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挺好》热播结束,剧情太贴近生活,触碰到了现实生活中人们的内心,掀起聊原生家庭的话题热度。
我并没有看过,只是从相关作者写得文章了解到大概的剧情。其实从自己生活圈也能发现如数家珍的例子。
主人公A,两姐妹。A是大女儿,从小得了小儿麻痹症。准确地说,母亲怀她的时候得了肝炎,吃了药,打了针,导致女儿这样。A其实脑子还挺好使,只是稍稍看起来与正常人不太一样。走路不利索,有些流口水,说话有些张牙咧嘴。
A小时候干农活,洗衣做饭,样样了得。小学毕业的她,十多岁就跟着母亲下地种田。夏天养蚕的时候,所有的桑叶都是她采摘。
母亲上班,A是老大,总是帮着家里做事。在我们看来,挺好的。
A的妹妹,长得白晳,大眼睛,双眼皮。不爱讲话,但是聪明能干,深得母亲欢心。A作为姐姐,也对妹妹爱护有加,从不让妹妹干家务活。
后来的日子里,父母去外地做生意,她们也渐渐长大,过着独立的生活。转眼,A出嫁了,陪了简单的嫁妆。丈夫是个泥工匠,房子是平房,二楼还没有砌成的这种。A也知道自己的情况,嫁了就嫁了。
许多次,A提出让丈夫跟父母亲去做生意,父母没有答应。又有一次,母亲正准备外出经商,A便以死相逼,要求母亲留下来,母亲认为她无理取闹,之前也闹过几次,母亲对她置之不理,一走了之。
而对妹妹,母亲每次回来,给妹妹买衣服,带好吃的,母亲认为妹妹乖巧听话,格外疼爱。
直到有一天,妹妹出嫁,按当地风俗,第二天要娘家人送针线扁子。A要去,母亲怕她长成这样,去了,会给妹妹婆家瞧不起妹妹,阻止她不让她去。但A偏要去。她要去看看妹妹陪嫁的嫁妆有多少。
到底还是没去成,第二天A便选择了离开这个人世。
主人公B,独生女,从小娇生惯养,父母竭尽所能,样样满足,B童年过得非常开心快乐,成年后嫁得一户好人家,但缺少了生活的磨砺,没几年被离婚了。
主人公C,三姐妹,C排行老三,父亲指望着有个男孩,没得到,心态不平衡,整日骂骂咧咧,亲戚朋友也不怎么待见。
C倔强不服气,才不管别人喜不喜欢自己。后来渐渐成长,她总是看书,从书中汲取知识,关于原生家庭带来的种种,寻找内心想要的答案,做更好的自己。
C想不能改变别人,唯有改变自己。C这样想的,父母给予了自己生命,其余的靠自己努力。深谙世事的她努力变成自己想要成为的样子。
在后来的生活里,无论遇到多少挫折,C都能很好地处理,完美地从世间烦杂事中跳跃过去。等C明白了生活给予的挫折,C反而感谢当年父亲的咒骂,只因锻炼了一颗坚韧的内心。
人生本就是一场修行。
有人说:有人的地方就有斗争。
原生家庭也不例外,或多或少都存在着一些问题。没有什么值得埋怨原生家庭,生活本身充满了矛盾。
那时候生于五六十年代的父母,哪有什么概念去理解、包容孩子啊,更别说关心孩子心理健康,孩子是自己生的,想打想骂家常便饭。
生活在他们的那个年代,温饱都是个问题,没有很多知识,也不知道学习。农村几乎家家都这样,生了孩子,吃饱穿暖就ok了,不知道深入教育,只要不杀人放火就行了。
接纳它,接纳原生家庭的不完美。
现状即已如此。
如何像《都挺好》里的苏明玉让自己强大起来,才是我们要做的事情。
父母给予了生命,怀着感恩之心,像董卿有一次接受采访,也曾经说过她的父亲对她有多严苛,她想想不禁潸然泪下。而正因为父亲的严苛,成就了现在的董卿。
与其埋怨,不如改变自己。原生家庭的种种原因出现,可以理解为成长路上的必经之路吗?通过不断打压,使自己更有韧性,而不是埋怨原生家庭,不可自拔。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