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论语》里仁篇后,都是以视频的方式展现的,在简书无法上传视频,大家可以去《自己把握的人生》公众号观看与阅读
第六章(预)
6.1:
子曰:“雍也可使南面”
雍的人——仁德、品行、德操
研习:雍。
文化的自信
6.11:
贤哉回也
研习:回(颜回)
6.17:
儒家指导思想
何莫由斯道也:
可为什么没有人从我这条道行走呢
你要进入新世界,你得从新世界的大门走进去。
神乎其神:门(机会——资本)——引领(诱惑)——有些门不应该出现在人类面前,有些门人类不应该打开
潘多拉的魔盒——潘多拉的门
你如果看透了时下的风气,你就能很好的理解6.17
世道:门——资本的道路——资本
真正的人类的世道:门——人本的道路——人本——以人类的身份活在人世间。
何莫由斯道也
孔子给的道路
换句话说:诸子思想——看似有很多道门,有很多道路——真正意义上所有的诸子思想都是为了人类能够传承、延续、前行而奠定的思想基础。
诸子思想是在相互补充说明——人类应该如何好好的传承、继承。
诸子思想:奠定在人类的基础上,前者为个性,后者为共性。
6.23
对立而又相互存在的智者与仁者
非常合理的平衡——天地、宇宙最初的设定——对人类的最初的设定。
6.29
《中庸》第三章
其至矣乎:中庸之道——在合理之下的平衡,所谓的天地、宇宙之道
身、识、灵的三者平衡——天地之理(道)
让我们人类真正意义上去在理解天地、宇宙之道下好好的活在人世。
6.12
今女画(停止)核心
力不足也——拒绝——中道而废
孔子对于冉求而言,是需要全盘学习的。
肯定有其自身不愿意接受并学习的东西的。
拒绝了知识(善知识)的大门,以一种开放、豁达的状态去接受来自各方面的知识。
不同的大门,人类会选择不同的决策(1、钱权名利色(资本)的大门;2、仁义礼智信(人本)的大门:力不足也)
6.13
君子儒——大乘
小人儒——小乘
6.18
译文:朴实胜过文采就会显得粗野,文采胜过朴实就会显得浮夸。文采与朴实两者兼备,这才是君子。
文采:展现出来的东西
朴实:内在的自我修行
内外兼修者,才是君子
内是修养,外是由修养奠定出来的气场
6.19
1、人能够生活在世界上是因为正直
2、不正直的人(小人)也能生存是因为侥幸避免了祸害/灾害。
正直的人:正义、豁达、阳光
不正直的人:阴暗、偷摸、算计
XX的人:
不管怎样不XX的人,他们到最后都会以其不同的方式无法避免灾害/祸害——不是不报时候未到。
社死——自作孽,不可活——no zuo no die
6.21
《道德经》:
就算说了,也无法理解:下士闻道,大笑之
上士闻道(完全意义上跟从道而行),勤而行之;中士闻道(主客观的影响——人(人类身份)在江湖,身不由己),若存若亡;下士闻道(连人都不是——对牛弹琴),大笑之。
以讹传讹了
圣贤(传道)→中人以下→扭曲(依样画葫芦)→另外一种→以讹传讹
畅销关于诸子思想的书——中人以下(写的)——扭曲了真正的儒家思想(三观)——伪文化
写的东西是为了什么
如今:是以金钱来衡量一切事物价值的世道。没有人会真正撇开金钱去做关于事物的事情。
小丑登堂入室,大师韬光养晦。
如今世道:多看、多想、多听、少选择
6.27:
详:《中庸》二十节~二十四节
主动的选择正确的东西(古籍)去学习,就不会偏离人类正道
6.29
①、孔子认为中庸之道是无上之道
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
唐三藏:认为心经是无上咒
孔子:认为中庸之道是无上道
永远的追随与跟从的——学习中庸之道;心经。
儒释道
人文、自然、宇宙
儒家
道家
释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