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多年前,艾尔斯沃斯·亨廷顿提出了气候与文化变化的相应关系,历史研究中即有了这片以天、地、人三角关系位讨论主题的园地。
从长期的演变来看,人类文化的演变在若干时期都有剧烈变化,这段时间也处于气候有显著变化的时期。
在中国北方,气候受从南方来的季风和从北方蒙古来的干冷空气汇合影响。季风降水受大山阻隔而减弱,西北的干风会带来干旱天气,北方的黄土地区很容易发生旱灾。
古时的北方人因此发展了针对恶劣干旱天气的传说。黄帝被认为是中国人共同的老祖先,在《山海经》中有一个掌管旱灾的女怪,她形如魔鬼,名为魃。黄帝尽管拥有巨大的力量,却无法战胜她,直到召来了应龙,才镇住了她。
后羿的传说也与旱灾有关。传说夏朝时期,天上突然出现十个太阳,它们不是一个个升起,而是同时出现在天上灼热的烧烤着大地。庄稼被烤焦了、植物被烤死了。人们痛苦不堪。后羿救万民于苦海之中,射落了其中的9个太阳。
在中国整个北方省份,久旱之后的祈雨仪式还一直按民间风俗习惯举行着。地方官有义务亲自主持这一祈雨仪式,在龙王庙里操办。一只到了毛泽东时代,北方农村公社里,当人们遇到大旱之后,尽管冒着触犯革命干部的风险,仍要举行祈雨仪式。
在中国南方,龙的作用和北方刚好相反。南方人向龙王祈祷,往往不是为了求雨,而是为了让龙王减弱洪水。在南方诸省,特别是河谷和盆地地形经常会发生洪水。每临夏季,漫长的季风气候携带大量降水,因此关于洪水的传说成为南方人老生常谈的话题。
传说尧的统治时期,洪水泛滥,没有人能治理。鲧的出现拯救了这一现象。“鲧窃帝之壤,以湮洪水洪水”,最后修成了河堤和水渠。
历史上对气候的记录往往与自然秩序的变化和政治暗示有关。在过去,如果某些天气的形势被认为是不正常的,那么一定就有道德上的解释。古代中国为了明确天气形势、了解天气,花费了大量精力,它们制定了历法。
历法被看作是对社会记忆的运用,它将客观环境和社会行为联系在一起。在一片四季分明的大陆上,农民最重要的就是要知道什么时候可以开始耕种,什么时候春雨会到来、什么时候土壤会解封。
中国历法制作严谨,是一个很长的传统,中国的天文学和历法相应产生,始料未及的位科学发展奠定了基础。
中国是个幅员辽阔的国家,总是在养育大量人口这个问题上作斗争。中国的农业很早之前就变成精耕细作,直到准备土地、播种和田园管理,最后才到收获。每个步骤都要仔细遵循时间,才能使得产量最大化。
在历史上至少有两个时期的大规模人口迁徙是因为长期剧烈的气候变化。一次是公元前15世纪到公元前14世纪,周朝的祖先们向南迁移到渭河河谷。在公园3世纪到6世纪末,北方游牧民族一波又一波入侵中国中原,中国汉人在这段时间也在向南迁徙。人们迫于生存,不断寻找新的出路。
农民们经过时间的实验和考量,总结了大量经验。我们得到的食物,天气和人的努力只占十分之一,自然掌管了十分之九,在公元2世纪的农业手册中记录了农业最核心的原则:抓住时机。
人们对天气的态度是从观察和互动之间的紧密关系中生产出来的。不管是帝王施行的巫术,或是儒官建言的用以弥补帝王错误的正确政策,或是恳求土龙让雨水适量。
无论人类采用哪种态度或方法,永恒的原则都是依据天气和气候的变化,伺机而动。
我是太子爷,欢迎点赞。
本文素材来自《气候改变历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