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年,我们河南经历的那场惨绝人寰、震惊世界的大饥荒,使整个河南饿殍遍地,饥尸纵横,几百万民众流离失所,背井离乡。关于这个历史事件,冯小刚导演已经在电影《1942》中进行了详尽的描述,我今天想从我的家人的角度写一写这曲当年的中原悲歌对小人物命运的裹挟。
那一年,高村的榆树皮已经被剥光啃净了,地里的草根也刨干挖净了,连庙里的观音土也被大家争相抓起塞进了肚里,尽管肚子已经被土涨得像圆球,可是死亡的威胁始终盘旋在村子上空。路边已经饿死的人被野狗撕咬拉扯着。
三十多岁的姥爷不能眼睁睁看着孩子们饿死,决定去寻找他的二弟给个活路。当年我的二姥爷被抓了壮丁走了好几年,姥爷听说他们奉命驻扎在豫西的某个地方抗日。姥爷觉得当兵的肯定多少能有吃的
,找到弟弟多少能拿回些东西活命。幸运的姥爷打听了几天,竟在豫西的国民党队伍里找到了二姥爷。
二姥爷当时因为作战勇敢,都当上营长了。可是大敌当前,军令如山,二姥爷也不能即刻回家,他给姥爷准备了一大包吃的,嘱咐姥爷回家时一定避开人群,千万不要当着别人面儿吃袋子里的馍,要不然就活不成。二姥爷知道当时老百姓都饿红了眼,要是知道姥爷背了一大包食物赶路,一定会拼了命抢。
我姥爷背着这一包救命的东西东躲西藏,终于安全到家了,我的舅舅(姥爷的小儿子)已经饿得大脑袋在细脖子上直骨碌,仿佛一不小心头就掉下来了。我的二姨也被我姥姥卖了,给家里换了一斗(像筐一样的东西)粮食。姥爷伤心地大哭,说就是饿死也得一家人死一起啊!
二姨被卖到了南阳(关于二姨的故事我在以前的文章写过了),还是邻村的一个男人一同领了好几个丫头走的,我现在疑心那个男人当年也许就是个人贩子吧。二姨后来回来说,她们几个小闺女在板车上,一天只给吃一小块窝头(只是怕她们饿死)。至于当初为何被卖的是二姨,不是大姨,我妈后来给的理由是可能我大姨泼辣不听话,我二姨很听话,让她坐板车跟人家走,她就乖乖跟人走了,当年二姨只有八岁。
邻村马庄有好多户人家都拖儿带女到南乡(河南南部)要饭去了,我二姨后来的消息就是去南乡要饭又回来的马庄老乡带回来的。他们在南乡呆了几年,这场大饥荒过去后,就又回来了,只是好几户的闺女都嫁在了南乡。我二姨的村子里都有好几个王孟的姑娘,她们和二姨一样留在了南阳,后来互相就成了亲戚。
1942年的二姥爷是国民党军的一个营长,他有百步穿杨的枪法,他还有一匹白色的战马。后来战争结束,有一个邻村的老乡跑到姥爷家,诉说二姥爷在战场上的救命之恩。二姥爷骑一匹白色战马,在战场上奋勇杀敌。日军围上来,白马驮着二姥爷竟飞身越过几丈宽的战沟,顺利脱身。关键是危急时刻,二姥爷还让那个老乡拽着白马的尾巴,一起和白马腾空跃起,转危为安。这个老乡几十年里都念念不忘他喜明叔的救命之恩。(我二姥爷叫宋喜明)
关于二姥爷的后话:后来的解放战争,二姥爷看到国共两军尸横遍地,血把整条河都染成了红色。也许明白了“相煎何急”的残酷,再加上国民党军战败要逃往台湾,二姥爷就辞官做了普通老百姓。当时他们军队在辽宁,二姥爷兵荒马乱中就留在了辽宁,成了家。后来做了煤矿工人,文革时,还有人到高村老家专门调查二姥爷的生平。幸运的是,二姥爷早就当了普通老百姓,躲过了一劫。
以前我总认为,在时间的洪流中,最好和最差才能铸就历史,平庸之辈只能繁衍种族。现在我有了新的认识,小人物的命运才是历史的最好折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