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重读了断舍离,最大的感受有几点:
第一章 筛选物品
1.这个物品能不能用,我需不需要这个物品,通过自己是主角的眼光筛选出自己需要的物品,来观察自己真实的内心,用身边围绕美好物品的方式,来肯定自己。
第二章 自己和物品的关系
1.扔不掉东西的三种类型:逃避现实型,执着过去型,担忧未来型,自己可能属于担心未来型,看到常用的日用品时,就会想着用优惠的价格买回来后,多余的可以送给其他的人,但往往在送人的时候,别人会误会是我用不上的东西清理给他们,而不会想到是我特意送给他们的,自己需要再想想问题出在哪儿了,猜测以下原因:1.我送的东西不是别人需要的, 2.送时的语言没把握好,让人感觉是我用不上的东西才送人 3.强调特意送的让别人有了亏欠感,还是沟通不当造成的。
第三章 通过断舍离整理头脑
1.物品不会像人一样主动从你身边溜走,所以需要我们判断和行动,清理出暂时不需要的物品,通过不断的筛选物品的训练,当下的自我就会越来越鲜明地呈现在自己的眼前,人也就能以此判断出准确的自我形象。
2.两成的东西,可以搞定五分之四的状况,扔掉那五分之四更划算。余下的五分之一 ,留给我们自由发挥,既锻炼了自己的动手能力,也省去了日常收拾的麻烦,之前户外达人一直说我的动手能力太差,他们在野外,没有筷子时可以折一段树枝做筷子。自己改装户外炉来让煤气燃烧更充分,把旧帐篷改成防水罩,不穿的羽绒服袖子改成护腿,这些都是动下脑子就可以让物品价值最大化的小窍门,所以对他们的旧物改造有极大的兴趣并自己实验了简单易懂的 。
3.放下越多越好的执念。我们只需要选择和自己相称的物品就好。这样既省去了收拾打扫的麻烦,且让自己的生活更有质量。以往遇到自己喜欢的物品就会想要搬回家,过一段时间发现自己都没有打开过,投射出我们买的时候只想着满足自己当时的想法,而没有去想这件物品是否是我当下需要的。有可能我们当时带着情绪买的,情绪过了物品也被我们遗忘了,事后我们不但要花时间去清理,还浪费了钱财和精力,自己在购买的当下也没有意识到情绪方面的状况,从而错过了和自己对话的机会。
第四章 行动
1.勇气+觉悟+狠心 开始行动,先从微习惯开始,选择几分钟的时间收拾一个抽屉的方法来开始行动。
2.七五一原则 看不见的空间收纳七成,留三成方便物品进出。看得见的空间,收纳五成,带来不美观愉悦的美感 。展示给别人看的空间收纳一成,营造出高级感。
3.会让我犹豫的东西,果然还是不需要,印证了只有让人怦然心动的物品,自己才会珍惜,且在使用时会有种愉悦的高级感。
第五章 通过改变看得见的世界,慢慢改变看不见的世界
1.从自力的阶段进阶到外力的世界:必要的东西在必要的时候一定会获得,并且只得到必要的数量,相信自己在需要的时候,一定有办法可以解决。放开执念才会更自信。
2.物品是自身的投影,既然如此,我们为什么不选择在需要的当下用最好的物品来自我肯定呢。
第一次写整本书的读后感 感觉有点零乱,不过先完成再完美,坚持写下去,相信下次的读后感的框架和条理会更清晰一些。给自己加油。感恩企鹅宝宝们的鼓励,我会一直前行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