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成长之旅自由人 的 阅读笔记
带有缘由、辩证或分析过程地去表达观点,才不会招致误解

带有缘由、辩证或分析过程地去表达观点,才不会招致误解

作者: 钰晨成长手记 | 来源:发表于2020-06-01 21:46 被阅读0次

写作和评论都一样是在表达,可带给“读”者的感受却完全不同

“作家长时间工作,努力使自己的作品正确,他们折磨自己的灵魂,从混乱中创造出某种深奥、理性、有趣的事物,有时还十分美丽。书评家应该跟作者一样,用心地评价书本。没有复杂的分析,无法得到书籍是否有用的合理结论。”

这段让我无比认同的对话节选于《身边的逻辑学》一书,作者的这段话旨在表达没有用心阅读的过程,就无法给出一段有效的评论。

引用这样一段话作为文章的开头,是因为这句话的确给我提供了一些思考空间。

对于作家来说,他们思考及创作的时间并没有减少,他们对于写作的热爱及坚守也没有退却,但言论自由及网络环境的开放性却使得人们很随意的就可以在一本书下面附上自己的评价。

不论一本书出版过程中,作者经历了怎样的波折,最终读者只要在不同的网络平台检索一下就能列出一张长长的书单。

当然,我们也会看到不少书友对于各种书籍的评价,大部分都非常简短,短到你只能看到他对这本书有没有好感,而这样的言论却占据了不小的版面。

这些带有相当大的影响力的评价都是出自书评人之手吗?不,他们只是擅长发表评论的普通读者罢了。

随意的表达观点,只会让人感到莫名其妙

通常来说,我只会去关注一些较长的评价,因为我知道我需要分析这些评价是否具有参考价值。

而在那些简单的、爱憎分明的主观评价中,我们很难看出读者是否认真阅读过这本书。

有时,你看到一条评价后,你甚至会想要在问上一句“你确定自己读完整本书了吗?你是在采取跳读的方式阅读吗?如果你只是读了部分章节,那为什么不写明自己的评价只是针对其中几个章节的,而是默认评价整本书?”

这些思考可不是空穴来风,人们很容易对各种事物公开发表观点,但很少有人愿意向他人公开阐明自己的观点是如何得来的。

没有凭空捏造出来的结论,人们在发表任何结论及观点之前,内心都有着极其丰富的思考过程,你注意到作者的哪些言论,这些言论让你产生了认同或不认同的看法,而这些看法又是你从哪些经历或经验中总结出来的。

我们说出的话、发表过的言论(也包括评价在内)是否具有说服力,这关系到我们自身的表达能力。

只发表观点,让人无法感受到你对他人的尊重及诚意,当然有时也透漏着一些没有经过深度思考就脱口而出的不负责任的态度。

之所以会联想到这些,是因为我个人认为,每个人的表达习惯都是如此,如果你害怕麻烦,那么你就会习惯于把每件事都简单处理,而习惯性简单处理事情的最大的问题就是给人一种莫名其妙的感觉,让人很想问一句“为什么?”

习惯性将自己的观点阐释清楚,就是在树立你自己的准则,也是在展现你的逻辑力及表达力。

你发表的言论会让人对你产生理解还是误解呢?

单单靠自己的一面之词是无法说服他人去理解你的。有人要问了“我为什么要去说服他人呢,我发表我自己的观点,跟别人有什么关系?”

别忘了,人类这一物种可是自带社交属性的,我们身处家庭与社会中间,又如何能只考虑自己的感受,而不顾他人的想法呢?这样可不是体面、妥当的处世之道啊!

只要你在乎自己与他人的关系,你就需要获得他人的认同。当然获得认同也需要有个度,如果事事都想得到他人的认同,这种行为就变成了妥协、迎合或是讨好。

出于保持良好人际关系的目的,去适当获取他人的认同,可以说是人们的必修课,只不过有人及格了,有人没及格而已。

在与他人相处的过程中,不可能不产生沟通,不发表观点或是建议,而这些日常沟通多多少少都掺杂着个人观点。

举个例子

“关于教室重新选址的问题,我是这样想的,由于目前我们的利润还不够充足,我担心它没办法支撑新址所需要支付的大笔租金及装修费用。不过鉴于我们的利润一直在持续增长,我想大概明年或是后年,我们就可以把这个计划提到日程来了”

这是一段很典型的对话,在这个情景中,我们可以看到这是两位合伙人之间的一位正在发表自己的观点,而从对话中,虽然另一位合伙人没有出现,但我们依然能够看出对方想要为现有的培训机构重新选址,却遭到了合伙人的拒绝。

当事人给对方的回应很容易得到对方的支持,原因在于他是站在双方的共同利益的角度上去阐释自己不支持更换新教室的原因,这个理由可以说非常有力;同时他并没有完全否定对方的提议,而是提出了“暂时搁置、等到资金充足时再来商讨这个提议”的不同意见。

如果你是那个提出换址的合伙人,我想你一定会冷静下来,听听你合伙人的建议。

可如果把案例中有理有据的对话换成“我不同意,你这个提议实在是太草率了”这样一句简单粗暴的观点,你又会作何感想呢?

带有分析过程、且有力的观点才不会招致误解,或引起不必要的争执。

换句话说,如果你把想法都所清楚了,还是让人无法理解,那么只能说你的想法本身就很让人匪夷所思,或是对方的理解能力有些问题。

在沟通中之所以会出现辩护性的言论,正是因为人们需要再次阐述自己的观点。那么何不一开始就把一切想法及缘由讲清楚呢?

结语

说服、协商、建议、分享、倾诉等对话,其实都是在表达自己的观点及立场,因此将自己的观点明确地用带有逻辑的语言表达出来,是一件需要人们尽可能去做到的事情,而不是可做可不做的事情。

回到那些简短的书评上,评价也是在发表自己的观点,并且书友们的观点也会相互影响,即便大家不必产生实质的对话,但只要你看到一些不好的评价,你就会产生动摇的想法,甚至会在内心犯嘀咕“也许这本书真的不实用吧”

对自己说出的观点加以阐释及证明,才是有效沟通、减少误解的正确做法。我之所以会有诸多感慨,是因为开头提到的《身边的逻辑学》一书,称得上是近两个月里读到过的我认为最有用的一本书了。而它的评价却并不太好,让我庆幸的是,我购买之前没有看任何有关于这本书的评价。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带有缘由、辩证或分析过程地去表达观点,才不会招致误解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dehz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