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林悟道《韩非子-说疑》第十八章 失柄
红林悟道《韩非子-说疑》上一章韩非子为我们列出了十二个“思小利而忘法义”的人。这十二个人都是君主的左右近侍与亲信,所以他们很容易迷惑和蛊惑君主。韩非子在《说疑》篇重点列出此类人,可见他们的重要性与危害性。
我们常说“远亲不如近邻”说明人与人之间近距离的重要性,人的机体与思想特质决定了这一论断,我们经常看到退休老人儿女不在身边一人独居,生病了还是邻居社区送医关照。老人最怕孤独,没有情感与思想的交流,身边无亲人,骗子趁虚而入,通过聊天拉近感情,获得信任,达到骗财目的。
持续快三年的新冠肺炎疫情让我们习惯了戴口罩,离一米,为什么会这样,因为病毒会感染距离最近的人。话题扯远了,但意思还是想说明一个问题,君主易被亲近的人蒙蔽与蛊惑,君主治国要先治吏,治吏最先治近臣近侍。
关于这十二人的历史记录不多,但其中竖刁、易牙的记录相对清晰一些。竖刁,春秋时齐国奸臣,为了表示对齐桓公的忠心,自行阉割入宫,负责掌管内侍及女宫的戒令。齐桓公病危时作乱,最终被埋伏的兵甲杀死。他善于揣摸人的心理,极尽阿谀迎之能事,深得齐桓公的宠爱。
易牙,春秋时代一位著名的厨师,是齐桓公宠幸的近臣,用为雍人,擅长于调味,所以很得齐桓公的欢心。因桓公说尝遍世间美食,还未吃过人肉,易牙就“杀子以适君”当桓公得知这是易牙儿子的肉时,内心很是不舒服,却被易牙杀子为自己食的行为所感动,认为易牙爱他胜过亲骨肉,从此桓公宠信易牙。
如竖刁、易牙一类的近臣亲信为了获得君主的任信,不惜自残杀亲,所以同时在齐国作事的管仲在病危时告诉桓公不可重要竖刁、易牙,否则国家必乱。韩非子也认为他们“进则掩蔽贤良以阴暗其主,退则挠乱百官而为祸难;皆辅其君,共其欲,苟得一说于主,虽破国杀众,不难为也。”意思是:在内埋没贤良去蒙蔽君主,在外扰乱百官而兴祸作乱;都辅佐他们的君主,迎合君主的欲望,假如能取得君主的一点欢心,即使败坏国家、残杀民众,他们也不害怕去做。
瞒上欺下,曲意逢迎,顺从君主,这就是这十二个人见利忘义的表现。竖刁自残进宫,易牙“杀子以适君”就是最为具体的表现。韩非子旨在告诫君主要特别注意身边近臣亲信的表现,防止此类人物的出现,因为他们很危险,为了讨得君主的一丝欢心,不惜“破国杀众”。
如此臣子的危害韩非子认为“有臣如此,虽当圣王尚恐夺之,而况昏乱之君,其能无失乎?”意思是:像这样的臣子,即使是圣明君王尚且害怕他们篡权夺位,何况是昏庸糊涂的君主,能不失去权柄吗?竖刁、易牙此类的臣子极度危险,按韩非子话说圣明的君主都害怕他们篡权夺位,那么昏庸糊涂的君主说不定会自动送上权柄。
君主亲信这十二个人的结果就是“有臣如此者,皆身死国亡,为天下笑。”意思是:有这些臣子的君主,都身死国灭,被天下人耻笑。这就是君主重用竖刁、易牙此类臣子的后果,不仅身亡国灭,还会成为历史的笑话,被天下人耻笑。天下人笑这样的君主明知奸臣的行为是不法不智之举,反而会感动且重人此人。
【进则掩蔽贤良以阴暗其主,退则挠乱百官而为祸难;皆辅其君,共其欲,苟得一说于主,虽破国杀众,不难为也。有臣如此,虽当圣王尚恐夺之,而况昏乱之君,其能无失乎?有臣如此者,皆身死国亡,为天下笑。】
先失治国权柄,再遭身死国亡,后被天下人笑,这样的结果还起不到警示作用,君主该昏庸无道到什么程度。中国传经经典与文化大多都是警世劝学之言,智慧皆在其中,世人学习照作就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