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帮从贫穷逆袭成功的创业者99%都是渣男,很多人性博弈当中的小套路小猫腻也只有这帮老油条才会注意到。
这些人颜值频频,学历不高,却能在商场情场上频频得手。这回讲的就是他们以小博大的智慧。
一、选择权重,很多恋爱脑们都会认为两个人只要互相喜欢就一定能够在一起,情感博主们也都在教大家如何通过情绪的推拉摇移来获得对方的欢心。但是你们可能不知道,无论是一桩生意的成交,还是一段感情的开始,都有一个共同的先决条件,选择权重的极致倾斜。很多男生应该都有过类似的经历,很喜欢一个女生,感觉她对自己也有好感,但是一表白就被拒绝,然后就开始各种自我怀疑,其实真的不用怀疑,不是你魅力不够,也不是对方慢热不想恋爱,只是在他众多的选项当中,你还没有获得足够大的选择权重,换句话说,她对你的好感还没有大到能让她放弃掉其他的可能性。当然,不是说女生都很现实。从基因层面上讲,女生选择伴侣是在基因提供者和物资供养者之间寻找最佳的动态平衡。解释一下,基因提供者就是指择偶时对对方基因的选择。比如女生都喜欢长得高的,长得帅的,有腹肌的,而物资供养者又要求他们的伴侣有一定的物质条件和忠诚度。所以,一个女生对你有好感,也许只是你在某个方面的特质吸引到她,但如果她真的坚定的选择你,那一定说明你在她的评价体系当中不偏科,各方面都及格了。这就好比你去买一台家用车一样,凯迪拉克性能爆表,宝马外形炫酷,但是同级别卖得最好的永远是各方面都很平均的帕萨特、凯美瑞,说到这,可能很多兄弟要打退堂鼓了,谈个恋爱怎么搞得跟高考一样,其实大可不必担心。俗话说解决问题的最佳方式永远不在问题产生的维度,咱们换个角度问题就简单了。
二,稀缺性。我有个男性朋友在奔驰跟奥迪之间纠结了很久,最后选择了一台二手保时捷,还有一个女性朋友在男生a和男生B之间迟迟犹豫不决,最后选择了刚认识几天的文艺男青年C。这样的事情在我们的生活当中普遍发生,其原因是几乎所有人的选择标准当中,喜欢并不是是占第一位的,稀缺才是。男生可能既喜欢奔驰又喜欢奥迪,但是保时捷对他所在的圈子而言相对稀缺,所以他选还不惜买个二手的。女生应该对男生a和男生B都有好感,不然她不会犹豫,但是在她的世界里,会弹吉他会写歌的文艺男青年很少见,属于稀缺资源,所以她选择了男生,当然如果有的选富二代才能更稀缺。如何制造稀缺性?无论在两性关系领域,还是商界,都是是否成交的重中之重。当你或你的产品在同级别的比较中具有稀缺性,那你就能跳过第一条所说中的一切衡量标准,甚至获得优先选择权。我们能接触到的绝大多数稀缺资源,都只是人为制造的稀缺性,比如限量款的奢侈品,加价才能买到的球鞋,又或者朋友圈高大上的名媛富二代,这种烂俗的手段在如今这个时代依然大行其道,根本原因就是满足了人们对稀缺性的追求。
三、逆向合理化。如果一个人帮过你一次,大概率还会再帮你一次,背后的逻辑就是逆向合理化。人们总会不自觉的合理化自己的行为。之前看过一个段子,一个人花了2000块钱买了一瓶洗面奶,洗完脸之后脸肿了,他的第一反应竟然是怀疑自己的皮肤不适合这么高档的洗面奶,而不是怀疑产品有问题。同样,比如你花几千块钱买了一个高价课,听完后发现没什么内容,你会觉得是不是自己领悟不到位,以此来合理化自己高价买客的行为。不信你去看看高价课下面几乎全是好评儿,九块九的低价课下面全是差评在感情中投入越多越难以自拔的原因也正是如此。有一句话说,你不会记得那个跨过千山万水来找你的人,你只会记得那个你翻山越岭去见的人。人们总是会用爱来合理化自己的付出,付出越多,你就会认为自己越爱对方。所以高段位的渣男总说诱导对方为自己付出,无论是时间、物质还是情绪。厉害的产品经理也会给顾客购买时设置重重障碍,比如限时发售的时间永远是在凌晨,比如官网永远一次刷不开。其实逆向合理化并不只是简单地死要面子,合理化自己的愚蠢行为,最可怕的是在这个过程当中人们会产生多巴胺,这就严重释放多巴胺,一切牛逼的商业行为本质都是在顾客和用户的多巴胺分泌,而渣男的逻辑起点也正是如此。对于多巴胺,我们都有个误区,其实多巴胺带来的根本就不是快乐,而是对某种行为结果的渴望。也就是说,多巴胺分泌最旺盛的时候不是在结果发生的时候儿,是在期待开始的时候。你仔细想想,出去旅行最兴奋呢,大概就是出发的时候,抽烟最爽的应该就是点烟的时候,吃大餐最快乐的应该就是上菜的时候。所以说,让人期待结果永远比直接给结果要更加让人欲罢不能。所以刷短视频一刷就是几个小时,原因就是因为你永远在期待下一个。
说到这儿,你大概就知道为什么渣男都是画饼的高手,而商人们也大多是描绘美好蓝图的行家,说白了就是伙同你的基因,拉拢你的天性,然后一起来骗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