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之用

作者: 那人在灯下_ | 来源:发表于2021-03-31 23:47 被阅读0次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塞其兑,闭其门,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

    道的境界可以表达,但不足以用语言尽之,老子是古代唯一一个具有哲学思考的人,受于表达符号的限制,道德经的领悟可能随着阅读的次数增长,又会有新的理解。

    既然繁杂的红尘起于,眼耳嗅触的五官不能全部感知的世界,所有的自然就是细小的微尘,看不见的能量,顺应生发的规律,长久永存,万物遵循的法则,依从就好。当自然的状态到了一个阶段,形而上的思索逐步想同步生活生存状态时,会出现矛盾,而且无法化解,也许焦虑,也许烦躁,但势已成形,细微的增长和量化在形而下的部分,力不从心。打通的方法就是和光同尘,走进自然状态,真正的接受此时的自己,正所谓“树上叶,非掌中叶”这是道德经对现实最具指导意义的地方,只有进入自然状态才能重新走进自然。“小国寡民”的古代地域思维模式,划了一个篱笆也是一种启智,人是环境的产物,哲思中关于自然宇宙的追问可以跨地域,高山仰止,孔见物德,但人伦社会才是“眼见为实”形而下的部分,某种意义上,深度思考调动智力对现实是没任何作用的,众生们在小圈子里,五观触及的世界,构建了小星球,一些人被混沌的认知教化,关进了大脑的监狱,妄想用思维和努力去获得竞相争夺的生存资源,但往往不能如愿,迷失了道又想去违反并曲解,必徒劳无果。一些人依本性做事,无思无不在,走在大道上,很容易的见到对面的脸孔,无为无不为,获得世人眼中的成就。有些人不懂节制,陷入更大一个圈子的利益之争,最终被消灭掠夺。流动的万物,无关界线,选择离开旧地, 另辟蹊径的人,有不少是悟出“道”的精髓的,“形而下者重其器”“水利万物而不争”。

    道是有迹可循的,春生秋藏,增减补充,能量释放的要领是,平静坦然的接受,然后增减,重又进入下一个循环,顺势如水,不能逆势倒行,往高处是枯竭的岩石峭壁。休口莫言“道之用”,真正融入积水深潭的地方,是用爱智的思维,去俯视一张张渴望的面孔,依从人性,遵守欲,爱神的原动力,才能真正懂得老子的道篇、德篇中的良苦用心。         

    《周易·系辞上》:“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认为法则是无形的,称为形而上;器用之物是有形的,称为形而下。论道者,一壶茶,盈满自知,热度持久,论德者,一杯酒,洒在自己的小宇宙,升腾在当下。道可名,非常名!

    创于3.31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道之用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faoh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