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看完了《失控》,所有的书都感觉都不在话下。KK的三部曲,准备一以贯之,全部看完。这本《科技想要什么》逻辑顺序更加明显,读起来更加易懂。
科技和生物一样,会进化,科技成为了第七界。科技想要的,也和生物一样……
书中列举了科技未来发展的13趋势:更有效率,更多机会,更高的曝光率,更高的复杂度,更多样化,更特化,更加无所不在,更高的自由度,更高的共生主义,更美好,更有知觉能力,更有结构,更强的进化能力。
通过倾听科技的需求,预言科技的发展我们和我们的孩子可以更加出色地做好准备,迎接必将到来的科技;通过采用主动融合原则,我们可以驾驭科技,使之发挥大作用;通过遵从这种类生命系统的长期规则,我们可以获得它的全部馈赠。
开篇
第1章 大哉问
我们与科技之间的关系充满矛盾,一边是更多科技带来的便利,另一边则是个人并非必须如此之多的科技。
要想知道科技究竟是什么,就必须把科技当成一个整体,聆听科技的故事,预测科技的趋势和偏好,追踪科技当前的走向。
科技的起源
“technelogos”从字面上来讲源于希腊语。古希腊语中“techne”有艺术、技能、工艺的意思,最接近的翻译是心灵手巧。
在亚里士多德的专著《修辞学》中,techne首次跟logos连在一起,但意思表述不清,之后基本消失。
在古代世界科技无所不在,却见不到人类的心。
接下来的几百年里,学者们依然把制作物品称为手工艺,把发明创造成为艺术。
之后几千年人们认为艺术和技术属于独特的个人范畴。
18世纪工业革命和其他几场革命颠覆了人类社会。德国哥廷根大学经济系教授约翰·贝克曼,把这些技艺统一到一门综合课程中,且就名为《技术指南》的教材。technology这个词汇重新复活。
科技和生命之间,共同分享着某种基本要素。
科技非实体化进程越来越快。科技自身就是思想和信息。
生命本质不在DNA、组织或肉体的实质形式中,而是在实质形式所包含的能量与信息的无形组织中。
生命与科技,都基于无形的信息流动。
科技体:震荡在我们周围的更宏大、遍及全球并且联接极其紧密的科技系统。
科技体的自我强化过程和零件组成的支持网络,赋予了其显著的自主性。
自主性:自修复、自防御、自维护、对于目标的自控以及改进。
如今在我们的世界中,科技体已经如自然一样成为一股强大的力量。我们对科技体的反应也应该与我们对自然的反应相似,我们无法要求生命按照我们的期待进行,所以也无法要求科技遵从人类的意愿。
但我们要学会利用科技的力量,而不是抵抗它。
通过明白科技想要什么,找到我们自己的方式,让科技以最小的代价造福人类。
第一部 起源
科技体的起源可以在同中心的创作故事中被反复叙述,每次重新叙述都阐释出更深一层的影响。
第2章 人类的生活,来自人类的文明
科技源自现代智人的心智,但很快超越了心智。
动物们利用周遭环境,并让其与己融为一体的策略,已经至少有5亿年的历史。
科技创新是地球在维持了数千年的稳定生活后,突然向全球各地扩张。在快速占领全球的过程中,现代智人取代了地球上其他的古人类种族。
主要原因是,5万年前人类发明了语言。语言促进思想融合和交流,实现了创新和文化的传承。
先进的经验、好的工具能够流传下来,使人类能够摄取更多的营养,加快进化速度,寿命持续增加。人类有更多的时间发明新工具,又会促进人口的进一步增加,实现良性循环。
没有科技的世界能够维持生存,却不足以带来超越。
科技带来了深远的影响,但它所带来的改变并非都是正面的,例如大规模的奴隶制度。要想补救或抵消负面结果,也必须从科技中寻找方法。例如通讯、法律、教育等科技工具。
科技不再是一个名词,而成为一种力量——一个推动我们前进或者阻挡我们的充满生机的精灵。
科技的发展推动了人类的发展和进步,特别是近5万年以来,语言出现释放了心智。科技驯化了人类,比如手机、汽车等的出现,让人类心甘情愿为其服务。而现在,人类无法离开这些科技而生存,人类与科技实现共生。
第3章 第七届的历史
除心智之外,驱动科技体的其他力量,作为整体的有机生命的外推和深化。
由于科技的历史早于人类,我们必须超越人类的起源,去了解科技发展的真正本质。
地球上目前为止发现的生物种类,可分为六大类。我们把科技体当作起始于六大生物界的进一步的信息重组,可就成为生命的第七界,它的延伸则开始于40亿年前的进程。现在,科技体从人类这种动物的心智中分支出来,从共同的根源发展出锤子、车轮、精炼金属和改良后的农作物等新物种。
生物界和科技体进化的区别
- 生物体的进化是把新事物垂直向下传递给子代。科技体的融合过程则多半是在时间上横向发生。两种模式差异明显,可以用来判断一个进化树描述的是自然物还是人造物。
- 生物界是渐进式进化,科技能够向前跳跃,略过慢慢增加的步骤,出现突然的急速进步。
- 自然进化和人工进化最大的差异是,科技物种几乎不会灭绝。
科技以思想为基础,以文化为储存器。如果被遗忘,也有机会复活,可以被记录下来。这就是科技体最持久的优势。
自然和人工世界都会进化。语言是自然界中的最后一次进化,也是人工世界出现的第一次转变,它把自然和人工世界连接起来。他们之间最大的差异是科技物种几乎永远不会灭绝,可以被记录和保存下来。现在很多人开始回归手工艺品的世界,手工代表的不再是落后的生产力,而是匠心、自然、精致等,国家也在推动很多手工艺的传承,像我们传统民间艺术剪纸、皮影、刺绣等等。
在第二条差异中,作者说生物是渐进式的进化,这和“跳变论”不符,例如眼睛的出现。
第4章 外熵崛起
科技体的起源包含了整个宇宙。
我们所谓的生命是一种数十亿年前就掌控了地球环境的信息过程,现在另一种信息过程也就是科技体,正在再度征服地球。
在早期的宇宙中,物理法则是唯一的统治者。宇宙扩张与相对增加的势能把新的无形动力带到了地球上,信息、外熵或自组织。这些新组织的发展潜力,不会与化学和物理规则相抵触,而是源自它们。生命和心智并非简单蕴藏在物质和能量的本质中,而是超越了他们的限制而出现的。
目前我们的经济正在从以物质为基础的工业,转变为关于无形商品的知识经济,这正是稳步走向非物质化的最新趋势。
在科技的无限扩大中,科技体非物质的组织已成为我们所处的宇宙区域中最强大的力量,科技的主导地位并非来自人类心智,而是根源于那些将星系、行星、生命和心智引入存在的相同的自组织。它是始于大爆炸的巨大非对称弧的一部分,并随着时间流逝扩充为愈发抽象的非物质形式。
科技就是一种信息的重组、有序化,科技正向非物质化发展。
第二部 规则
第五章 大发展
社会保持长期进步趋势的证据。
早期的人类对未来的预期不好,预告通常都是坏消息,未来会更好的想法直到近代才比较普遍。
虽然在社会的发展中会出现战争、经济衰退等,但总体是保持长期进步的。有五个证据来证明这种趋势。
- 人们的寿命、受教育程度、健康和财富都出现了长期的提升,这些是可测量的。
- 正面科技发展,装置改善,价格降低。
- 法律、习俗、道德观慢慢扩展到人类的共情中。人们的圈子从家庭扩大到部落,从部落扩大到国家。
- 生命的进化。
- 大规模的城市化。
城市本身便是伟大的科技发明,它能够把能量和心智的流动集中起来。人们更倾向于在城市生活,因为充满了更多的选择和机会。
科技发展的动力
根据历史学家尼尔·弗格森的理论,进步的根基是不断扩展的人口,为了让人口超越马尔萨斯人口论的限制,就需要科学,但科学的动力终究得来自人口增加,然后才能带来繁盛,进入良性循环,集合了更多的人类头脑,发明出更多东西,进而买进更多发明的物品,维持更多人的生计。
依据联合国对人口的预测,人口数目缓慢下降,这时科技进步又会变成什么样?(让养育小孩变得更简单,有机器人保姆出现;制造人工大脑;提升一般人的智慧,继续进步;人口虽然减少,但寿命增加,找出如何提升生活质量、选择和可能性的方法;残存人口因绝望而拼命繁殖。)
如果繁盛只能来自人口数量的增长,那么在即将到来的世纪,进步会反常的变成自身的驱动因素。如果进步并非来自人口增加,我们就需要找出进步的起源,以便当人口减少时还能继续繁盛。
人口数量、技术进步和能源制造,三条曲线彼此相符。
人类智能增加,能源使用升高,才会看到进步。在共同进化中,人类的智慧控制了便宜的能源,驱策出更多的科技发明,又消耗了更多便宜的能源,在自我强化的巡回中,三条上升的曲线出现了。
的确有进步,但进步的恶果也的确在我们眼前。例如科技导致环境破坏。
我们不会照现在的样子走下去,面对明天的问题是我们用的是明天的工具,而不是今天的,这就是所谓的进步。
现实生活的美好,让我们对未来充满了希望,会制定计划,谋划未来。未来或许会有进步带来的不好结果,但也一定会出现新的解决方案。人类历史出现了几次能源革命,当资源消耗出现危机时,必然会发现新的接替能源,木头--煤--石油--可燃冰。
第六章 命中注定
生命的进化——包括科技体,是有一个内在的发展方向的,而这个方向则由物质和能量的性质所塑造出来,他为生命的形式带来了一些必然。
通过彻底重组,进化在生命树距离遥远的分支中聚合起来相似的特性。这种趋向于重复出现的形式,叫做趋同进化。不同家系在分类学上的距离越远,其趋同的现象就越令人深刻。
例如鸟类、蝙蝠、翼手龙,扑翼的三次进化。蝙蝠、海豚和两种住在洞穴中的鸟类,回音定位的进化。
在自然进化和科技进化中,趋同会创造出必然性。
进化受以下两股力量驱使,趋向某些重复发生的必然形式:
- 几何学和物理学法则的负面限制,让生命的可能性无法超出某个范围。
- 有关联的基因和代谢途径自组织出的复杂度产生的正面限制,带来少数几种不断重复的新可能性。
两种动力朝着特定的方向推动进化,两种动力在科技体中都持续运动,随着科技体的进展而塑造出必然的结果。
法则的负面限制:生命发端后,物理学、化学和几何学的限制一直掌管着生命,甚至延续到科技体中。(例如:水分的物理学,控制着动植物的尺寸,遵循固定的比例尺;以体型大小和温度为参考依据,可以看到新陈代谢的速率和时间大多明显相似;DNA结构中体现出的物理限制;因为碳非常合群,还有很多能结合其他元素的挂钩,所以碳是生命的中心;叶绿素缺乏替代品)
自产生的正面限制:推动进化走上伟大旅程的重要力量,是将进化上的创新导向特定方向的正面限制。即生物体的内在惯性。
推动进化的机制
适应性:来自于环境的筛选,物竞天择。
偶发性:难以琢磨的运气。物种形成的细节大多是偶发事件的结果。
必然性:结构上的必然性。来自组织复杂的内在力量。
三种力量彼此平衡、抵消,结合在一起产生每一种生物的历史。
进化似乎想要创造出特定的设计。看似混乱的搅动,有特定的方向,使其一再发现同样的形式,并且总是得到同样的解决方案。看起来生命有种规则,想要让某些特定的型态出现。(关于细菌的倒带实验)表示粗略的型态趋于一致,细节则听天由命。
人类是一个过程。科技体源自人类,而人类也是科技体的后代,并且通过加速的进化,我们就是进化注定的结果。
科技和人类一样会进化,科技进化也会有固定的趋势,掌握这种趋势,我们就能预测未来。
第七章 趋同
现代发明平行性,说明科技进化有方向。
在1611年有4个人,同时发现太阳黑子。
发明温度计的有6名不同的发明家。
在同一时刻各自发现同样的发明的例子很多,这意味着科技以与生物进化相同的方式趋同性。(这种倾向并不取决于发明者是谁)
迪安·西蒙顿研究了1546种发明物同时出现的次数发现,不同的人发明同样东西的比率构成统计学上的泊松分布。
重复的发明随着时间推进越来越多,这也意味着同时发现的案例会越来越频繁。
发明白炽灯泡的有23位发明家。爱迪生是最后一个首次发明电灯的人。不同发明家用的灯丝形状、电线材料、电力强度等细节全都不一样,但所有的设计都各自以同样的原型设计为目标。
重复发明物的基本原型是一样的,但因为发明家的个性、手边有的资源,所处的文化和社会结构发现的经济体,以及好运和机会的影响,都会让细节出现许多变化。
打个比方:水在够冷的时候一定会变成冰晶,但每一朵雪花的形状都不一样,典型的六角形却早已注定。
三个同样的创意——创意工厂。
1.发明家内森·麦沃尔德的创意工厂——高智发明。
2.网络企业家杰伊·沃克开办的沃克数字实验室。
3.发明家西利斯与人共同创立的应用思维原型商店。
同时想到同样发明的人或许数以万计,但只有不到1/10的人,会想象可以如何做出来。在这些想到做法的人中间,只有1/10会细细思索实际的细节和明确的解决方案。当中,又只有1/10的人会真正化设计为实践。最后在这几万个想到这个创意的人里面通常只有几个人会让发明物在文化中留存下来。
经过每个阶段,创意不断的变得越来越具体,最后则受限于限定的有形形式,有同样想法的人变少,创意也越来越难预料。
科技的轨道在某些领域中比其他领域更固定,比如数学中的必然性比物理学中更明显,科技领域中的努力看起来最坚定。在艺术发明领域,也不能避免命运的潮流。例如同时上映的题材类似的电影。
在历史时代和在史前时代一样,世界各地不同的科技产物沿着同样的发展途径趋同,不论孕育的文化为何,统治的政治系统为何,提供自然资源的储备从何而来,科技只有一条普遍的发展途径。科技进步的大规模草图早已预先注定。
发现或发明如果太早出现就没有价值,因为没人能了解。在理想的情况下,新的事物只会从已知的东西踩出下一步,让文化往前跃进。
科技的规则:在所有的文明和社会中,无论人类的天分如何,发明物都遵循一致的发展顺利。就算想要也无法真正略过某些阶段。但当奠定基础的科技物种织成支持的网络,发明便应运而生,急迫到很多人会同时发明同样的东西。发明的进展在很多地方都像物理学和化学指定的形式,按照复杂规则决定的顺序前进。
作者列举了种种生动的事例,说明了科技的发展遵循一条既定的轨道,不能太早也不能太晚,对普通人来说,必然的事情会按照时间表出现,对特别伟大的天才可能会超越必然性十年以上,比如爱因斯坦。而在现代社会,信息传播速度加快,人们想到的东西可能同时有更多人想到,一旦有人成功发明,你也会很快知道。想要做一件事,重点在“行动”。
第八章 聆听科技的声音
科技体的未来趋势
摩尔定律:每经过18-24个月,计算机芯片的尺寸和价格就会减半。该定律已经运行了50多年,一直没有出错。
摩尔定律代表计算机科技的速度加快,也会驱动其他东西的速度。在科技的关键领域找到必然性,表示在科技体其余其余的地方也可能会找到不变性和方向性。
在科技产业的核心阶层中,将磁条储存技术价格的快速下降称为克莱德法则;拉里·罗伯茨得到的曲线显示出通讯成本也稳定呈指数下降;罗伯·卡尔森发现DNA定序的成本呈指数下降。
各种定律始终如一的进步不只是自我应验的预言,通常早在有人注意到定律出现之前,这种定律的曲线就已经成型。
科学家、投资人、营销人员和记者都会抓住这条曲线定律,用来引导实验,投资,时间表和宣传。
在微观宇宙与我们的宏观世界不一样,能量在其中并不重要。这正是我们在放大规模时看不到类似摩尔定律进展的原因:能量的需求也同样快速的放大规模,而能量也是主要的限制条件,不像信息可以自由复制。这也是为什么太阳能板和电池的绩效不会成指数成长,因为两者都会产生和储存大量的能量。
尽管此时此刻我们看到这些曲线的尽头,但在未来的某个时刻,每一条曲线都会进入稳定期,摩尔定律不会永远持续。特殊的指数型成长中总会拉平成典型的S曲线。
这是成长的典型模式,缓慢增加后,突然如火箭般向上直冲,过了很长一段时间后又慢慢拉平。(例如美国的火车轨道增加,每十年加倍一次,持续了60年,之后就逐渐变缓)
好几条重叠在一起的S曲线,每一条的指数型成长都会受到限制,重叠形成长期的指数成长线。大趋势连结的科技不止一种,因此具备卓越的能力。某次的指数成长纳入下一次的时候,已经奠定基础的科技将动力转移给下一个典型,持续成长,毫不松懈。(例如晶体管的数目,运作速度,联机数目,不断有新的参数出现,我们就开始关注新的参数,衡量新的标准,绘制新的图表。)
打个比方:摩尔定律,就是我们这一代的莫伊莱,代表命运三女神。这条不会妥协的曲线就像梭子般穿过科技体,纺出一条长长的线。这条线有必然的方向,由物质和发现的本质注定,但线条的迂回曲折则未固定,等待我们去完成。
我们要做好准备,迎接定律给我们的礼物和问题。选择教育自己和下一代,让自己更聪明,在运用定律时,能发挥教养和智慧。我们也可以决定,修改自己对法律、政治和经济的假设,迎合前方早已注定的轨道。但我们绝对无法逃避。
第九章 走向必然
科技的必然性
能够实现的科技,必然会出现,把时间倒带,所有的发明物都会再来一次。
它需要某种程度的大众接纳和可行性。
环境可能影响遗传密码,而遗传密码总会推着你进入某些环境,这两种纠结在一起的影响力难以分开。
但是在基因和环境的约束下,生活的方向由你选择。例如:如果你想当上全世界跑得最快的人,光靠选择是不够的,你的基因和教养会起更强烈的作用,但你可以选择要不要跑得比从前快。
科技体中每项新发展的先决条件,都依照之前的科技产品留下的历史先例。在生物学上叫做共同进化。举例来说,猎物和掠食者会一起进化,也会彼此影响,这场军备竞赛永远不会停止。
无可避免的影响力画出范围,我们的选择在其中释放结果,随着时间过去,不断增加动力,直到这些偶发事件奠定基础,成为科技的必需品。最早的选择,留下了长远的影响。例如,火箭的尺寸是由运输公路的尺寸决定的,而公路的尺寸是由2000年前两匹马的屁股决定的。
影响个性的三股力量:基因、个人的健康和环境、自由意志的选择。
影响科技的三股力量:早已命定的发展——科技想要的东西、科技历史的影响、塑造科技体的集体自由意识,也就是我们的选择。
第一股力量:物理学的基本定律和突然出现的自我组织驱动进化朝着特定的形式前进。这是生物和科技进化的结构必然性。
第二股力量:进化过程中与历史和偶发事件有关的层面。事件和环境契机会用不同的方法扭转进化过程,这就是历史上的偶然性。
第三股力量:对进化来说是适应能力,不断追求最优秀的东西和有创意的新事物,持续解决生存的问题。对科技来说是,能接纳人类的自由意愿和选择。
物理定律和突然出现的自我组织透过必然的结构形式推动科技。历史上过去偶然出现的发明物形成一股惯性,用不同的方法扭转进化方向,但不会超出必然性的范围。拥有自由意志的人集合起来的选择构成第三股力量,塑造出科技体的特质。
从宏观角度来看,科技体要追寻必然的进展,但从微观的角度,意志才是主宰。
配合科集体的规则,我们就能做更好的准备,尽力控制科技体的方向,进一步察觉到我们朝着哪个方向前进。注意到科技想要什么,我们便能准备好,迎接科技赋予人类的所有益处。
第三部 选择
第十章 大学炸弹客有他的道理
大学炸弹客泰德·卡钦斯基炸伤了几十个拥戴科技的专业人士,害死了三个人。
炸弹客主要论点:
个人的自由被社会束缚,因为为了秩序之故,他们不能脱离文明。
科技让社会变得越强大,个人的自由度就越低。
科技会毁灭自然,让自己变得更强大。
但是,由于科技体毁灭性的本质,最终会崩溃。
同时,科技自行扩张的缓慢变化比政治还要强大。
想要利用科技来驯服系统,只会让科技体更有力量。
由于科技文明无法受人驾驭,必须加以毁灭,无法进行改革。
由于无法用科技和政治毁灭科技体,人类必须把科技体推向其无可避免的自我瓦解。
在科技体崩溃时,我们应该加以猛击,消灭其再起的机会。
炸弹客主张:科技是个有生命力、全面的系统,并不只是硬件,而更像是有机体。科技体不是没有生命或被动的,而会寻找资源,获取资源来自我扩展。科技不是人类活动的总和,事实上却比人类的行动和欲望更加优越。
炸弹客宣言:这个系统不会满足人类的需求,也无法做到这一点,反而是人类行为需要调整,以迎合系统的需要。假装能引导科技系统的政治或社会意识形态和这并没有关系,这是科技的错,因为这个系统并非用意识形态领导,而是依循技术上的需要。
新科技发展带来的问题多过解决的问题,要想拥抱科技,就需要勇敢面对科技的代价。
科技创造出许多众人公认非常危险的新职业。大众教育和媒体教导我们要避开低技术的劳动业,追寻对数字科技有用的工作。科技进步时常常要牺牲生态环境。
机器开始有了自己的想法,我们被禁锢在科技的架构中,除了有能力改变我们的习惯,还能改变心智的习性。人类变成了机器的或附属物或助手。
但是,科技原本就非常尊重生命。科技体回归到根本,其实充满与生物共存的潜能,只需要把潜能发挥出来。
炸弹客的正确:(论述)
科技体的自治程度越来越高。
一开始能够选择的东西,过了一段时间以后,选择性反而降低了,例如汽车。成为,人类必需品。
炸弹客的错误:(结论)
科技剥夺了人类的自由。炸弹客搞混了余裕跟自由。当选择有限时,他觉得很自由,这是狭隘的自由。选择的数目增加,实际上的自由度也会提高,而不只是增加有限选择中的余裕。
无法想象能够取代文明的方案。他们想的替代方案(采集社会)只能让少数人存活。而炸弹客依然要去超市补充食物和日常用品,没有脱离文明来养活自己。
事实上:文明的机器赋予我们的自由事实上比替代方案更多。
科技可以帮助我们揭露科技的成本,在采用科技是帮我们作出更好的选择。用更好的科技工具来展现科技的缺陷,反而能提高科技的信誉。
尽管科技在带给人类诸多方便的时候,也带来了威胁,但是人类正在用更先进的科技来解决科技带来的问题。
第十一章 阿米什翻修家我们的启示
阿米什人的教育意义
1.有选择性。他们知道该怎么拒绝,也不怕拒绝新的事物。忽略的比采用的多。
2.靠经验来评估新事物,而不是靠理论。他们会让领头的人在众人监督下率先采用新玩意儿,满足尝新的欲望。
3.有选择的准则。科技必须强化家庭和社群,让他们远离外在的世界。
4.个人无法选择要靠众人决定。社群决定和坚持科技的方向。
阿米什人的传统“奔忙”。让青少年尽情享受现代的科技社会,几年以后再决定要不要永远放弃这些现代的东西,加入旧派教会。
让人分心的事物变少,满足的程度就会提高。
但是阿米什人的生活要靠外面的世界,才能维护他们目前的生活方式。
新一代的简微主义者,想要两者兼备,向阿米什人一样热情的互助和亲力亲为,同时又享受都市里都有雪片般飞来的选择。
阿米什人和简微主义者带给我们的启示:教我们如何筛选要采纳的科技。
想要得到最高程度的满足,我们就要在生活中追寻最低程度的科技。但是要尽量满足其他人,我们就必须在这个世界上尽情利用科技。
如果其他人创造出足够的选择,在这最大的集合中我们就可以选择,找到自己需要的最少量的工作。
而留下来的难题则是我们如何从个人的角度尽量减少身旁的东西,同时从全球的角度进行扩展。
第十二章 寻求同乐
科技体必然会进步,在操控进步的方向使我们有什么选择?
一味禁止无法消除可能造成破坏或不道德的科技。
我们几乎不可能在某项科技“实现”前就推断出它可能带来什么伤害。我们一看到新的东西就会想到这个东西如何改善旧有的工作,所以难以预测其他的用途。一直转换职业跑道,变成了科技的基准。(例如爱迪生造出留声机,准备用作记录临终遗言的装置)一开始很伟大的科技想法最后几乎都烟消云散。(例如冷媒便宜制冷剂,却破坏大气层;内燃机让人类自由行动,却破坏呼吸系统)
如果我们用公正的态度检验科技,每种科技都有好有坏,没有一种科技完美无缺。强大的科技在好坏两个方向都有强劲的力量。 (例如互联网搜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方便,但,追踪和预料个人行为的能力也很可怕)
“预防原则”:科技必须先证明无害,才能广为适用。
从实用的角度来说,不管风险的可能性有多低,我们就是无法对付所有的风险,而想要对付所有不可能的风险,更妨碍了或许可能出现的益处。
预防原则,失去了远见,它仅赋予特权给安全,除了削弱其他的价值观,而实际上也降低了安全;忽略了替代风险。
要解决这样的不确定性,最好的方法是更好更快的进行科学研究。同时我们也应该依靠不确定性,让科技的效能超过我们的预期。
科技不在计划中的次级效果才是后续问题的根源。
次级效果,通常要达到某种程度的稠密才能被大众看见。(例如汽车真正的挑战是在数目增加后才出现的,交通拥堵、汽车影院、超车纠纷。)
因此,对于某种科技的测试,必须持续进行,因为使用者会一直改变科技,科技所在的科技体也会跟着进化,亦会带来改变。
阿米什人对待科技:采用有实证的科技评估。1.先假设科技会带来哪些冲击?2.密切监督一小群抢先使用的人,看看实际上的效果,决定观察结果是否证实。3.如果根据观察到的结果,新科技令人不悦,长老会不会决定要放弃,而是评估放弃后的影响是否进一步确认他们的假设。整个团体不用这项科技是否过得更好。4.一直重新进行评估。(阿米什人花了100年的时间,仍在讨论汽车、电力、电话的长处)
我们要睿智的评估科技产物,打造成试验性方案。与科技共存,我们可以调整期望,改变、测试,重新发布。在行动中细心观察变化,然后重新定义目标。最后,和我们的创造物一起生活。不喜欢科技的成果时,我们可以改变方向,让它做新的工作。我们与科技一起前行,不会彼此抵触。
持续参与的原则,叫做“占先原则”。
重点在于暂时的评估和持续的修正,且都是精心设计的。5个积极做法:预期,尽量想象出可怕和可夸耀的情况。持续评估。排定风险的优先级,自然风险也考虑在内。快速修正损害。不要禁止,但要转向。
科技就像小孩,我们没办法改变孩子的本质,但可以引导他们走向最符合天赋的工作和职务。
自我复制的力量目前出现在高科技的四个领域中:机器人造出能够制造机器人的机器人。基因谱系中编入变化,而且变化就会传承下一代。信息类产物,黑客发明的蠕虫和计算机病毒能自我复制,已有几千种。纳米科技肯定会出现能自我复制的东西。
随着科技体越来越复杂,自治程度也越来越高,科技目前的成果显露出,这种不断上升的自治性需要我们注意,也需要尊敬。
我们要利用资源加强科技正面的质素,尽量消除反面的,直到完全消失。禁止科技只会迫使它地下化,凸显最可怕的特质。(例如:引导启发教学嵌入人工智能,制造出有道德的人工智能;长程控制系统,嵌入基因和纳米系统)
我们要与科技共同发展,创造出更好、更具同乐性的科技。
第四部 方向
第十三章 科技的轨道
科技想要的东西跟我们一样——那一长串人类渴望的优点。
我们的工作就是要鼓励新发明朝着与生俱来的优点发展。我们在科技体中的选择很真实、很重要,就是要引导我们创造出来的东西以正向的形式展现,尽量放大科技的益处,防止科技自我阻挠。
科技体想要跟生命一样:更有效率,更多机会,更高的曝光率,更高的复杂度,更多样化,更特化,更加无所不在,更高的自由度,更强的共生主义,更美好,更有知觉能力,更有结构,更强的进化能力。
复杂度
从旁观察的人大多数都觉得生命、心智和科技日渐提升的复杂度符合直觉。
自然有时候会简化,但很少退化到下一个层级。有时要经过很长时间,组织累积了新的层级,才能看见有效复杂度不断上升的趋势。生物分支一旦往上移动一个层级,就不会移回来,有种不可逆的倾向。
复杂的发明物堆砌的是信息,而不是原子。我们制造出来的最复杂的科技也最轻巧,材料最少,比如软件。
科技的主体仍然会保持简单或近乎简单。跟在自然界一样,简单的商品数目持续增加,砖头、石材、水泥,算是最早最简单的科技,按质量而言更是地球上最普遍的科技,这三样东西构成了地球上最大的人工制品:城市和摩天大楼。
但仍有比较小的一部分继续大幅度复杂化,另一方面科技体的速度加快,也会加速复杂度。我们制造出来的复杂物品多半没有限度,出现在许多方向的新复杂度,令我们头昏眼花,我们的生命因此变得更复杂,但我们会适应没有回头路。
多样性
生物差异整体的成长呈指数上升,脊椎动物、植物和昆虫都展现出迅速上升的趋势。
科技体的多样性在生物进化中找不到对等物的例子越来越多,所以科技体的多样性,的确越来越高。(例如:飞机模仿鸟儿,人住的房子类似巢穴,找不到对等物的,神奇画板,夜光数位手表,航天飞机)
在科技体的一些分支中,科技物种的多样性却逐渐降低。(例如:手摇纺织机,牛车)
当多样性多到过分时,选择无法给人自由,反而令人疲惫不堪,甚至是一种压迫,这使我们需要,利用帮忙选择的科技,例如,搜索引擎、推荐系统和许多社交媒体。
未来的科技的典型形象包含标准化产品,全球无变化和不可动摇的一致性。而一致性又可以释放多样性,比如当有了一致的语言后,有更多的人可以充分沟通新的词汇、说法或想法得到激赏,能为人了解,传播出去。
在全球标准趋同的世界中,通过小众文化的差异,可以创造新的利基。比如亚马逊河流域的亚诺玛诺人或非洲的布什曼人,他们具有特色的食物、医药知识和养育下一代的做法可以作为旅游特色,吸引顾客。
如果这种本土化的多样性可以和相关的一切保持截然不同,那么在全球的基础上,那样的差异就变得越来越有价值,比如巴厘岛丰富卓越的文化。
在科技的选择上,种族和社会各有偏好。
因此,全球文化虽然朝着科技趋同前进,数十亿科技使用者个人的选择却彼此分离,在可以选择的范围内缓缓朝着更小、更特立独行的选项前进。多样性为世界带来力量。科技的动力也来自多样性。
特化
随着时间过去,进化从均一性打磨出多种特质。
在进化过程中,最复杂生物里的细胞类型数目大幅增加。事实上这些生物由于包含更多特化的部位,比其他生物更复杂。因此特化是跟在复杂度的长弧线后面。
在生物界想要特化的迫切需求延伸到科技体中。例如猿人最早使用的工具是块有点圆的石头,什么功能都有。被现代智人继承后就转化为特化的工具,刮刀、切割工具和槌子等。
从一般到专门的次序适用于大多数的科技产品。例如照相机,进化出微小间谍相机,超大全景相机,组合镜头相机。虚拟实境,将进化出特殊版本,比方说游戏或军事演习用的特殊设备,或用于电影排演或购物。
现在计算机,似乎朝着相反的方向,容纳越来越多的功能,变成用途更广泛的机器。这样的趋同不会持久,我们仍在计算机化的初期阶段,或者说智能化的初期。已经智能化的工作,包括记账、摄影、金属加工和飞机导航等数千种。我们将要计算机化汽车驾驶、医疗诊断和语音辨认。以后,我们还可能把人工智能放入槌子、牙签、听诊器和炒菜锅中,这些工具分享了网络上通用的智能后得到全新的能力。
新增加的角色变得更清楚,工具就会特化。
普遍存在
所有的生物都以普遍存在为目标。科技也一样,想要遍布各地。
从长期来看,能够启发其他科技的同乐性科技,通常最快升级到无所不在。
地球上最普及的科技为五大已经驯化的作物:玉米、小麦、稻米、蔗糖和乳牛。第二项最充足的科技是:道路和建筑。在人类的一天的生活中,还有很多近乎无所不在的科技,包括棉布、铁制刀片、塑料瓶、纸张和无线电讯号。
科技普及之后会发生很奇怪的事。无所不在一切跟着改变。
一千部汽车让行动变得更容易,创造隐私,提供冒险。十亿部汽车创造出郊区,消灭了冒险,破除狭隘的想法,造成停车问题,引发交通拥堵,改变了建筑物的人性尺度。
一千台相机让扒手无法在市中心作案,抓到闯红灯的人。十亿台相机变成社群的监视器和记忆,业余人士也能作为证人,自我的概念也重新接受塑造,当局的权威因此降低。
一千个人形机器人改写了奥运历史,娱乐产业得到助力。十亿个人形机器人大幅改变就业型态,蓄奴制度和反对蓄奴的人再次出现,推翻根深蒂固的宗教。
……
科技无所不在的趋势是深层嵌入。比如电动马达普及各地,失去了可见度,在硬盘中,在相机中,在摄像机中,在手表中。
无所不在,也孕育出确定性。创新产品的第一个版本一般都比较笨拙,过分讲究,当科技普及后,创新产品臻于完美,大家都知道有什么好处,也学会如何使用,不确定性降低。
等到科技普及,渗透进文化,二级和三级结果才会爆发出来。
大多数的好东西也会变得无所不在。嵌入的普及性是现在的趋势,在共荣同乐程度没有限制的科技上最为突出,讯息、计算机化、社会化和数字化。这些科技产品的普遍程度持续提高,所遵循的轨道会让一切的科技就像无所不在。
自由
自由意志出现在原子的粒子中,因此自由意志诞生于大爆炸引起的巨焰。
当创造出便宜、无所不在的人工大脑后,主要的结果就是在人造的环境中注入更高层次的自由意识。我们为机器人装上大脑,汽车座、椅、门、书本也植入了做选择的人工智能,这些东西扩大自由选择的领域,能做选择的事物越来越多。
自由意志会释放出选择的新力量,和惊人的犯错检讨。
所有的发明物都扩大了可能性的范围,延伸了做选择的因素。但同样重要的是科技体制创造出新的机制,可以运用无意识的自由意志。
共生主义
进化过程中织入了三股越来越强的共生主义:
- 越来越依赖其他生物。
- 大自然创造出更多机会让物种之间彼此依赖。
- 同一物种的成员彼此合作的机会提高了。
人类生活浸润在所有三种共生主义中,我们的生存极度依赖其他的生物,我们吃植物和其他的动物;地球上没有其他物种像人类这样,大量运用其它种类的生物来保持健康和繁盛;人类是出名的社交动物。因此,我们的生活共生程度极高,深入其它的生物。
科技体把这三种共生主义又向前推了一步。
科技体朝着人类和机器共生程度越来越高的方向移动。比如我们正用网络和谷歌一类的科技创造共同的回忆。
科技体也提高了机器间的共生主义。比如大多数卡车、火车、飞机用于货运而不是客运。大多数冷暖空调不是给人类使用而是给其他东西。
科技体提高了人与人之间的社交性。接下来的10-20年,科技体的社会面向变成最主要的特质,也是人类文化的重大事件。
人与人越来越紧密,也是自然的进展。一群人一开始的时候只是分享想法、工具、创作,然后进步到合作、协力,最后达到集体主义。每走一步,协调度便跟着增加。
共生奠定了基础,接下来就能晋升到社群参与的下一个层级:合作。
共生主义的好处,带来双赢的结果,个人得益,团体也得益。今日的数字科技也是在数个层次上出现了同样的效应。比如:社交媒体工具直接带给使用者好处,这是个人得益;也方便了其他使用者,一个人的努力让其他人使用时更不费力。
有了更先进的科技,群体共同的努力就会出现额外的价值。
额外的技术创新可以让为了特定目的而合作的过程增长为一种慎重的协力合作。例如某软件发行前,总共耗费了一个人6万年的工作时间。它全球各地约有46万人参与了43万项自由软件计划。协作科技成效非常好,许多合作的人从未谋面。
协调不是新的概念,但有一度很难让全体一起执行。合作不是新的概念,但很难达到数百万人的规模。
共生主义不断提高,从生物学延伸到科技体,指出另一波社交性以及社会主义即将现身。
美
大多数进化出来的事物都很美,进化到了顶点的最美。
进化带来美感,风格趋向多样,给人更深刻、更错综复杂的感觉。
例如真实的城市,不断填满、替换、更新、复杂化,创造出令人满意的美学。
进化也是经验的传承,吸引人的剪刀、漂亮的槌子、豪华的汽车,外型中都含有祖先留下来的智慧。
科技之弧的起源是生物的进化,现在速度加快了,表示科技体含有所有生物与生俱来的进化之美,等待挖掘。
年复一年,科技不断进步,会变得越来越美好。我愿意断言,在不久的未来,科技体修补了某些地方后,壮丽程度可匹敌自然世界的光彩夺目。我们会吟诵科技的魅力,对其微妙之处啧啧称奇。我们会带着下一代去欣赏科技之美,或静静坐在科技的高塔下。
感知能力
吸引人的智慧独立进化了三次:有翅膀的鸟儿,回到大海里的哺乳类,灵长类。
在六大动物界的每一个地方,智慧都进化了很多次,事实上,多到似乎智力必然会出现。自然喜爱智力的程度超乎寻常,而科技体却超越了自然。
新的智力在科技体中以非凡的程度迅速萌发。渴望越来越强的知觉,在科技体中可以看到三种暴露的方法:智力尽可能渗透所有的物质,外熵继续组织成更复杂的智能类型,知觉尽可能变成更多种类的智力。
科技体继续盛行,某种程度的知觉可能进入所有创造出来的物品。再小的螺栓或塑料旋钮都会跟虫子一样,还有许多做决定的电路,因此从无生命变成有生命。
过去10年来,谷歌之类的搜索引擎大大成功,表示即将到来的人工智能,很有可能不仅限于独立的超级计算机,还会从数10亿个中央处理器构成的超级生物中诞生。
科技挺想要越来越强的视觉,很有可能自我组织成各种不同的头脑,种类越多越好。
将形成现实的信息片段组合起来,是高度进化的智力该做的事情。
而科技体持续组合如大脑般的网络,所形成的规模绝非一个人能够独立完成。
在科技体轨道的另一头,是上百万都占据了微量物质的智力,有上百万种新的思维,和形形色色的人脑一起构成全球思维,最终的目的是为了了解自己。
结构
将地球上已经存在的知识,加入不断增长、有结构的全球知识库。现在我们则把那些累积下来的结构化知识叫做科学。
我们建造科学,将新知识和旧的网络整合。如果新的看法提出来时,有太多不符合已知事物的事实,那么要等到这些事实有了解释,新的知识才会为人接纳。
知识变成了网络现象,每项事实都是一个节点。我们说知识增加时,不仅是事实的数目增加,也因为事实之间的关系数目和强度增加了。相关性为知识带来的力量。
目前仍有不少知识尚未建立关联。某些边缘科学,比如第六感,一直留在边缘,因为相关的发现在它们自己的架构中十分连贯,但无法融合到更大规模的已知事实中,不过更多事实会及时进入这个信息结构。更重要的是,把信息结构化的方法本身也在演进,结构也改变了。
科学方法跟科学本身一样,是累积而成的结构。新的设备和工具,增加了组织信息的新方法。比如最近出现的重大创新,经典的双盲实验。
科技的本质仍在流动,科技体制在快速发现增加知识的新方法。几个可能出现的新方法纳入负面结果、计算机验证、三盲实验、维基日志。
科技位于科学自我修正的核心。新工具让我们有新方法来发现,用不同的方法组织信息。那称为组织知识。科技创新出现后,人类知识的结构也会进化。科学的成就在于发现新事物,科学的进化是为了用新方法组织发现的成果。工具的组织本身也是一种知识。目前,随着通讯科技和计算机的进步,我们得到新的学习方法。科技体的轨道向前推,更进一步组织我们产生出来的大量信息和工具,让人造的世界更结构化。
进化能力
自然进化是调适系统寻找新生存方式的方法。进化会寻找能让搜寻游戏不断进化的设计。因此,进化也要进化。
生物的进化能力,就是创造变化的习性和灵活度。或可说是生物的易变化性,进化的聚合过程正在进化,也进化出更高的进化能力。
我们可以把生态系统看作进化自行传播和成长的工具。少了为数众多的多样化生物,进化就无法进化出更高的进化能力。因此进化产生了复杂度和多样性,还有数百万种生物,以便为自身提供原料和空间,进化成更强大的进化工具。
科技是进化的进一步进化。科技体延续了40亿年来不断追求更高进化能力的力量。科技体制宇宙中发现了全新的形式。科技体也发现了全新的进化方式,是生物无法达成的。进化改变了生物,同样地,科技进化利用其多产的力量,进化得更快更广。自私的科技体产生出数百万种器具、技术、产品和精巧的发明,以便有足够的原料和空间来继续进化自身的进化能力。
科学又进化出另一种进化方式。基因重组、基因工程和基因疗法,让人类能够直接控制基因,现在人类也能传承养成的与想要的特质。
每一项科技创新都会为科技体制创造新的机会,改变新的模式。科技带来的每一种新问题也会创造机会,让新的解决方法出现,还有找到这些解决方法的新途径,这也是一种文化革命。在科技扩张时,也会加快与生命同时出现的进化速度,因此现在会进化出自我改变的想法。
这些科技趋势并非曲折向着既定的未来前进,可以想象成从现在向外爆发的箭头。太空正朝着所有的方向向外扩展,放大宇宙,这些越来越强的力量也一样,就是膨胀的球体,在扩展时创造出领域。科技体是剧增的知识、组织、复杂度、多样性、知觉、美和结构,在扩展的同时不断自我改变。
第十四章 没有结局的游戏
科技如何让人变得更好?只有一个想法:提供机会给每一个人。有机会胜过个人与生俱来的独特天赋、有机会听到新的想法和新的意见、有机会变得和自己的父母一样、有机会独立创造出作品。
有的价值观的引导选择,才能发挥最高的成效。
没有价值观的选择无法产生高度的效益,但没有选择的价值观也一样无趣。科技体已经赢得一系列完整的选择,我们需要这些选择释放人类最高程度的潜力。
在历史上随时可见的情况是,一个人独特的天赋、技能、洞察力和经验的组合找不到出口。
科技扩展了空间的可能性,同时也扩展了个人为自身特质找到出口的机会。
世界上的机会增加了,就有更多的人能来创造更多的机会。那就是自主创造奇妙的循环,让下一代不断的强过自己。
进化、生命,心智和科技体是无限的游戏。
我希望通过这本书告诉大家,有一条很独特的自我繁衍线,把宇宙、生物圈和科技圈绑成同一项创造。生命不是奇迹,而是物质和能量必然的结果。科技体不是生物的敌人,而是生物的延伸。人类不是这条轨道的顶点,而是自然和人为之间的中间点。
科技体的自主性上升,我们对人造事物的影响则会衰退,科技体会以最深层大爆炸时就出现的动力,新的轴心时代来临,很有可能最伟大的科技成品,在众人眼中会变成神的写照。
大约2500年前,在一段相当紧凑的时间内,人类的主要宗教纷纷兴起,孔子、老子、佛陀、袄教创始人琐罗亚斯德,《奥义书》的作者以及犹太教的长老彼此相隔不到20代。历史学家把这段全球变化纷起的时间,称为轴心时代。仿佛地球上所有人都同时觉醒,一瞬间全都在寻找它们神秘的起源。
科技体扩展的生物基本的特质,同时也扩展了生物基本的善。越来越高的多样性、对知觉的寻求、从一般移向不同的长期趋势、能产生自身新版本的必要能力、永久参与无限的游戏,都是生物最重要的特质,也是科技体的需求。
科技体的愿望跟生物的一样,但是科技体不会停下来。科技体也会扩展心智的基本特质,同时扩展心智基本的善。科技强化了人脑想要让所有想法融合的冲动,加快了全人类之间的联系,也会为世人提供所有想象得到的方法,以便领会无限。
——2017.9.13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