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 The Art of Thinking
《思考的艺术 》
A Guide to Critical and Creative Thought
作者: Vincent Ryan Ruggiero
文森特·赖安·拉吉罗
日期:2020-9-16
方式: 听解读+看解读文字
"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
这是古希伯来的谚语,米兰·昆德拉在《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及《小说的艺术》里都有提及。
这句话是对生命和整个人类世界的全部感悟,作为有局限的人类在有限的生命内,不明白自己的渺小与无知,偏偏喜欢做超越无限的思考与(jian,四声)僭行。
相对于上帝来说,人类的生命只有一次,是不可重复,没有借鉴的,人的认知也是有限的,所以人类所作出的思考,都是狭隘的,我们的思考有时会让我们迷失。
既然如此,那为什么我们还要思考?我想是因为You only live once, so LIVE it well! 这其中,唯有思考,才能帮助我们更好地过好自己的人生!所以带来两个问题:
1.什么是思考?
—— 文森特·赖安·拉吉罗教授给出的精确定义:
思考是能够帮助我们阐述或解决问题,做出决定、了解欲望的所有心理活动。思考是探寻答案,是获取意义。
2. 如何思考?
—— 一个人的思考能力的高低,取决于他思考的创造力和批判性。创造力能让人面对问题时想出多种办法、批判性能让人从这些方法中选出最好的。
这本书帮助我们解决如何提升思考能力的这两个关键项—— 创造力和批判性。
在具体讲如何提高之前,照常,需要了解"前因后果",才能得出对策。
第一,全面认识思考
第二,阻碍我们思考的常见思维误区
第三,如何提高创造力
第四,如何提高批判性
第一: 全面认识思考
1. 思考可以被分解为"产生阶段"+"判断阶段"。
产生阶段:大脑对问题进行了解,产生不同的解决方法。好的思考者能够比差的思考者产生更多、更好的想法。从不同的视角来看待问题,考虑各种各样的解决方案。
判断阶段: 对产生阶段的各种想法进行比对和评估,做出最好的判断。好的思考者,不仅仅靠直觉做出判断,还会找出自己的局限性,然后仔细检查思考的逻辑和解决方案的可操作性。能够更全面地去了解问题,同时不断完善自己的想法。
好的思考者和差的思考者并非天生如此。人的思考能力是可以通过锻炼得到提高的。从基础做起,了解关于思考的七个基本常识。
2. 思考的七个基本常识
(1)承认我们能够控制自己的思维和言行。我们必须相信自由意志的力量,我们可以控制自己,按照正确的方式来思考。
(2)真理本身虽然是恒定不变的,但我们需要经常审视、订正我们对真理的认知。 思考时不要受限于某种成见,即便这种成见是很多人眼中的"真理",少用"绝对真理"。(想起Friends里面菲比对Ross绝对相信进化论的质问)
(3)学会界定什么是"知道"。 "我们以为自己知道的,和我们真正知道的,并不是一回事。"
(4)记忆不可靠。经过一段时间之后,我们的记忆往往是不准确来说,思考问题时,不要被记忆影响太深。
(5)客观认识观点或者意见。 人人都有自己的观点,并不意味着"人人的观点都是正确的"。
(6)因果关系。不能草率地因为时间先后顺序而把两件事判定为因果关系。
(7)道德问题。考虑问题时要避免道德化的干扰,避免进行价值观判断。
第二: 阻碍我们思考的常见思维误区
六种最常见思维误区——
误区(1) "我是最好的"。 我是最好的,我的妈妈更漂亮,我的爸爸更有力量,我的三观优越于他人。
—— "我是最好的"这一思维习惯会阻碍我们的思维,破坏客观性。让我们更容易自我膨胀。想要优化我们的思维,就必须学会控制这种习惯。
自己的思考—— You are the best是西方最强调使用的教育方法,而且I’m the best确实也能让孩子增强不少自信心。 可是,如阿德勒所说,不能批评,也不能表扬,我们只鼓励做事情的过程、行为,不注重结果。I’m the best本身就是一种与人相比较的结果。
我也自己反省自己。我自己就是一个非常普通的人。要客观地看待自己,自己就是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人,小时候听父母话,闷头好好读书,由于父母的宠爱,从小不做家务活或做得非常少,以至于现在孩子爸爸的做饭菜技术比我高超很多。我自己有一技之长可以养活自己,同时也有很多缺点,深入骨髓般较难改变。
非常客观地看待自己,认识自己,可以带给自己平静和安宁。
误区(2)—— "爱面子"。 爱面子所带来的恶劣后果: 拒绝承认自己错误的人,往往会加深错误的严重性。
误区(3)——拒绝改变。对新的观点或者提议不加思考而拒绝的倾向。之所以会拒绝改变的两个原因: 一个是懒惰 ,另一个是害怕。
误区(4)——从众。
为了获得群体的认同感,或者害怕因为特立独行而被孤立。从众一定会阻碍我们思维的原创性。对待从众的正确方式是——专注于你思考的结果本身,而不去关心到底有多少人支持你的观点。
自己的思考—— 专注于结果本身这句话很有启发。最近我的女生好朋友想辞职,一直纠结于是这个月辞职还是下个月辞职。其实,这个时间点的事情没有多么重要,我觉得她更应该关注多一点,辞职以后,她要做什么,如何安排今后的生活才更重要。
误区(5)—— 刻板印象。
刻板印象是概括化的极断形式。最常见的刻板印象出现在民族、种族、信仰当中。刻板印象剥夺了生命的无限多样性,把我们周围的人和环境进行了事先的分类。
(想起之前一个同事说他们老家那里的传统,女人不允许上主桌吃饭,旁边自己摆个小凳子吃……)
误区(6) —— 自我欺骗
许多人对自己能力的认知会存在欺骗,,在外人面前装出懂很多方面样子。久而久之,真以为自己懂很多,把自己都成功欺骗了。
破除以上六个误区的法宝,就一个词语—— 甄别!(zhen)
我们在分析和评估所获得的信息时,经常是全盘接收的,但这些信息是需要被甄别的。作者说,不要轻信你读到、听到、看到的每一件事情。怀疑一切!去伪存真!
具体方法步骤(zhou):
(1)学会区分"人物"和"观点"。
"希特勒说过"和"丘吉尔说过",都无所谓,不要不读也不要即刻信。要想成为真正的思考者,必须把希特勒或丘吉尔这些信息抛之脑后。不可因人废言。疯子天才,好人坏人,谁都有可能有好想法,谁都有可能犯错误。
——我罚自己面壁思过,那么多次的没有区分人物和观点。对所谓"成功人士"胡乱相信和崇拜。——
(2) 学会区分"审美"和"判断"。
审美是: 表达自己的喜爱,没有绝对的对错,不需要解释原因。
判断: 需要提供证据,由此论证自己的观点。
(3)学会区分"事实"和"解释"。
事实——已经确定的事情,被客观证实或者验证过了的。
解释—— 对意义和重要性的说明。
突发联想:夫妻吵架是不是经常有这句台词:
——你听我解释 !
——解释什么解释,事实就是如此,你讲什么都没用,你别给我狡辩!
(4)学会区分"语言"和"现实"
语言不等于现实,两者之间不能画等号。语言往往带有强烈的自我意识。
总感觉今天看这个解读,虽然字都明白,但没有举例子,还是理解不透。
第三: 如何提高思考的创造力?
1. 概念区分,搞清楚这两个事实(我们只看事实)
"做自己的事情",并不一定是具有创造力的表现,创造力需要将想象与知识合为一体。
创造力不是天生的高智商,更不是疯子或病态的人更有创造力,创造力的本质是通过富有想象力、原创性、有效性的方法迎接挑战。
2. 四个步骤提高创造力——
(1)主动寻找挑战: 关键在于激发好奇心。人在童年时代对什么都好奇,成年之后,往往丢掉了曾经的好奇心。找回好奇心之法——
a. 做一个善于观察的人
b. 看到事情不完美的一面
c. 记下自己和他人的不满
d. 寻根溯源,刨根问底
e. 对暗示保持敏感
f. 在辩论中发现机遇
(2)提高创造力的第二个步骤——恰当的表达问题。如果我们最初对问题的理解是肤浅的、局限的,这会阻碍我们的视线,影响我们的想象力。
(3)调查问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