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曾经有一个问题让许多人汗颜,叫做“你有多久没读书了”。那么如果题目换成“你有多久没读诗了”呢?
其实,在我们身边爱书的朋友并不少,特别是为人父母之后,对孩子阅读兴趣的培养,家长们都非常的重视。从0-3岁的启蒙绘本,到小学中学的必读书目,写给孩子们的书玲琅满目,有些让我这个大人都爱不释手。相比较之下,写给儿童的中国古诗绘本却好像并不那么热闹。

为什么呢?
大部分家长会有“三怕”:怕古诗用词和我们日常口语差别太大,孩子看不懂;怕古诗太抽象,意境高远,孩子不喜欢;怕读诗背诗太枯燥,孩子没兴趣。
另一方面,出版物不讨喜。
最常见的可能是《唐诗三百首》,它们好像长这个样子

这一版本简洁大方,但是不太区分成人和孩子。所以家长们通常是买给自己看的。
也有的长这个样子

看起来活泼多了,有图有译文有拼音,非常适合学习,买回来不久,成了孩子学拼音、学认字、学古诗的备用教材。
于是,正好印证了之前家长的担心,孩子感受不到在古诗阅读当中的乐趣,因为他们更爱玩。
还记得我们小时候吗?那时候没啥可玩的。不知是谁出的主意,我们一干同学竟然开始比赛背古诗,一个同学说我会背“鹅鹅鹅”,另一个接“曲项向天歌”……。然后换一首新的,直到有人背不出下一句为止。赢了的洋洋得意,输了的也不服气,放学后回家补充弹药。
孩子的最大爱好是玩,其实成人也是。于是我相中了这本书,一米阳光童书馆编著的《写给儿童的古诗游戏书》。

适合3-8岁儿童的100个纸上游戏,搭配100幅图画,陪伴100首古诗走进孩子的童年阅读时光。于是在古诗的阅读变成了好听的故事、好看的图画、好玩的游戏。
每一首诗都是一个动人的故事,读古诗也是在读历史。唐宋是中国古代诗词最繁荣的时期,也是中国古代史重要的一个时期,带着孩子读古诗才发现,自己的历史地理知识少的可怜。随着初唐、盛唐、晚唐的历史变迁,随着地域的不同,诗歌创作的背景,诗人的气质,诗的风骨都不太一样。于是我先在古诗里、插画里、书上网上玩的不亦乐乎,把关于这首诗的年代、作者、背景,译文等收集起来,把古诗变成一个个的故事讲给孩子听。有时主人公就是这首诗的作者,比如《回乡偶书》,有时畅想一个地方,比如《望天门山》,有时候会有前前后后的吸引来更多的故事,比如《泊秦淮》。有时干脆拿起一本上下五千年再一起讲起来。一定要做好被孩子问的随时需要查百度的心理准备,在故事里,孩子们总想知道更多的秘密,也能学到更多。

每一首诗都是一幅写意的画,想象可以天马行空。诗以言志、诗以言情。古诗背后是无尽的情怀和意境,李白的豪放不羁,杜甫的沉郁顿挫,李商隐的温婉雅致,我们以为孩子不懂。但是你知道吗?孩子才是识别情绪的高手,他们在不会说话的时候,就已经在暗中观察,妈妈的表情、爸爸的表情,而且很擅长对家里不同的人,使用不同的办法。老人们会说,这孩子可会“欺负”人了。在宝宝4岁左右的时候,有一次我带着她玩的时候,不自觉得哼起歌来,“当你老了”、“外面的世界”。她突然和我说“妈妈,咱们唱点高兴地歌吧”。我自己都没意识到这两首歌的情绪,当时被惊的说不出话来。孩子们具有无尽的想象力,你可能会发现,他们的阅读并不依赖于识字。在《父与子》、《三毛流浪记》等经典的绘本中,几乎没有字,然而他们读的津津有味。在语言、节奏、绘画和想象的作用下,孩子们对意境的理解,超越了文字,也超越了我们成人。有人说孩子的梦是彩色的,而孩子们通过古诗,所描画出的美丽图画,让人想到了他们彩色的梦。

每一首诗都搭配了一个好玩的游戏,在游戏中发掘乐趣,培养信心。3-8岁的孩子在观察力、注意力、逻辑思维等方面都在快速的发展。欧美和日本有不少在这方面的游戏书籍,找不同,找隐藏的东西、走迷宫等等,比如《I SPY》中的找字母就可以让孩子边做字母的识别,边做游戏,非常可爱。而《写给儿童的古诗游戏书》中,终于把这些游戏加入了古诗当中,把故事、图画、游戏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把孩子带入情节当中。当看到李白举起他的酒杯,遥敬天边的月亮,而孩子在地上寻找着他唯一的影子时,我想应该更容易记住他对影成三人的寂寞吧。如果还有什么需要的话,就是游戏可以更多一些。有不少父母在寻找和孩子一起玩的游戏书,我想这应该是不错的一本。

孩子们天生就是诗人,新华社有篇微信报道把小朋友们的诗呈现在了我们面前。《灯》:“灯,把黑夜,烫了一个洞”,小作者姜二嫚只有7岁。
而《很多》的小作者姜馨贺只有四岁。

正如我们所知,骆宾王在7岁时写下了流传千古的《咏鹅》。而北宋的蒋堂在写《栀子花》时,也只有5岁:“庭前栀子树,四畔有桠枝。未结黄金果,先开白玉花”。是不是也很美?
腹有诗书气自华。对于我们,重读古诗让我们重新感受到一种情怀和信仰在内心中跳动,对于孩子,他们将在阅读和游戏中成长,变得更深刻、更丰富、更聪明,有一种精神和气质会在血脉里传承。
孩子和诗,本来就是这世界送给我们的无比美好的东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