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难生活抹芬芳,
回眸往事写文章。
机灵智慧一童稚,
作家少时就很强。
今天早晨悦读著名网红作家蒋坤元老师的写儿时趣事的散文佳作《小时候的春节很有趣》,觉得很亲切,因为我跟作家是同龄人,他写的都是我小时候经历过的,只不过我不像作家坤元君从小就机敏过人,俗话说小时候看大,作家从小就这么机敏过人和富有聪明智慧,他长大了成为一个“作家中的企业家、企业家中的作家”,就令人很容易理解了,这就不是令人备感奇怪的事,而是作家天赋异禀,再加上他后天的努力奋斗,他不想成功都不行呢。
作家写的守株待兔,让我们宛若看见了我们这一代的人,那个时候还在生产队里,每家派劳力到田里躬耕陇亩,面朝黄土背朝天,一颗汗珠摔八瓣地干活,大人们日出而作,日没而息地拼命干活,只为了多分一点儿活命过日子的粮食。
那时一年能分到百儿八十块钱的,都是劳力多而闲吃饭少的人家,那些人家都是富裕的殷实人家。
大多数孩子多的人家都是“透支户”,透支户是那种物质极度贫乏的年代,对有儿荒年的人家的无奈又心酸的称呼。透支户能有饱肚子的粮食吃就不错了,哪还敢指望年底生产队分红分到一块两块钱,门儿都没有,能够在生产队的分红簿上不标注出超支多少钱就不错了。
现在的孩子生在甜水里,长在红旗下,无法知道作家写的守株待兔的时代背景。
在那个年代,人们吃饭都是瓜菜半年粮地过日子,精神文化也是很贫乏的,除了反复放映八个样板戏电影,生活乐趣很少,每年快到过春节时,苏北平原的里下河水乡跟江南水乡一样,都要把生产队的鱼塘的水抽干,把那些养的鱼打捞上来,分给贫困的生产队的阶级兄弟姐妹们的家中,以期能够大鱼大肉地过个快乐的春节。
那个时候,每逢过年还要杀猪,生产队里养的猪,叫杀年猪。每逢抽鱼塘和杀年猪,那时全村就沉浸在快乐的海洋中,那种快乐是无法形容的,任何语言都显得苍白无力,只能意会,不可言传,不是亲身经历过的人是无法体味得出来的。
作家就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凭借着他的机敏过人和过人的聪明智慧,他守株待兔地守到了从抽水机水泵里抽出去的鱼,也捕获到了他关注已久的甲鱼,以及在人逢喜事精神爽时凭借着好运气抓阄抓到了猪头肉。作家手握如椽巨笔,回眸如烟往事写文章时,以这些儿时过年的趣事,给不堪回首的往昔苦难的生活添抹上一缕沁人心脾的醉人的芳香,令人为之十分动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