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发现,多学点地理对读诗也是有好处的。黄庭坚这句“未到江南先一笑”,一开始挺让我迷惑的。读起来自然也很好,但就是想不太明白,为何说未到江南?为何要先笑呢?我对于洞庭湖、江南这些地理位置,实在是很模糊的。
后来细读了这首诗的写作背景,终于恍然。这首《雨中登岳阳楼望君山》,是诗人1102年从四川回家乡江西分宁,途径巴陵,登岳阳楼而写下的。此前六七年,作者被贬谪、流放于川地,九死一生,如今终于遇赦,活着出了瞿塘峡,心中欢喜,虽然还未到故乡江南,已经难掩喜悦,所以要“一笑”。身在岳阳楼,心思已经飞回江南了。这感情如此真实、自然而动人。同样是久别而归,同样是鬓毛已斑,贺知章担心的是无人相识,作者怀抱的却是劫后余生的庆幸。
这诗一共两首,第一首其实只写登岳阳楼之前的情景,第二首才是登楼那一刻的所见所想。满川风雨独凭栏,因为是“雨中”登楼,所以有此句。“绾结湘娥十二鬟”,这是一个很精巧的比喻,这个比喻从刘禹锡的诗而来。刘禹锡《望洞庭》,写秋日晴和下的洞庭湖,说:“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黄庭坚由“青螺”而想起螺髻,想起舜帝二妃,湘君和湘夫人的发鬟。
同样因为是“雨中”登楼,所以并没有看清湖面,当然也可能是岳阳楼离洞庭湖还有一定距离(我没有去过,所以不知道),作者紧接着说:可惜不能直接看到洞庭湖的水面,不能欣赏浩瀚水光中君山的风采。这句也是对刘禹锡诗句的改造,但意境已有不同。整体上来看,因为雨,黄庭坚登楼的体验是不那么尽兴的。这可能也正是对第一首中“笑”的中和吧。与将要到达的家乡相比,路途中再好的风景也只是一种助兴吧。
据黄庭坚诗谱说,此二诗手迹有跋云:“崇宁之元正月二十三日,夜发荆州,二十六日至巴陵(今岳阳),数日阴雨不可出。二月朔旦,独上岳阳楼。”可以看出,作者之所以去登岳阳楼,也是因旅途为风雨所阻,百无聊赖之举。据作者另一首诗题说,“自巴陵略平江、临湘,入通城,无日不雨”,这场雨真是旷日持久,对作者影响比较大。而作者个人经历,在刚刚回家不久,次年又被贬往广西,老迈之年,也可谓阴雨不绝了。
2021.3.26
雨中登岳阳楼望君山二首
黄庭坚
投荒万死鬓毛斑,生出瞿塘滟滪关。
未到江南先一笑,岳阳楼上对君山。
满川风雨独凭栏,绾结湘娥十二鬟。
可惜不当湖水面,银山堆里看青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