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读卷一第二则。
懒得引全文,还是只选我有感触的句子:
杨诚斋曰:“从来天分低拙之人,好谈格调,而不解风趣。何也格调是空架子,有腔口易描;风趣专写性灵,非天才不办。”
须知有性情,便有格律;格律不在性情外。
许浑云:“吟诗好似成仙骨,骨里无诗莫浪吟。”
之前一心想着每天都写,哪怕没感觉也硬凑,不免就成了“浪吟”。回头看看,凡是为写而写之诗词,皆属于费力不讨好的。连自己都打动不了,如何能有好诗?既然“骨里无诗”,又为何非写不可?可以说是为练习(多练笔,总有好处),但底下恐怕也不免功利之心(显示我很高产、很能写……)。
再回头说天分、性情。这两块大概都是我比较欠缺的。先天已有不足,后天再怎么补,终究还是有缺憾。这个现实必须得接纳。不然,一味要向高手们看齐,心态反而容易失衡,挫折感会更多。只有一步一个脚印走过去,才是踏实的。
最后放几首明显是硬凑的旧作,自批一番:
雨润门前柳,风梳槛外花。竹楼招旧友,玉盏沏新茶。
精雕细琢的对仗,着意营造的意境,看上去很美,内里却空无一物。
落丹桂
独抱丹心向月妍,暗香深隐碧林间。临风舞尽翩翩影,醉卧苍苔谁解怜?
为扣丹桂之色,先以“丹心”为喻,后以“醉影”为喻,并无一主线贯穿其中,转得突兀,结得莫名其妙。
咏桃花
春半怜红萼,娟娟倚瘦枝。悠悠风过处,粉蝶欲飞时。
第三句转得无力,末句虽用比喻,仍觉平淡无味。
(以后再也不要写这样的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