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大学生世界国学与传统文化
太史公自序——作文以拨乱反正

太史公自序——作文以拨乱反正

作者: 谷乘风 | 来源:发表于2018-04-05 08:01 被阅读67次

  这篇文章大概记叙了太史公自身的生平事迹以及写作《史记》的缘由。

  首先司马迁自夸了一番,说他的父亲曾说过周公死五百年有孔子,现在又过去了五百年,谁能继承先贤事业——求本探源,绍明世事呢?司马迁认为这是父亲把希望寄托在自己身上,所以要写《史记》来继承先贤遗德。

  文章以对话形式写成,上大夫壶遂和司马迁一问一答,阐明写作缘由。

  司马前写《史记》序,却先谈孔子《春秋》。他说孔子奔波一生,自知自己的谏言不可能在乱世施行,所以著《春秋》,用来评定二百四十年间的功过是非,为天下人树立行为准则。

  孔子认为,与其空泛地记载理论,不如用历史事实来阐述道理更加深刻明显。在记载历史中,有褒有贬,用赞扬来告诉世人什么是应该学习的,用贬低来告诉人们应该规避什么。人们做事为人的道理都蕴含在其中了,人们能在其中找到做事情的根据,阐述王道,安定天下。

  君臣父子,都应该遵循《春秋》大义。《春秋》是给政治弊端的补充,推崇礼的重要性。

  并说明“礼禁未然之前,法施已然之后”的道理,告诉世人礼的重要性。以此来表明自己写作《史记》的目的。

  而后又自谦,《史记》只是自己记载君臣功过的文章,并非创作,只是尽史官的责任罢了。

  其实《春秋》《史记》一脉相承,都是阐明天下事理,褒贬是非,谈论礼义的著作。

  每当读到这些书的时候,心中总是难以平静,感慨先人作文的伟大。《春秋》《史记》中的礼义或许许多已经不适合于当代,但我们从中难道真正学不到什么吗?礼义道德禁未然之前的作用真的不应该被重视吗?为什么这样的风尚渐渐消失了呢?

  我是个愚笨的人,只能提出这些问题,问题的答案要有识之士们共同去探寻了。

相关文章

  • 太史公自序——作文以拨乱反正

    这篇文章大概记叙了太史公自身的生平事迹以及写作《史记》的缘由。 首先司马迁自夸了一番,说他的父亲曾说过周公死五...

  • 《〈史记·太史公自序〉讲记》节抄(一)

    1、《太史公自序》,全书总结 《太史公自序传》,七十传记之终章 2、《太史公自序》之题,总结全书且总结史迁自身...

  • 太史公自序

    司马迁继承父亲的遗愿编写《史记》,因李陵之祸惨遭宫刑,身心备受打击,但深思后,忍辱负重完成了这项伟大的使命。 在本...

  • 【水风居上】第一章 逃离深颈山

    “《书》以道事,《诗》以达意,《易》以道化,《春秋》以道义。”——《史记·太史公自序》 “一阴一阳谓之道。”——《...

  • 读史记·我愿逆流而上,找寻他的方向

    今天来到太史公自序,不再走马观花,而是细细探究太史公写史记的初衷。 自序开始,太史公先讲了司马家族的历史,而且一下...

  • 司马迁成一家之言,是与六家并列

    《太史公自序》:为太史公书。序略,以拾遗补艺,成一家之言。 这里“一家之言”,还不是诸子百家的“家”。因为《太史公...

  • 《史记》-《太史公自序》

    《史记》-《太史公自序》 道家无为,又曰无不为,其实易行,其辞难知。其术以虚无为本,以因循为用。无成势,无常形,故...

  • 史记《太史公自序》

    昔在颛顼,命南正重以司天,北正黎以司地。唐虞之际,绍重黎之後,使复典之,至于夏商,故重黎氏世序天地。其在周,程伯休...

  • 史记.太史公自序

    墨者俭而难遵,是以其事不可遍循;然其彊本节用,不可废也。法家严而少恩;然其正君臣上下之分,不可改矣。名家使人俭而善...

  • 《史记精读》太史公自序

    《太史公自序》 该篇为《史记》七十列传最后一篇,亦是《史记》全书最后一篇。所谓“自序”,一是自道身世与撰述缘由,一...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太史公自序——作文以拨乱反正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errh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