的才会被留下来。

专注就是今天要讲的书《深度工作》的核心价值。

深度工作:在无干扰的状态下专注进行职业活动,使个人的认知能力达到极限。这种努力能够创造新价值,提升技能,而且难以复制。

与之相对的,是浮浅工作。

浮浅工作:对认知要求不高的事务性任务,往往在受到干扰的情况下开展。此类工作通常不会为世界创造太多新价值,且容易复制。

作者卡尔·纽波特说,世界越浮浅,深度工作的回报就越可观。因为深度工作的人能快速的学习和掌握新的科技,跟上更新的脚步;能进行创造性的工作,成为领域中的翘楚。而且,他们也过得更快乐。

如果你相信深度工作的价值,那这股浮浅工作的潮流会使你获得巨大的个人优势。深度工作会变得越发罕有,其价值也因此会越来越高。

那在这场潮流中,如何保持深度工作呢?

欲知方法是啥,且听下回分解。

1

这本书的作者卡尔·纽波特是MIT的计算机博士,乔治大学计算机科学的副教授,今年35岁。他的书读起来,有种浓浓的理科论文风和编程人员的逻辑感。论点,假设,引经据典展开推论。岛主觉得这种文风有点呆萌。

2

书中说追求深度工作,还有个哲学好处:对高水平技能的追求可以带来神圣感。编程奇才圣地亚哥·刚萨雷斯在一次采访中这样描述自己的工作:

精妙的代码简洁明了,如果将这个代码给其他程序员看,他们会说:“哇,这代码写得真好。”那感觉很像在写一首诗。

3

书里也说,这个方法不是人人适用的。推特的老大杰克·多西时间和精力极度分散,他在不同的会议中穿梭,还允许其他人在会议短暂的间隙随意打断他,其注意力残留极高。作者说,一个优秀的首席执行官就是一部难以自动化的决策引擎,他们的丰富经验和敏锐嗅觉是成功的关键,他们只需要一群深度思考的人提供方案。同样的道理适用于销售和说客。

但同时,微软的老大比尔·盖茨每年都要进行两次“思考周”,这段时间里,他会远离世事,只读书,思考大局。特斯拉的老大伊隆·马斯克在传记中也说,他惊人的专注力是他想象力和超强学习能力的来源。

- 先到这里吧 - 

相关文章

  • 偷食成就感的怪物

    今天,岛主要借一本书聊聊工作中的成就和成就感。书名先保密,不然就破梗了。 首先声明,本篇文章不适用于以下人群: a...

  • 如何练就深度工作,这门武功绝学

    上次,我们调侃了“时保联”是科技对老板的暴政;聊了现代科技让人难以深度工作,成了偷食成就和成就感的怪物。 但是,世...

  • 偷食

    按耐的总有一天会按耐不住, 渴望的却迟迟不来, 于是提早偷食了果实。 饥饿时的一口食物总是没有太多的味道, 像个真...

  • 偷食

    我们一直在做这种事。贝姆又有收获了,他在离他居住的地方不到一米距离的一个储藏室里偷到了一节长长的黑面包,我都不知道...

  • 偷食

    又到麦收的季节。记得小时候,就在这个麦收时节,也正好是杏黄熟透的时间,在距离我村西边约有十多里路的西洼地的西边,有...

  • 偷食

    你一定会想,什么年代了,人们的生活水平大大提高了,谁还会没吃的,去偷别人的东西吃? 这个偷食的,只能算半个人,它就...

  • 偷食

    想着假日来临,昨晚就从冰柜取出了我的陈年老卤罐、一只稍稍腌晒过的鸡。 老卤罐,稍稍腌晒过的鸡,那可是绝配。 今日晚...

  • 食梦怪物

    原创:大江河 丁召梦大声喊到:“大家轻声呼吸,这食梦怪物能感知人类的呼吸,吃掉那些梦想值低的人!” 丁召梦回忆跑进...

  • 《偷食的狗》

    【元启晨间分享】清幽芳香 《偷食的狗》 某人养了一条淘气狗,它本来吃喝都不愁,换了其他狗定会乐悠悠,绝不会...

  • 偷食的黑猫

    黑猫,黑猫,你来了 荒野的精灵啊 你放不下你的桀骜 你可曾知道——你只需让我撸猫 鸡肉、鱼肉、火腿肠……你将有无尽...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偷食成就感的怪物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ddye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