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老伯今年67岁了,年轻的时候在市里面的糖厂上班,期间由于生病,提前办理了内退手续,现在领着退休金在家哄孩子呢。
老家还有二亩地,廖老伯白天哄完孙子孙女后,晚上想加个班,把地里的活连夜干完,谁曾想,第2天起来浑身酸疼,走路都有些费劲,赶紧喊老伴把他扶起来,有病不能拖着呀,得去医院看看。
到底是去郊区的医院还是去中医院看病廖老伯和老伴产生了分歧,老伴的意思是郊区的医院人少,不用排队,医生也能把病看好,而且花费也小。廖老伯不同意,郊区医院的那些医生们,整天闲的无聊,几年前他去那里看过一次病,知道那里的情况,最后让儿子带着他去了中医院。
儿子小廖也很忙,把老父亲送到医院,安顿好之后他就回去了,进入医院之后,一切就按流程走,抽血、拍片、量血压,测血糖,医生很专业,问的也很详细,甚至家族里的成员几乎都询问一遍,医院的医生和护士对他都很好,特别是刘娟护士,嘘寒问暖,比自己的亲闺女都亲。
廖大伯住的是三人间,他住中间,左右两侧是两位和他年龄相仿的大妈,蔡大妈是在他住院后的第2天搬进病房的, 她这个人爱聊天,嗓门也大,最大的特点是半夜睡觉的时候打呼噜,把廖大伯震的翻来覆去睡不着,他下床去推推她,可推了之后没过三五分钟还是老样子,廖大伯本来休息就不好,这样一折腾,病情反而有些加重。
廖大伯的家人要求医生给转个病房,但是现在病人很多,没有达到他们的满意,只能暂时还住在这里。
一般在这个住院病房住的病人,最少也要一周以上,想想余下来还有好几天怎么过呢,廖大伯白天就和蔡大妈商量,晚上他先睡她后睡,这样就避免了相互干扰。
这件事解决之后,两位老年人聊的就更愉快了。家长里短,身边发生的新鲜事,无所不谈。两天的功夫关系就上升到了好似多年的好友一般。
4天过去了,医生告诉廖大伯你的身体状况恢复的很快,现在的各项指标都很正常,明天你就准备出院吧。
廖大伯一听这话不想走,他已经喜欢上住在这里了,回到家听老伴整天的唠唠叨叨,没有一句中听的话,你说人都这年纪了,她还像年轻时候一样对廖大伯,说话从来不留情面,他受了一辈子,在医院的这几天,他过得是格外的轻松愉快,他跟医生说道,我的头现在还有点痛,是不是可以再延长两天观察一下。
医生过来查房时,又看了看他的舌苔,面色红润,舌苔正常,头疼难道是睡眠不足引起的吗,医生说好吧,你先住下,再观察观察再说。
廖大伯当天晚上和蔡大妈两人聊了很长时间,从上班聊到退休,好像有说不完的话,就像遇到了知己一般。但更多的时候还是廖大伯挑起话题,毕竟住在病房里,闲着也挺无聊的。
当小廖给廖大伯办完出院手续之后,廖大伯又偷偷的骑着自己的三轮车趁着晚上的时间来医院两次,他给蔡大妈提了一兜水果,说了一会话之后,又急匆匆的走了。
难道这廖大伯老了老了还要做些出格的事吗,还真不是的。
原来蔡大妈的儿子,在一千里外的某小镇上当消防员。回不来,只能在晚上闲的时候打个视频电话,蔡大妈对儿子也是报喜不报忧。廖大伯知道蔡大妈得的是重病,他怕她撑不下去,老伴去世的早,她一个人在医院孤苦伶仃,怪可怜的。
后来他儿子开着车,又带着他亲自来看望蔡大妈,只有廖大伯的老伴蒙在鼓里,廖大伯对儿子说这是我的私事,不准告诉你妈。
小廖说,你放心,绝对保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