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乡党篇》通讲(三)

《乡党篇》通讲(三)

作者: 陈建军 | 来源:发表于2024-08-17 08:43 被阅读0次

第九节开始,均可以看作孔子应事接物之

第九节“席不正,不坐”,这是关于“坐”的习惯,或者是坐席的布置安排之礼。本节将“不坐”独立列出来,更能体现孔子在相关“坐礼”上的特点。“席不正,不坐”说明了孔子在生活中的严谨认真守礼的态度,时时刻刻都是如此。

第十“乡人饮酒”,记载了乡饮酒礼上应遵循的礼节。乡饮酒礼是一种尊老礼,到了年底的时候,把老人请到一起表示对老人的尊重。因为老年人身上承载着知识,承载着道德,承载着方向,所以尊老是社会本身的自然需要。乡饮酒礼是礼仪中很重要的一环,有时候和射礼放在一起,称为乡射。本节的“斯”字可谓点睛之笔,表现了一种自然而然的状态,使孔子浑然天成的君子修养跃然纸上。

“乡人傩,朝服而立于阼阶,这是乡人举行傩节时的礼节。傩,除了有“驱逐疫鬼”的功能外,也是一种文化的象征。正如同今天一些节日期间,如元宵节,民间文化活动一样,是一种非物质文化活动。孔子穿上朝服,登上阼阶观看,在说明他不仅对此有深深的情结,还非常守“礼”地站在他应该站的地方(阼阶:主人位)。

第十一节“问人于他邦”,记述了孔子托人慰问他邦之人时对使者的礼节。孔子派使者向身在他邦的友人问侯,必再拜而送别使者。这是表达有礼与恭敬。

“康子馈药”,这是接受他人馈赠之物的礼节。季康子送来药物(很可能是保健品之类),孔子拜谢后接受,这是循,“丘未达,不敢尝”则是循。这与后面“君赐食,必正席先尝之”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赐食”可以“先尝之”。但是“馈药”,因为不了解药性就不能随便尝,所以告之曰“丘未达,不敢尝”。这一节,情理交融,虽隔两千多年,仍让人感动,把一个知礼明理的孔子刻画的传神而生动。

第十二节“厩焚”,这一节体现了孔子的人文之礼。马厩失火,孔子首先关心的不是马,而是养马之人,体现了孔子的仁爱思想。要知道,在那个年代,一匹马要比一个下人(奴隶)的价值高得多。

读《乡党篇》,满眼都是孔子的彬彬有礼。一个人外在的得体与有礼,源于内心的仁爱。仁是守礼的自觉,仁爱之心是礼的发端与源泉。这些篇章都与“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遥相呼应。

[if !supportLists]第十三节,[endif]记载的都是与国君相关的礼节。“君赐食”几句,记的是与国君有关的食物礼节。这里“先尝之”“先饭”的主语是孔子,表现他对君主的敬意。孔子对待君主的礼节是以君主所赐食物的不同而不同,其依据全在于当时的礼制。

“疾,君视之”,是国君探望病情时的礼节。台湾方骥龄先生注解说:“尽礼也。”“尽礼”一词可谓传神地表达了孔子于小节之处见大礼的品格。

“君命召”记录的是国君召见的情形。《荀子》曰:“诸侯召其臣,臣不俟驾,颠倒衣裳而走,礼也。”一般情况下,礼要求人要整齐衣装,从容坐卧,但是在公共事务面前,传统文化则用“匍匐而行”“颠倒以见”来形容,并非不重视礼义,而是强调公高于私的理念。可见,孔子心目中的“礼”非常。

第十四节,“入太庙,每事问”,这句话与《八佾》篇重出,但二者所强调的重点不同。前面是体现孔子应答时人的问对,而这里则从一般礼仪的角度,说孔子非常慎重、谦虚地对待礼仪。古时的太庙犹如今天的博物馆,每逢祭祀时开放,任人观礼。作为仪式,它能够追怀先德、洗涤心灵,正人心,施教化,达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的目的。读这一节,细细品味“入太庙,每事问”,是不是觉得越是那些懂礼的、有学识的人,却仍然在说“我不知道这件事,您给讲讲?这是怎么回事?那是怎么回事?”孔子就是这样,无时无处不令人震惊感动。

第十五节,“朋友死,无所归”,记述了孔子对待死而无所归的朋友殡葬的态度。君子之交淡如水,君子之交又情似海。客死他乡的朋友,没有地方归置。孔子说:“我来为他举行殡葬之礼。”这是怎样的深情厚义!这里讲的是作为朋友,孔子如何对待别人,从中可以看出孔子对朋友的仁义态度。

“朋友之馈”则记述孔子与朋友的交往之礼。联系前一句,当朋友需要时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当朋友不在时为其归葬,朋友之间有着深情厚义,不矫情,不虚伪。同样是朋友之馈,拜还是不拜,孔子有自己的标准。朋友送我的礼物,纵然是车马这样贵重,只要记在心里就可以了。但是,孔子把祭肉看得比车马还重要,为什么?因为涉及到礼。祭肉虽小,却关系到“孝”,肉在祭祀过祖先之后,就不仅仅是可以食用的肉了,而是对祖先尽孝的表现。除此之外,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分送祭肉与古代的礼制有关系,祭祀祖宗神祇与分受祭肉是一件十分重要的事情。孔子重视的是“祭肉”所蕴含的“礼”的内涵和“孝道”,包含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就是“敬”。

第十六节,“寝不尸,居不容(客),记述的是孔子闲居时生活起居的形貌。“尸”与“容”都是一种引申的形貌或姿态。平时闲居家中,不必像上朝或参加祭奠时那样威仪肃穆,而应顺乎自然,申申如也,夭夭如也。读本节“寝不尸,居不容”,可见君子于朝堂之上自信谦和,接见宾客从容有度,在家里安然闲适,全然放松。睡觉的时候,没必要像尸那样矜庄;平时居家,也没必要盛容盛装、威仪肃穆。

相关文章

  • 乡党第十

    乡党第十 我们还有一篇没有讲的第十篇《乡党》。这一篇不补讲了。《乡党》这一篇,以现在观念来说,都是描述孔子的生活形...

  • 246、独处(《论语》乡党

    寝不尸,居不客。 《论语》乡党第24节。乡党篇一直在讲圣人的衣食住行和待人接物的小事。唯这一节讲圣人独处于家的形象...

  • 天天学《论语》第244天——孔子沐浴时的礼仪

    乡党篇 【原文】 10.7 齐,必有明衣,布。齐必变食,居必迁坐。 【翻译】 齐(zhāi):通“斋”,斋戒。 明...

  • 乡党篇

    孔子于乡党,恂恂如也,似不能言者;其在宗庙朝庭,便便言,唯谨尔。 朝,与下大夫言,侃侃如也;与上大夫言,訚訚如也。...

  • 《论语》247◎必有明衣

    齐,必有明衣,布。齐必变食,居必迁坐。 本章出自:乡党篇 【注释】 ①齐 zhāi :通“斋”,斋戒。 ②明衣:...

  • 《论语》乡党篇*10.1

    曾师以“国学现代化”理念解读 《论语》乡党篇*10.1 孔子于乡党️,恂恂(xun,第三声)如️也,似不能言者。其...

  • 阅读分享|一起读经典——《论语》10.9∽10.11day127

    古人半部《论语》治天下 今人半部《论语》修自身 《乡党篇》——乡党第十 10.9 祭于公,不宿肉。祭肉不出三日。出...

  • 天天学《论语》第238天——说话要讲究场合

    乡党篇 【原文】 10.1 孔子于乡党,恂恂如也,似不能言者。其在宗庙朝廷,便便言,唯谨尔。 【翻译】 乡党:古代...

  • 《论语》241◎恂恂如也

    孔子于乡党,恂恂如也,似不能言者;其在宗庙朝庭,便便言,唯谨尔。 本章出自:乡党篇 【注释】 ①乡党:古代地方组织...

  • 《论语》乡党篇第十(三)

    君召使摈,色勃如也;足躩如也。揖所与立,左右手,衣前后,襜如也。趋进,翼如也。宾退,必复命曰:“宾不顾矣。” 【译...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乡党篇》通讲(三)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hahk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