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的最后目标是开悟的体验,被称为顿悟。
开悟不是心智的变态,不是一种神志恍惚状态。它不是可以见于某些宗教现象中的自我迷恋心智状态。“它完完全全是正常的心智状态……”“禅即是平常心”,“不论门是向里开还是向外开,都要靠枢纽”。
开悟对一个人有着特殊的影响。“你整个心智活动现在都以一种新的格调来作用,而这比你以往所经历到的任何事情都更使你满足、和平、欢乐。生命的调子改变了,在禅之中有着使生命更新的东西。春花更美,山溪更清澈。”
开悟是泰然状态的真正实现。用心理学的说法来说明开悟,它是这样一种状态:人完全和他外在的真实及内在的真实一致,他对于那真实充分认知,并且充分了解。他认知它——而不是他的头脑,也不是任何其他部分,而是他,是整个的人。他认知它,不是把它当作一个用思想去了解的客体,而是它——那朵花、那只狗、那个人——是在它或他之内的充分的真实性中去认知它。
觉醒的人对世界是开放的,有回应性的,而他之所以能够开放和回应,是因为他不再把自己当作一个物来执着,因此他变得空虚,而准备着接受。开悟的意思是“整个人格对于真实的充分觉醒”。开悟绝非一种意识的分裂或恍惚状态,绝非在自己沉睡之际,自以为觉醒。
真悟所获得的新观点是真实的,假悟则可能是歇斯底里或精神病态的。对于真实的充分觉醒,意味到达充分的“建设性性向”。这是说,自己与世界相关,不是出以接受性的、剥削性的、囤积性的或市场性的方式,而是以创造性的、积极主动性的。在充分的建设性状态中,不再有将我和“非我”隔开的幕帷。客体不再是客体,它不再是面对我,而是与我一同。我所看到的玫瑰不再是我思想的一个对象,因为当我说“我看到一朵玫瑰时”,我只不过是把一个物体(玫瑰)放在“玫瑰”这个概念范畴里,而现在我看一朵玫瑰是以“一朵玫瑰的玫瑰是一朵玫瑰”的态度来看。
建设性的状态同时又是最高的客观态度;当我看一个客体时,我不再因我的贪婪与惧怕而将它偏曲。我看它是以它本来的样子来看,而不是以我所希望或不希望的样子来看。在这种认识态度中,没有偏曲。其所具有的是完全的活泼,而其综合则是主体——客体的综合。我强烈地体验到,然而客体又仍旧原封未动。我赋予它生命,而它又赋予我生命。
对于真实不加偏曲,不用头脑作用来认识,乃是禅体验中一个基本因素。
“为了相合于真理,你是否做过什么努力呢?”
“做过。”
“怎么做?”
“饿了吃,困了睡。”
“别人也是这么做,他们可不可以说也是在做训练呢?”
“不。”
“为什么?”
“因为他们吃时不在吃,而在想着许多其他的事,他们就这样任自己被骚扰着;当他们睡时不是在睡,而是梦着千百件事,所以他们与我不同。”
一般人,由于受着不安全感、贪婪、恐惧的驱使,不断地落入幻象的世界(而不觉知),他们把这个世界覆以诸种性质,但那些性质本来并不是在那里的,而是他们投射上去的。
一般人就如同柏拉图的洞窟人,只看到影子,而误以为是本质。一旦他察觉到这个错误,他就知道那只是影子而不是本质。但是,当他开悟之后,他就离开了洞窟的黑暗,走入光明,于是,他看到的是本质而不是幻象。一旦他从黑暗中出来,他就懂得了以前与现在的不同:以前他所看到的是幻影,而现在他看到的是真实。
“知汝自己”,禅的目标是在认识自己的自性。禅宗对自我的知识,不是智性的,不是疏离性的,而是知者与被知者合而为一的充分体验。如铃木所说:“禅的基本理念是触及一个人生命中内在的运作,并且用最直接的方法去做,而不依靠任何外在的或加添的力量。”这种对自己的自性洞察,不是一种智性的察觉,不是站在外面来做的洞察,而是从内在里体验。
生命的最终答案是不能用思想来提供的。“当事务依通常的顺序进行时,智性上的‘是’与‘否’可以说是十分方便的;但生命的最终问题一旦出现,智性就无法给予满意的解答。”
“除非对方原先就具有了这个体验,否则任何解释和论证都是不能沟通的。设若开悟可经由分析而使另一个从未开悟的人完全了解它,则开悟就不是开悟了。因为,开悟设若变成了概念,就不再是它本来的样子,因此也不再是禅的体验。”
“禅要人的心灵自由而不被阻碍。即使是合一与整体的观念也是一种障碍,是一种陷阱,使精神的原本自由受到威胁。”
“参与或移情,是对于原本的经验所做的智性解释,但就以经验本身而言,却没有余地去做任何二分法。
然而,智性却阻碍其自身,而将经验分裂为两部分,以便做智性的处理。原本的一体感因此消失,而智性以其典型的方式将事实分成碎片。参与或移情乃是智性化作用的结果。”
“要掌握最后的实相是只有自己才能做到的。”
禅代表着合理的权威。他的权威是无所求的,而这种权威的来源乃是真实的体验。
真实的洞察同性格的改变是不可分的,除非我们懂得这一点,否则就不能对禅有所了解。
性格的改变乃是得救的一个条件。贪婪、自负和自我炫耀必须要丢弃。对于往日的态度是感恩,对于现在的态度是服务,对于未来的态度是责任。以禅的态度来生活,“意味以心灵状态来对待自己和世界,意味不要浪费自然资源,即在经济与精神上善用一切你所接触到的事物”。
禅的伦理目标是要达到“完全的安全感和无畏”,是要脱离枷锁走上自由。“禅是一种关于性格的事,而不是关乎智性的事,这意味禅把意志视为生命的第一原则,而从其中生长出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