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工具」归因谬误

作者: 性感瓶底儿 | 来源:发表于2017-11-27 12:10 被阅读70次

黄执中曾经在大学讲课的时候做过一个实验,他的试验是问所有的学生,你们是不是觉得自己相对于同年龄人会更加的成熟稳重?同年龄层就是你周围的人,结果,70%以上的人都觉得自己比同年龄层的人要更加的成熟稳重,那么问题就来了,如果都觉得自己比周围70%的人都成熟,那么周围幼稚的人就不够用了。

人是一种会高估自己的生物。这就是「归因」的逻辑陷阱。

什么是归因谬误?

人与生俱来的理性,会让我们对理由产生本能的渴求,我们需要知道原因。如果生活中的事我们找不到理由,那么我们就会有些惶恐,因为对未来的未知会带来恐惧,这是我们的本能。

为了抵御「恐惧」我们需要理由,以至于我们的大脑甚至会创造理由。而创造理由就是归因。

「归」是归纳,「因」是原因。「归因」就是我们在遇到问题时,归纳原因的方法。

「归因谬误」就是在我们归纳原因的时候容易产生的逻辑错误。

这个错误就是在创造理由时,我们有两个倾向,一个是外部归因,一个是内部归因。

所谓外部归因,就是这样一件事情的原因,由外部条件导致的。比如说今天上班迟到了,但迟到的理由一定是,外面的交通太拥堵,地铁的人太多,外面的风太大。相类似的环境意外,不可抗力,都是外部归因。

内部归因就是将失误的原因,由人本身的内在特质作为原因。比如薪水上涨了,就会归因于自己的内部能力,我的工作业务能力特别强,或者是归因于我的性格特别好,沟通能力特别强,跨部门的业务合作中起到了很强的作用。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每个人选择归因的时候,都是双重标准的。坏事发生在自己身上,我们就会倾向于外部归因,如果是一件坏事发生在别人身上,我们就倾向于内部归因;,一件好事发生在我们身上,我们会倾向于内部归因,但是一件好事发生在别人身上,那么我们就会倾向于外部归因。

举个例子,比如,隔壁老王被电话诈骗了,那么我们倾向于「内部归因」,这肯定是这个老王一定是脑子不清楚,想问题不够周到,竟然会被电话诈骗骗到;如果电话诈骗是我们遇到了,那么,我们就会倾向于外部归因,一定是电话诈骗的人太狡猾,他们在电话中提到了「我今生的挚爱」,我是特别特别在意她,我被骗完全就是因为我特别在意那个人,所以才会被骗。

对归因的双重标准常常会带来一个直接结果,就是自我感觉良好。

如何应用这个逻辑工具?

我们在生活中经常遇到很多失望和难堪,而这些失望和难堪有一部分就是我们过度地高估了自己。我们要做的就是更理性地评估自己,在遇到特别好的事情时,我们要想除了我们自身内部的原因之外,是否有很多外部的原因帮了我们。

这个观念工具能让我们更理智的评估自己。

相关文章

  • 「逻辑工具」归因谬误

    黄执中曾经在大学讲课的时候做过一个实验,他的试验是问所有的学生,你们是不是觉得自己相对于同年龄人会更加的成熟稳重?...

  • 时刻警惕错误归因

    今天看书的时候,看到有一个归因谬误的逻辑误区,于是想起了很多归因谬误的例子,到这里来总结一下。我把归因谬误分为两类...

  • 逻辑谬误----简单归因

    小剧场 姐姐:我们X老师说Z完成不了罚抄的作业,是因为下课都在玩;带回家后也没完成,给家长造成了麻烦,也给老师造成...

  • 职场案例 丨 为什么你总是学不会?

    上星期有学员问我,“写作业时对几个常见逻辑谬误的分类有些混淆,比如简单归因谬误,诉诸公众谬误时常可以划等号,大部分...

  • 鸡汤谬误之一

    鸡汤谬误之一 其实鸡汤问犯得大多都是逻辑谬误。 归因谬误 鸡汤文两大主题:如何避免一种失败,和如何获得一个成功。但...

  • 15个常见逻辑谬误之“归因谬误”

    原文链接 David Ferrer: 15 Logical Fallacies You Should Know B...

  • 归因谬误

    基本归因错误描绘人们在考察某些行为或后果的原因时高估倾向性因素(谴责或赞誉他人)、低估情景性因素(谴责或赞誉环境)...

  • 归因谬误

    雄鸡一唱天下白,字面解释:公鸡一叫,天就亮了。但这句显示了一个我们当今非常常见的现象——归因谬误,例如我们现在所见...

  • 归因谬误

    人喜欢归因,有时候把先后发生的事情理解为先发生者是后发生者的原因。比如有个人肩膀疼,吃了几天药后不疼了,就认为这药...

  • 归因谬误

    ​嗨,你好! 今天是我陪你走过的第745天,感谢一路有你。让我们一起终身学习、运动,不负时光、不负卿。以下将我每天...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逻辑工具」归因谬误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fgrb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