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关于“人”的描述:
关于“人”这个物种,马克斯·韦伯有一句非常形象的描述:人是悬挂在自我编织的意义之网上的动物。
这句话至少透露了两个意思:1.人是需要意义来支撑的;2.这个意义是自我编织的。
也就是说,这世上唯一存在的就是“存在本身”,至于这个“存在本身”呈现出什么意义,就因人而异了。所以我们才会说“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举个例子,我眼前有一栋老房子,如果我没读过书,可能那栋房子在我眼里不过就是一个砖木构筑物,但如果我读过书、学过历史,就会知道那是一栋名人故居,这房子就活起来了。
你看,只有升级你的认知系统,才能看到更丰富的“存在”。我把这称之为“建立在唯物主义基础之上的唯心主义”。
2、关于“自由意志”:
我们的选择,从来就不是自由意志的结果,而是感知到不知从何而来的欲望,再据以行动而已。
真正的自由意志,并不是指依自己的欲望行事,而是能不能选择要产生什么欲望。
我们能否选择想吃健康食品,而不是垃圾食品?我们能否选择喜欢红色,而不是蓝色?我们能否选择爱上这个人,而不是那个人?
如果你的答案是“不能”,那所谓的“自由意志"就只是我们一厢情愿的幻想。
在理查德·道金斯《自私的基因》一书中提到,每一个生命体都是受基因操纵的生存机器,出于自我保存的目的,基因总是无意识的操纵生命个体做出种种行为,竭尽全力维护自己的基因,甚至不惜赴汤蹈火。
这与《未来简史》尤瓦尔赫拉利的观点不谋而合。控制我们该产生什么欲望的“罪魁祸首”是谁?是基因。
说到底,人类不过是基因的肉身载体,它不会管肉身是否快乐幸福,驱动肉身种种行为的唯一意义是,基因的生存繁殖和信息传递。
细数我们很多不可名状的决断和举措,多为的是增加生存和繁衍的机会,而不是幸福快乐的机会。只要是有利于生存和繁衍的行为,肉体和所谓的精神就会用愉悦的感觉回应。但这不过是一时的伎俩。我们努力取得事物、追求伴侣,就是想避免饥饿带来的不愉悦感觉,并且享受进食的愉悦、或者性爱的高潮。但无论进食还是性爱,这种愉悦都无法长时间维持,想要再次感受,就只能去寻找更多的食物和伴侣。当然,人的群居规则对这一切事情做了底线设定。
我们姑且不以阴谋论去推测隐藏在这一细思极恐的事件背后的真实,但我还是忍不住要问:这一切,最终是要将生命带向何处?
你不知。我不知。只有它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