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读雷夫.艾斯奎斯的《第56号教室的奇迹》。第三章《培养终身阅读的孩子》中雷夫老师讲到,他们班上孩子自己设计了一份只有3个问题的阅读测验,这三个问题十分简单,但测试结果比专业的阅读能力测试卷更准确。这三个问题是这样的:
(1)你是不是曾因为老师教得很无聊又很想看完手上正看到一半的书,而在上课时偷看藏在桌子底下的书?
(2)你是不是曾因为边吃饭边看书而被骂?
(3)你是不是曾在睡觉时间偷偷躲在棉被下看书?
看完这三个问题,大家都可能会哑然失笑,这真是一份可爱而又有趣的测验卷。然而,可以断定,如果三个问题都答“是”的孩子,肯定一辈子都爱看书。
我自己就是这样的人。这三个有趣的问题勾起我学生时代的许多回忆,而且一幕幕似乎都能和这三个问题联系起来。
特别记忆犹新的是初一那年,上《植物学》这门课程,听老师讲那些枯燥单调的专业术语和专有名词,对我来说,这真是极其难受的事。无聊之极,我偷偷地看起了藏在桌子里的《大林和小林》,正被张天翼新鲜而夸张的手法吸引,那一顿能吃七十二头牛,一百头猪的四四格,那臭虫从他的上嘴唇爬到下嘴唇要几个小的叭哈,还有成为唧唧少爷的大林……老师来了,要缴走我的书。这下一贯内敛的我可急了,完全忘了平时老师的威严,不顾一切死死护着我的书……后来班主任老师给我的评语里就有“个性倔强”一条。
至于睡觉时间躲在棉被下看书,更是我惯用的“伎俩”,因为八十年代初那时侯是定时熄灯的,我常常因偷偷打手电筒躲在被窝里看书被奶奶骂。
想当年的我,爱书成痴,常常有人说:“你这么啃书,又没考上学校,有什么用?”这确实是惭愧的。虽读书成瘾,但这个爱好对我的生活,对人生没有丝毫改善。曾经一度,“书痴”我没有学历,没有处事能力,日子被我过得一蹋糊涂。然而,无人能够理解的。我从来没有妄想过在书本里求功名。只是每每看起书来,便如鱼得水,那是一种表达不出的愉悦。“我阅读,是因为我喜欢这么做。”
而今,我仍是爱书,可也懂得爱我平凡的生活。都说我是个幸福的人。其实,那是多少年的书本,才不知不觉化作了我的灵魂和思想;才潜移默化地有了今日的这份领悟和宁静。以后的人生,我还会继续我的“书痴”生涯,就如当年三毛,就算“逃学”,也是为了“读书”。因为,那仅仅是爱好,是愉悦自己,不是为考学校。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