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一场“非典”如兵临城下,打乱了人们的生活节奏,逼着原本或踌躇满志,或失意沉沦的人们重新思考人生的意义。
同年6月,一名杨姓考生因盗取高考试卷,被判有期徒刑7年。象牙塔之梦断送在了高墙之内。
那一年的高考,临时启用备用考卷。数学考卷难度之大,堪比奥数比赛。
卢梭在《爱弥儿》中写道,“大雨可以延迟我们到达的时间,但不能阻止我们前进。”
“高考改变命运”只不过是弱者的托辞。努力的果效或许会迟到,但永远不会辜负。
那一年,在我的记忆里留下了浓浓的熏醋和板蓝根的味道。
每当我回忆起那段时光,终究分不清楚,那一段的味道究竟是酸涩还是微甘。
我是旁人口中的“学霸”。这样的名头对我来说,是激励,也是捆绑。
活在别人的期待里,从来都不是我想要的生活。
十二年寒窗,心无旁骛。现在回想起来,学习还真是件苦差。然而正如当年一碗接一碗灌下的板蓝根,虽然没有立竿见影的效果,却可以在关键时候规避一些更加致命的痛苦。
到头来我只不过希望在决定命运的人生关头,能够留给自己多几种选择,无需为了迎合现实而改变自己的初衷。
我接受了心仪的四川外国语大学的保送名额,不少人大跌眼镜。
许多人认为我应当攻下清华或北大,方才好继续活在他们口耳相传的传奇里。
当年,高晓松从清华电子工程系退学,不顾家人反对,一路追寻他的音乐梦想而去。
后来,总有人跟他说,“你这辈子真是走运。”
他答:“我走运是因为我懂得放弃。”
“放弃”从来都不是浅尝辄止的结果,“放弃”是拼尽全力奔跑过的人才配有的选择。
哪里有什么无懈可击的传奇故事,能够不畏世俗,按照自己的意愿去生活,就已经足够传奇了。
2003年高考考生,某全球百强公司客户经理。
那一年,在我的记忆里留下的是耳温枪的滴滴声,和时钟一秒快似一秒的哒哒声。
那年高考,有个谜一般存在的“隔离考场”,专门为体温异常的考生设置。一旦进去,无异于同时要打两场仗。
第一次感受到非典对于我有如此不可忽视的影响。
不知是过于紧张,还是墨菲定律在我身上起了作用,高考前的那个晚上,我竟然高烧不退。
成与败,生与死,人生的两大难题如此不合时宜地同时摆在我面前。
进考场前排队测量体温,耳温枪“嘀”地一声,仿佛真有一颗子弹穿颅而过。我打赢了第一场仗,体温计竟然显示一切正常。
下午参加了那场号称有史以来最难的数学考试。平时数学不错的我竟然有好几道大题不会做,不自觉地开始紧张。
索性停止答题,拼命给自己做心理建设,想通了也就坦然了。
《罪与罚》里的一句话最能形容我当时的心情,“有时,一个人遇上强盗,整整半小时感到死亡的恐惧,最后,刀架到脖子上,反倒什么都不怕了。”
考场出来,看到大家哭成一片,我没有哭。我找不到一个可以哭的情绪。
是懊悔吗?我尽力了,无论是在过去的3年里,还是在刚才的两个小时里。
是委屈吗?要难都难,无人不冤。
然而拿到成绩,我还是哭了。
是落差。考前我放弃了一所一本院校的保送名额,而眼前的成绩只够读二本的院校。
我输了高考,却打赢了第二场仗。在那样的年纪里就为自己的梦想破釜沉舟过,让我尽早懂得,为自己的任何一个决定拼尽全力,未必无过,但必定无悔。
如今,我送走了一批又一批的毕业生。高考动员会上,我还是会跟他们讲起那一年的高考。我跟他们说,人们喜欢说,知识改变命运,高考改变命运,其实,能改变命运的只有你自己。人们还说,努力学习,才能回馈父母,不负师恩,其实,最不该辜负的也是你自己。
2003年高考考生,某重点高中数学教师。
那一年......
嗯,我想了很久,高考的模糊记忆只剩下一篇有关“吃”的流水账了。
可能真的老了,只剩下一片吃心不改。
记得考完第一门,老爸早在考场外面等我。直接递上一瓶酸奶,吸管都插好了。我就这么一路咕噜咕噜地喝回家。
下午考完数学看到很多人坐在马路边哭,坐在垃圾桶旁边哭,坐在厕所外面哭,哭得鼻涕眼泪沾满衣服。
我没哭,不是觉得不好看,主要是考虑到等一下还要吃东西,不太卫生。
不填饱肚皮哪里来的能量静思己过,抛弃了基础设施谈上层建筑都是耍流氓。
第二天考试完全没有印象。只记得考完之后跟同桌失落地走回家,她大概是因为考得不理想,我是因为不知道下次什么时候才能吃这么多好吃的了。
隔天一早陪我妈去姥姥家,路过几个报摊。知道高考答案出来了,每经过一个报摊,我就像贼一样,撩起报纸的一个角偷偷瞄一眼。(不敢真看,也不知道自己瞄什么,可能就是手贱。)
我妈终于受不了了,买了份报纸让我对答案。
理综选择题看了几个,我就开始嚎啕大哭,然后撒泼打滚。
发飙后在床上躺着任性,然后发生了一件在我的前1/4生很罕见的事情——我妈哄我起来吃午饭。
结果是我半推半就地就范了。主要也是想通了:没有白吃的饭,膘肥体健不怕人欺负;也没有白吃的苦,满腹经纶又何愁闯天涯。
当天下午拍毕业照,我就顶着肥头大耳,外加哭得睁不开的眼,去照相了。
现在我还留着那天跟几个小闺蜜照的照片。我对这些照片又爱又恨,照相内容基本上就是她们轮流把我抱起来(很多人失败了)。
记得那天太阳很晒,照得人越发睁不开眼睛。照片上每个人都笑得很用力,朝着太阳的方向。
就这些事有点印象,再后来就是等分数,试着减肥,报志愿,试着减肥,大学报到,试着减肥,开始美好的四年。
2003年高考考生,美国某大学讲师。
那一年,我们18岁,青春无悔。
作者简介:两把刷子学员:从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