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村,也译为世界村,对地球的一种比喻说法。 - 来自百度百科
二十四年前,村东和村西之间的物质生活水平存在着巨大鸿沟,在村东人心目中,村西是一片纸醉金迷霓虹闪烁的乐土。彼时《北京人在纽约》正在热播,每当刘欢激情又动感的“Time and time again”歌声在街头巷尾响起,都会让人止不住热血沸腾的向往一番村西的生活,似乎只要到达地球那一端,就立刻拿到了通往新世界大门的钥匙,像王起明一样拥有大开大合的精彩人生。
纵然只是一名小学生,我也能清晰感到时代浪潮带来的一次次冲击,生活在大学家属院,几乎每隔几天就有邻居小伙伴和父母出国奔赴村西的消息传来,接着陆续寄来夹着照片的信件,画面里的花园洋房和小伙伴字里行间飘散出的村西气息带来的震撼是颠覆性的,相形之下,村东的乏善可陈让我甚至羞于给小伙伴回信。
但那又是一个最朝气蓬勃的年代,村东的改革成效初露端倪,人们物质匮乏但精神富足,谈理想,谈未来,大学校园的空气似乎都充满了进取和自由的味道,改变生活的张力一触即发。
十八年前,这一年是千禧年,村西依旧富足,但已不再那般神秘莫测,父辈们开始公务往返于村子两头,对村西的科研和人文环境赞不绝口,带回最多的是各种藤校纪念品,斯坦福纯棉卫衣柔软的触感让一个中学生的村西梦变得清晰而具体。
那一年最火的书是《哈佛女孩刘亦婷》,考托福拿全奖读名校这条金光闪闪的精英之路驾着七彩祥云终于堕入凡间被大众了解,一时间各种托福GRE班风起云涌,新东方在此时异军突起,一句“在绝望中寻找希望”让奔赴村西之路显得崎岖但意义非凡。进入华尔街的学长在母校的宣传资料中被反复提及,村西仍然是价值体系中那个终极存在。
但此时已有小部分敏锐的村东人不显山露水的积累了让村西人都望尘莫及的财富,村东发展的大幕已悄然拉开,时代的分水岭就在此时。
十二年前,在村东读完本科之后,我终于踌躇满志踏上前往村西的征程。村西之路已经相对容易了很多,甚至海归潮都已经一波波的涌现,但真正置身村西学习,生活,工作,对我而言带来的仍然是全方位的冲击。村西的碧水蓝天,教堂古堡纵然令人神往,但更让我玩味的是村西人多元自由的生活方式和乐天知命的价值体系。
村西不是天堂,更不是地狱,只是这个村子的另一头。这里同样有带着孩子辗转于各兴趣班的妈妈和给孩子买房买车的爸爸,但也有从小周游世界会说八种语言的十二岁小学生。村西让我这个一路接受正统教育长在红旗下的村东人终于看到了人生有多少种可能性,开始用哲学的方式思考,真正接受并拥抱各种变化。
六年前,离开村西并选择生活在村东这个曾经是小渔村的超级城市,周围每个人每天睁眼忙到闭眼的节奏就是村东快速发展的最好诠释。一个又一个造富神话刷新着人们对财富的认知。与此同时高速发展带来的负面效应不时凸显,焦虑,浮躁的情绪暗流涌动。
因为工作和旅行依然频繁前往村西,和村东相比,村西显得很四平八稳,虽然依靠强大的基础依然地位稳固,但是很清楚村东的巨人已然崛起并不可阻挡,一边急切的想搭顺风车,一边又酸溜溜有些放不下身段。
在村东认识了越来越多的村西人,一起谈论最多的不变主题永远是村东和村西。数年的村西经历虽然不长,但已深深刻入我的骨髓成为我的一部分,而对于这些村西人,何尝不希望村东为他们的血液注入的也都是满满正能量。
2018年,和同龄的朋友们在一起感慨不了几句王菲和那英再次携手春晚的动人场景,就已进入孩子教育职业发展等现实话题,村东的这个超级城市带给人无尽的压力和成长,村西的悠闲生活似乎充满了吸引力,何去何从?村东村西?
这是一个没有答案的问题,村西的湾区精英女友同样在为顶级私校长长的waiting list头疼不已,村西的教育资源远没有看上去那么简单且平衡,而村东已然财务自由的友人依然在没日没夜的工作着,村东财富背后,透支的是健康和家庭。
时代剧变,村东村西依然彼此远眺,但生活在里面的人们已经今非昔比。快五岁的儿子指着地图上的村西,说“爸爸正在这里出差”,然后又补充了一句,“明天回来我再给他看我搭好的乐高”,然后就一蹦一跳旁边玩去了。村东村西,对于他们来说已稀松平常,我们儿时心目中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对于这一代人已经真的成为了村子两头。
羡慕他们生在了这个激动人心的年代,但我们何尝不是生在了最好的年代,见证村东绝无仅有的飞速发展,有机会接受村西阳光雨露的浸润,糅合在一起化作了轻装上阵的勤奋和努力。
村东村西,心安之处即家乡。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