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下县检查要追溯到两个月前了。中午简单吃个工作餐,然后就是工作。倒不是说工作强度有多大,最关键是中午不休息,实在有点扛不住。
午休的习惯,说好也不好。好处是下午精神状态有保障,不好的是一旦不休息就麻爪了。
开车去开车回,中午不休息,去的时候还好,回来的路上整个人有点飘忽。说犯困有点夸张,却也真是精神不够饱满。好在有导航,走的是乡间小路,完全不熟悉,只管蒙着头往前走。
陌生的地方,一路都是风景。即便都是北方乡村的特点,也因为不熟悉而变得略有独特。路况也很好,车辆也不多,行驶通畅,感觉很好。
工作就是如此,有时候铺天盖地,有时候稀稀拉拉,还有的时候是在路上。南京到北京,路上也算工。如果能有颗闲暇的心,望一望这路边的景,又何尝不是一份收获。
虽然有点累,虽然性价比有点低,但如果精神上略有收获,倒也还是不错。有很多东西不是钱能买来的,很多东西是无法用物质来衡量的。
回到单位已近下班,整个人都昏昏沉沉的。赶忙去洗了把脸,又舒展舒展筋骨,状态才改善了些。单位公车好久都没开了,不算脏也不怎么干净,就是车里的味道有些难闻。幸好最近没有相关人士用车,要不然该丢人了。
有时候想想,是该去办个洗车卡,应该里里外外都收拾收拾了。可惜政策不允许,办了卡也报销不了。这其实是个怪圈,不利于工作的开展,偏偏又是政策要求。
有些规则就像个怪胎,明明很多人都觉得不合理,却因为要“标榜”,偏偏就那么不合理地存在着。有些规则早早地占领了制高点,由不得你谁做出一丁点的逾越。打破规则,轻则流言蜚语,重则头破血流。
很多规则都是如此,明明做不到,真做到了也不利于工作,偏偏就要定。定了又双标式执行,专找能执行的地方执行。那些位置稍微高一点的,也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甚至连一只都敢睁。
之所以觉得事难办,大多数时候就是因为规则越来越多,越来越严,越来越离谱。放在桌面上说,真是条理清晰。桌子下面,都是擦边过河。这样的规则,其实没多大意义,而且是弊大于利。
算了,过几天办个洗车卡吧,不报销就不报销。虽然浪费几个钱,但是至少单位形象还是有保障的。真是有事的时候,拉出来就能派上用场。成本是要节约,但是不能省的地方绝对不能省。
尤其是很多东西咱不专业,自己洗又洗不好,除异味又除不了,何必呢。
这事就不汇报了,汇报了也解决不了,偷偷干了就是了,只要是利于整体,其他的都没必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