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篇是气候篇的延续,在地表之上星球有五条温度集散路线,能量从高的地方向低的地方传输,几条路线在地表运行达成闭环的时候行星表面温度开始相对稳定的持续上升,生物也能够稳定的在行星上长时间活动,现今我们眼中的生物才有了延续后代,形成了种族。
“有能量的补充物质才能够运动”这是一个常识,在地面之上因为有着充足的空间,所以得到能量的物质会以位置的移动来消散掉能量使自身恢复平静,但是在地面之下,因为空间相对闭塞,所以得到能量的物质在运动过程中会快速的和其他物质发生碰撞,这使得结构松散的状态的物质很快会瓦解,而能够承载更多能量的结构也由此形成,我们所知的矿产如各种矿石,能源如石油、天然气等资源也在这种条件下形成。
伴随着地下的物质以更加稳定的状态存在,他们能存储的能量也会更加充足,他们具有更加优良的存储能量的能力也就使得行星地表的动荡有所降低,生物有了更加稳定的生存环境,虽然有些能量没有注入到稳定结构的复合物质之中,但是对于整个地表来说影响已经降低了很多。
不过存储能力优良也并不意味着能无限存储能量,能量的持续注入终究会使地下的复合物质到达存储极限,而这时候复合物质构成的坚实的陆地、海洋就会发生以地表生物视角看来惊天动地的山崩海啸、地震、火山喷发。
这些地质变动会改变地形和地貌,也会一定程度促成深埋地下的蕴含能量的复合物质到达地表,如果智慧生物改造自然的能力足够强,这些蕴含能量的物质会在经过一定的改良以后被他们用作动力源,被提取出去的能量能更好的为智慧生物提供便利,而提取能量过后的其他物质则因为地下形成的坚实结构而成为某些人眼中材质优良的材料,比如大家熟知的乳胶制品,某些人认为他们创造出这种难以分解回归自然的物质是对大自然的破坏,却完全不明白这些物质原本也是自然物质的一员。
而如果智慧生物对自然的改造能力还不够强,这些物质就会将其中蕴含的能量散发出去,然后复合的物质覆盖到地表或者渗透入地面,因为这些物质承受能量冲击的能力更强,所以在他们下方的土地会被辅助接受更多的能量传入地下,这些能量的加入会在短期内使得原本这片土地上的植被因为承受不了环境的变化而枯萎,直到一个新的平衡条件达成,生物才会重新回归。
行星地表各个地区矿产能源的不同,以及生物的多样性都说明了现今全人类认可的地球由炎热逐渐降温的结论是个错误。如果地球真的是由炎热逐渐降温,那因为原本同是液体的原因,重力的影响下会使得地表会形成一层层的材质相同的同心球,不该存在着如今这诸多的差异。
能源的构成中,承受能量能力较差的活跃物质占有较大比重,整体存储的能量会有很大一部分由那些活跃物质来展现,随后那些活跃物质就分解为单质在重力的作用下漂浮到它应在的大气层次,除非他们运动的能量大量消耗或者与更多物质结合成为较大的个体,否则他们就不会再落下来,而地下物质则在持续加温过程中继续对地下物质发挥作用形成新的能源,智慧生物发展科技理论上是可以无限的开发能源,但是智慧生物作为生物的一员,自身承受能量终究有限,对环境的过度改造也会使得自身不够稳定,如果不明白循序渐进的道理,那会带来非常严重的后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