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鲜活的一天,从起床的那刻开始!
<感谢 小能熊的网络课程 高雁鹏老师,仅用于个人笔记>
引子
用逻辑驱逐混乱,用秩序重塑人生。
人人都有脑袋,但是我们常常觉得不如别人会思考。不是我们“笨”,而是我们没有方法。
每个人都“有脑袋”,但是不一定每个人都“有头脑”。在工作、生活、学习中遇到的“难题”,我们的脑子更多用来:“忧虑、发虑、抱怨”。但是却很少用来思考。即使思考,好像也是漫无目的地“胡思乱想”。
笔记
![](https://img.haomeiwen.com/i9284231/9837d3bd94ade9b9.jpg)
1、我们都经历了什么:
- 小时候,做错题目,老师老是给的反馈建议是“要勤于思考”、“要多动动脑子”;(不是脑子有问题)
- 一个不会游泳的人,老换游泳池是不能解决问题;(是自己的身体有问题么?)
- 学校的时候不会思考,来到职场之后更处处碰壁。(很多时候,我人的根本原因是‘不会思考’造成的。)
- 工作中最辛苦的是你,但到了工作汇报,要展现你的功劳时,心里都明白,但说出来就颠三倒四。(不是表达能力的问题,不是口才的问题,是脑子根本就没有‘想清楚’,是不会思考的问题。)
- 和别的部门有了矛盾,你觉得道理全在你这里,但据理力争的自己到最后却变成了无理取闹的人。(是自己不会吵架,不会‘职场沟通’?)
。。。。。。
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但现在皮囊之下的思想也是千篇一律,总是人云亦云,说出来的话,想问题的思路就像白开水一样平淡无奇的。
所有这的些都是自己不会思考的原因!!!
2、为什么不会思考
有的人会思考,有些人不会,真的是天赋异禀么?
高老师给总结了下不会思考的原因:
- 思考无路径
学校、老师只告诉我们要“思考”,但是却没有告诉我们“如何思考”;“题海战术”只是告诉我们“正确答案是什么”,却从没有告诉我们更为关键的部分“正确答案是如何想出来的”;我们只知道“要去哪里”,却不知道“怎么去”。。。。。
所有的这些都让思考成了一定程度的【玄学】,只可意会不能言传。
- 思考不可见
学习很重要的便是从模仿开始。但模仿有一个很重要的前提就是你要先观察,再模仿。但是别人“脑袋”里的思考是我们看不见,摸不着的,好么我们就不能模仿,只能默默给别人点赞了。
- 思考无练习
大部分人的努力程度之低,根本轮不到拼天赋。
可悲的是,关于思考,我们想努力都不知道如何努力。我们努力思考 ,却有力使不上,所有的力气都花在了咬铅笔头、考试啃指甲了。。。。。。
3、思考力如何养成
有腿的人都会跑步,但同样是跑步,业余选手 和 职业选手 截然不同,一个是没有章法,一个是训练有素。
人人都有大脑,但是我们对大脑的使用是 业余选手 还是 职业选手呢,我们的思是漫无目的,还是有章可循呢?
思考就和肌肉锻炼一样,我们只要有正确的方法,科学的器械,刻意练习,我们也能肌肉强健。
针对【不会思考】的病因,提出的解药就是:
超级思考术=科学的思考方法+实用的思维工具+持续的刻意练习
- 科学的思考方法
关于“思考”已经有太多大师在不断地“思考”,即使我们站不到大师的肩膀上,起码站到大量的大腿上,也能突飞猛进。所以不要重复自己‘造轮子’,像无头苍蝇一样乱撞。
正如Charlie Munger说过的:要想成为具有普世智慧的人,100个思维模型就够了。Munger认为,自己活了近100岁,最重要的是:
1 让自己的大脑掌握了高效思考的套路,也就是思维模型;
2 思维模型,是有一种让思考训练有素的框架,不在于多,而在于精。
思维模型,是前人高效思维模式的总结提炼。真正有效的思考,不会我们对着空气、期望脑瓜中蹦出来一个小灯泡,冒出来一个与众不同、惊为天人的“好点子”,而是思考有条理,有方法,是训练有素。
思维模型就是我们思考的路径,是我们在问题迷雾中的地图。
- 实用的思维工具
思维导图可以对我们的大脑思考进行拍照,梳理。让不可见的思考,变得可见,不仅仅可见,还可以迭代。
- 持续的刻意练习
努力很重要,但是,一个人闷头努力很累,缺少反馈,拥抱一个社群,互帮互助。
先简单写下高老师留下的第一个模型(用于自己做决策):
SWOT分析
这是来自麦肯锡咨询公司的一种战略分析工具,广泛运用于大的公司企业,可以对自身或竞争对手进行全面、系统、准确的研究,从而根据研究结果来制定相应的发展策略、计划和对策等。
- S: Strengths 优势
- W:Weaknesses 劣势
- O:Opportunities 机会
- T:Threats 威胁
首先,我们得找到自己的 S W O T。
对内知己:罗列自己的优势,筛选优势,罗列自己的劣势,筛选劣势。
对外环境:外部环境有哪些对你的有利的因素?外部环境中存在哪些朋友?外部环境有哪些对你不利的因素?外部环境中存在哪些敌人?
第二步,明确行动方向。
这一步要求将分析的结论转化为有意义的行动指南。
指导的原因就是扬长避短,将优势突出,将劣势隐藏。
这一步里,有一个清晰明确的公式:
目标的实现可能性=优势机会-劣势威胁
S W O T 四个因素作为一个整体,决定了目标是否能够达成,而以往没有这样模型的时候,我们往往会从单一因素来判断成败。所以,绝对不是优势大就稳操胜券,也绝对不是因为存在劣势,就没有机会了。
目标实现的概率是要尽可能地增加【优势机会】,减少【劣势威胁】。让我们从全局上更客观地分析利弊,扬长避短。
其中,比较重要是:
1 回避威胁比发挥优势更重要。【优势的竞争是依靠不断积累并发挥优势,而威胁一旦出现就会暴露并放大劣势,威胁之所以危险是因为它是外部环境因素,而且环境的威胁是处在变化当中,一旦出现便使之前的努力功亏一篑】。
2 不能结合机会的优势是无用优势。成功可能性=优势*机会,但如果机会是0,你前面的即使有再大的优势毫无价值。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的优势可能很多,在选择优势的时候,我们也要避开那些机会是0的优势。因为机会是0的优势在事实上就不构成优势了。
![](https://img.haomeiwen.com/i9284231/8043ea6d2ba7e774.png)
Andrew LYU 第34篇简书笔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