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写作时间】成果专栏
1203-2017 《高效能人士的7个习惯》读书笔记

1203-2017 《高效能人士的7个习惯》读书笔记

作者: 詹贾如 | 来源:发表于2017-12-03 21:41 被阅读17次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jpg

《高效能人士的7个习惯》,作者是史蒂芬·柯维,百度词条是这么介绍这本书的:

美国公司员工人手一册的书,美国政府机关公务员人手一册的书,美国官兵人手一册的书,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它几乎成了美国企业界和政府管理部门的一本“圣经”

这本书已经出版20多年了,我很早就听说过这本书,一直把这书当成励志的鸡汤书,直到这两年我开始上些认知类的课程和书籍,很多人都对这本书很是推崇,我在学习的《五分钟商学院》老师-“中国最贵的商业顾问”刘润老师,也把此书列为其推介书单第一本,觉得错过了一本好书了,周末抓紧时间学习了下。

《高效能人士的7个习惯》书中顾名思义,肯定是介绍其7个好的习惯,很多人为了偷懒不看书,而直接在网上搜出这书7个习惯,按其每个习惯的定义研究,以为掌握了其精髓了,我也这么干过,跟别人聊着书,好像自己也看过研究过了,直到看完原版书,我才知道这书的精华其实在于全书的7个习惯关系链条及底层逻辑,此书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重新探索自我
第二部分:依赖到独立
第三部分:从独立到互赖
第四部分:自我提升和完善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关系图.jpg 第一部分重新探索自我,思想决定行为,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书中序言所说:柯维首先写的是“塑造性格”而不是“获得成功”,好的习惯就会有好的性格,你有什么样的思维决定了你做什么样的行为,行为久而久之就是习惯了,不同的思维方式就会有不同的结果,正确的思维方式就会有正确的行为习惯,思维转换的力量太强大了,“第一印象越深,顿悟的力量就越大,好比一瞬间万道光芒把内心照亮”

想想自己有时候也是这样,一个角度想问题总是想不通,但另一个角度去想的话,突然通常顿悟。

思维转换不是说说就容易做到的,因为我们的思维性格已经固化了,就像万有引力,不由自主地思维就到了你的固化思路里了,那怎么去改变呢?

我的建议:1,我们需要接受和保持改变思维模式的想法,自己一直都被万有引力控制而不自知,怎么能跳出来呢?

2,第二,就是李笑来老师说的“元认知能力”,我们需要经常调动元认知能力、练习元认知能力,保持观察自己的思考状态。

书中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就是介绍7个习惯中的6个习惯,其中:

第二部分个人领域的成功:从依赖到独立
习惯一:积极主动
习惯二:以终为始
习惯三:要事第一

其实这些习惯我们从其他的认知书籍也可以找到相同或相似是论述,比如:积极主动习惯,李笑来老师就把分为自身积极主动和表现型人格的积极主动;以终为始就是“做活在未来的人”;要事第一就是“什么更重要,什么最重要”。

积极主动,以前我自己觉得自己绝对是一个积极主动的人,在书中积极主动的定义是:积极主动的人理智胜于冲动,他们能够慎重思考,选定价值观并将其作为自己行动的内在动力,而消极被动的人则截然相反,他们感情用事,易受到环境或条件作用的驱使。“积极主动”以前说过,我是受我的一位同学影响,他的做任何事都是那种很积极的态度,有些大家不愿去做公共事务他也去做,显得与众不同,因此我有意去学习模仿他,现在想想,我其实学习积极主动也是为了让大家对我“认可”,本质上我也是一个“表现型人格”,如果没人对我的“表现”认可,我的情绪就不舒服,积极主动就没有原动力了,我并没主动思考,选定价值观并将其作为自己行动的内在动力。

所以,积极主动我的解读应该是积极主动的思考,这是积极主动态度的前提,也就是说,解决了为什么积极主动的问题。

以始为终,简单理解就是做事要有目标,“以始为终的一个原则基础是:任何事都是两次创造而成。我们做任何事都是先在头脑中构思,即智力上的或第一次创造,然后付诸实践,即体力上的或第二次创造”

很多人根本没这个意识,根本没有意识到主动设计跟被动接受对自己有什么不同,所以也就没有去做主动设计,当我们体会到主动设计的好处后,我们也就会慢慢接受,当然还需要有意识的练习“以始为终”,任何事情上都可以练习,工作中不必说了,生活中也要练习,这样,我们才可以“活在未来”。

要事第一,这个习惯我是今年才有一些领悟,以前我做事务也是列清单管理,但完成清单事务的顺序都是先做容易的,能快速解决的,我也从来没有去反思过这个做法,一般而言,重要的任务相对难度比较高的,所以重要的事务都拖延到最后才解决,可能也是大家拖延症形成的原因之一吧。

于是自己也是很焦虑,逻辑认识里认为这些事都是要完成的,那我先把易做的先做,心里会踏实点,这个逻辑没有意识到,一个人的时间精力是有限的,要事第一原则相比是更有效能的,很简单,在相同的时间内肯定完成重要的事效能更高呀,当你重要的事务完成后,没时间去做其他事也没关系,因为你已经完成了重要的事。而在你做重要的事情的时候,你也不会产生因为先做简单的事而心里挂记着重要事情的焦虑感。

第三部分公众领域的成功:从独立到互赖
习惯四:双赢思维
习惯五:知彼解己
习惯六:统合综效

这一部分内容是讲人际关系的,我本身对于“人际关系”就不是很在行,甚至把“有礼貌”当成人际关系的基础。这部分的内容研究也不是很深,需要以后自己再深入。

双赢思维,我细细审问内心,自己的确实在人际关系中,把零和博弈当成人际关系的本质,人与人之间利益非输既赢,可能也是这种认识,阻碍了我人际关系的发展,谁都不愿意在交往中缺乏安全感,交流协作是现代社会的标志,人际关系的淡薄肯定影响到自己这方面的发展。

书中指出:不能双赢就好聚好散,这把双赢放在一个很重要的位置了,不能双赢的合作不如不合作,实现不了双赢就放弃交易。甚至在家庭关系中也是这样,周末家庭活动的选择如果不能让大家都满意,那不如不活动,逼着我们去想出大家都能接受的需求。

知彼解己,统合综效是习惯五和习惯六,

知彼解己是进行有效人际沟通的关键,人际沟通中需要真正找到对方内心所想。

统合综效的精髓就是判断和尊重差异,取长补短,建立优势并弥补弱点,书中介绍的在家庭中的适用让我感触很深,不同的人由于看待事务的角度不同而产生不同的意见,完全矛盾的意见同时成立,问题不在于逻辑,有些矛盾的确可以并存。

第四部分:自我提升和完善,习惯7,不断更新——平衡的自我更新的原则

不断更新是第7个习惯,我理解这个习惯就是不断学习,这个学习不单是技能知识上的,还包括身体上的,和精神上的,这是形成好的习惯的一个练习基础。

书中举出一个练习的事例:
任何练习都和肌肉练习一样的,比如情感练习,耐心的磨练超越过去的记录时,情感纤维就会断裂,自然机制就会予以过度补偿,下一次纤维就会更加坚韧。

看完整本书,有种头脑风暴的感觉,看书前,感觉自己是要背下7个习惯的操作方法,但看完之后,体会到,这并不是一本励志书,这是一本“灵修书”,静修心灵,从而实现由内而外地改造自己。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1203-2017 《高效能人士的7个习惯》读书笔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dmab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