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哲思读书择人择篇
从《孟子》看教育(3)

从《孟子》看教育(3)

作者: 简书老张 | 来源:发表于2019-02-01 17:19 被阅读14次

    十一、自暴自弃不足取

        请看《孟子离娄章句上》第10章:

        孟子曰:“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言非礼义,谓之自暴也;吾身不能居仁由义,谓之自弃也。仁,人之安宅也;义,人之正路也。旷安宅而弗居,舍正路而不由,哀哉!”

        成语“自暴自弃”就出自这段话。孟子本章主旨还是讲仁义道德的个人修养。但换个角度看,用来说明教育和学习者也未尝不可。一个普通人不应该自暴自弃,一个在求学道路上跋涉攀登的人更不应该自暴自弃。不仅言语上不能抱怨,行动上也不能抛弃正路而走上歧途。正像马克思所说的那样:“在科学的道路上没有平坦的大路可走,只有在崎岖小路上攀登而不畏劳苦的人,才有希望到达光辉的顶点。”

        十二、易子而教,未尝不可

        请看《孟子离娄章句上》第18章:

        公孙丑曰:“君子之不教子何也?”

        孟子曰:“势不行也,教者必以正,以正不行,继之以怒,继之以怒,则反夷矣。夫子教我以正,夫子未出于正也,则是父子相夷也。父子相夷,则恶矣,古者易子而教之,父子之间不责善,责善则离,离则不祥莫不焉。”

        面对弟子公孙丑关于君子为什么不亲自教育自己孩子的提问,孟子解释说:一方面,父亲用正确的道理教导儿子,但是儿子做不到,结果便是怒气冲天,父子失和。另一方面,父亲想让儿子学好,但父亲实施家庭教育时,自己的语言行为不恰当,同样有伤家庭父子和谐。针对这样的情况,孟子给出的办法是易子而教。倘若如此,孩子做不到,大人有所包容。大人言行有失,孩子也能多多理解,皆大欢喜。

        十三、好为人师,人之大患

        请看《孟子离娄章句上》第23章:

        孟子曰:“人之患,在好为人师。”

        孟子认为,好为人师是人的大毛病。理由可能有如下几点:一是,我能教育指导你,我就是比你强啊!其实呢,这有可能是一种虚荣心在作怪。二是,时时处处喜欢教训人,显得姿态身份很高大,给人以压迫感。谁愿意天天被别人说教啊。长此以往,一个人就容易自以为正确,从而自傲自大,强加于人,忘记学习,忘记谨慎,忘记奋斗。最终不免自取其辱,灰溜溜而去。古语说“常为心师,不为师心。”所以孟子才说它是“人之患”。此中智慧,值得深思。

        十四、 讲究熏陶,注重引导

        请看《孟子离娄章句下》第7章:

        孟子曰:“中也养不中,才也养不才,故人乐有贤父兄也。如中也弃不中,才也弃不才,则贤不肖之相去,其间不能以寸。”

     这段话是说:“品德修养好的人教育熏陶品德修养不好的人;有才能的人教育熏陶没有才能的人,所以人人都乐于有好的父亲和兄长。如果品德修养好的人抛弃品德修养不好的人;有才能的人抛弃没有才能的人,那么,所谓好与不好之间的差别,也就相近得不能用寸来计量了。”

     我觉得这章一是说教育讲究熏陶,注重过程。贤父兄不是凭空而来的。二是说教育有一个以点带面,以强带弱,以先带后的效应。师徒结对,城乡结合,手拉手活动,教育共同体都是这个意思。

        十五、深造博学,简明扼要

        请看《孟子离娄章句下》第15章:

        孟子曰:“博学而详说之,将以反说约也。”意思是:广博地学习,详细地阐述,是要由此回归到简约述其要点。

        这一章,孟子提出了学习的一个重要方法,即由博到约,由繁到简,由现象到本质。

        深造就能博学,博学后才能对各种事物详细解说,这才有辨别事物的基础。教育如此,求学如此,很多事都是这样。所谓“绚烂之极归于平淡”,博学详说归于简约。博学详说是方式方法,归于简约平和方为目的。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从《孟子》看教育(3)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emds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