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很多友邻在看了我的2018阅读报告后都私聊我关于阅读的问题,比如说选什么书,怎么读,读得怎么样之类的。然后大家问的最多的问题是:我也很想读书,但读不进去,我该怎么破?
其实书读不进去无非就这几个原因:
1、选书有问题
2、阅读方法有问题
3、心情的问题
4、知识储备不足的问题
3我不能治,4要靠长期积累,但1和2是可以通过短期的学习和训练来掌握的。
比如说,你看到一本书,就有压力。书太厚了,一看到就觉得害怕。还没读就退缩。为什么呢?因为陌生,对它心里没底。
如果你把一本书,当做是一个人,看书当做是跟人聊天的话,或许你能够更快地找到阅读的意义。和一个人聊天,相处,主要是学习那个人思考、处理问题的思路、角度和方式,只要方向对了,结论就能自己推导出来。用别人的思路去思考,你就会得到对方想出来的答案。看问题的角度越全面,你得到的有效信息就越丰富,越接近真实的情况,决策出来的误差就越少。
而看书也是一样的,看书的时候你主要去了解这本书讲了一个什么样的观点,作者到底是用什么方式去讲的,用了什么素材去组织和论述,最后它论证出来的结论和他刚开始提出来的观点一致么?(就像一个人做人做事有没有言行一致一样)。你认同他的观点么?会按照他的理念来做事么?如果不认同,不跟从,那你的原因是什么。
把这个类比搞明白以后,你就會发现其实读书也没啥难度的,不就跟人聊天差不多嘛。只不过聊天的时候我们用的是口头语+肢体语言,读书的时候只能通过文字。所以说,如果你和一本书“好好聊天”,你就要有意识地去提高自己的聊天技巧,而这里指的聊天技巧,讲的就是你的“阅读技巧”。
所以说,掌握好了阅读方法,再去阅读,才会事半倍增。
下面,我将推荐几本提高阅读技巧的书籍,然后还会把豆油和我的2018阅读报告评论区的问题结合起来,做一个关于阅读问题答疑的帖子汇总,方便大家查看。
Q1:平均两天就读一本书,会不会太快了呢?
其实我觉得还好啊,主要得看书的类型和阅读方法。如果每一个字都读完那肯定不可能。只读自己感兴趣的和重点章节是完全可以完成的。有很多都是工具书或者致用类的书籍。这些书在第一次阅读的时候只要结合目录,前后序言基本就能掌握整本书的内容框架了。用目录筛选完重点后你就可以直接跳到重要章节段落去精读。每一本书的阅读时间都不可能一样,看上去可能是平均两天就读一本,但很多时候我读一本教材就能耗上大半个月。
讀書真不是為了刷數量,讀了吸收了,思考做決策的時候能想到點子上,能用上,指導一下日常生活就不錯了。 这才是我阅读的主要目的。
Q2:你读得都是纸质书么?
不是的。我读的是纸质+电子书。纸质书一般都在某寶買,然後在kindle 和微信讀書看電子版的,電子版的好處在於它們兩個的筆記導出功能很強大,方便我後期整理。很多名著和經典都跑到圖書館借,現在我只買教材類、電影類和心理學類的紙質書,因為讀一本畫的時間太長,只能買回家慢慢看,慢慢划。
Q3:你每天阅读的时间都有多少呢?
工作日阅读大概三到四个小时吧,不计算零碎的时间,当然也有偷懒的时候。今年没怎么出去玩,大部分时间都待家里。周末没事干的话可以连续看一天,我一般都在五点多起来,晚上睡前再看一到两个小时左右。
Q4:读小说的时候适合跳读么?
跳读只适合致用类书籍,类似于how to read a book?这个方法技巧介绍类的,还有职场认知类的,并不适合诗歌散文小说等虚构类作品。不同的书要用不同的读法,我觉得虚构类作品是没有办法跳读的,因为一跳就会错过很多精彩的情节。 我会在后面推荐一本教我们怎么去阅读虚拟作品的书,到时如果大家有兴趣的话可以去买来看看。
Q5: 思维导图,看第一遍的时候做的?还是复盘以后做出来的 呢?
看第二次的時候和復盤的時候都可以做。前者是幫助我整理書的內容框架,後者幫助我構造自己的知識體系。我一般只做一次,特別難的書才做兩次,不太難的最後看完了復盤的時候才做。
Q6:怎样读书效率才会比较高呢?
建議先看一些關於閱讀技巧和方法的書,然後通過持續練習形成適合自己的閱讀流程。這樣完了以後再去讀書,就順手多了 。
其次,你也可以尝试做主题阅读。主题阅读最有效了,既能帮助你在最短的时间内对同一个主题有最丰富的了解,又能让你在从不同的角度,看待同一个问题。有时观点是一致的,有时观点是不一致的,但这些都没有关系,只要能够启发你思考就可以了。相同的观点可以加强你的阅读印象,不同的观点正好可以帮助你锻炼自己的思辨能力。而当你在同一个领域的积累越丰富,你读着相关的内容就会读起来越来越快,掌握得越来越容易,你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就会呈裂变式的增长。读完之后做笔记,然后再重复去读自己的笔记,参考一些听书和别人写的书评,等你再读到同类型书籍的时候,速度就快多了,因为对你来讲很多都变成常识,你只需要读那些新鲜的观点就可以了。
Q7:怎样克服自己心理的阅读障碍?
说真的我自己也是慢慢從有閱讀障礙,到一年幾本,再到今年200本的。選自己喜歡的來讀,把它當雜誌來讀,不要感到有負擔,慢慢來。
以前我看到別人推薦,很心動,可一買回來,完全看不下去。我當然也知道名著和經典確實好,但就讀不下去。像那本『女性的危機』,我斷斷續續讀了五年,今天才讀完。还有什麼外國名著,看譯文完全讀不下去。不讀又不甘心,後來把名著搭配著改編過的影視作品來看就有樂趣得多了。凡事開頭難,只要能讀完一個開頭和結尾,也就能再讀一個開頭結尾了。 可見讀書真的是需要契機的。時間和心情對了才能讀得下去,所以還真是急不來,想讀啥就讀啥吧,从易到难,先建立阅读信心,养成阅读习惯,然掌握技巧之后再根据个人兴趣来大部头的书籍。
Q8:怎么去选书?
1、选择经典书籍
2、根据主题阅读来选择相应的书籍
(1)在最短的时间内对同一个主题有最丰富的了解
(2)从不同的角度,看待同一个问题。有时观点是一致的,有时观点是不一致的,但这些都没有关系,只要能够启发你思考就可以了。相同的观点可以加强你的阅读印象,不同的观点正好可以帮助你锻炼自己的思辨能力。
(3)节省时间。当你在同一个领域的积累越丰富,你读着相关的内容就会读起来越来越快,掌握得越来越容易,你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就会呈裂变式的增长。
3、从一本书里面去找另一本书。如果你特别喜欢一本书的时候,可以找作者在书里面提到的其它书来看,这样能帮助你更加了解作者的想法,个人觉得就是以作者的阅读喜好为核心的一种主题阅读方法吧。
Q9:给朋友推荐书的时候需要主要什么问题呢?
我们应该正确去评价一本书。应该客观。如果要荐书,每读完一本书后,最后指出书籍的大概意思,适合的阅读人群,来帮助更多热爱阅读的朋友去进行筛选。很多书评评分太低,要不是阅读者的知识储备太低,看不懂,书籍被低估。要不就是他的水平高于作者水平,或不属于作者预设的读者范围。所以选书很重要,读完书后读者的反馈也相当重要。
一个拥有良好素养的高水平读者,内心非常清楚一本书到底适合有什么需求的人看,而不单纯就说一本书好或不好,而是会说出哪里好,哪里不好,帮助读者选择,帮助作者改进。
Q10、是买书来看的吗?看你很多时候都有笔记,你看书时带目的吗?
我全部非虛構作品帶目的去讀的。非虛構類作品主要看它講什麼,怎麼講。或者講了什麼概念/觀念/現象,如何論證的,用什麼材料去論證的,結論與原觀點是否相符。現象為什麼會發生,什麼情況會出現,什麼人身上會出現,怎麼解決。虛構類作品第一次純感性去讀,覺得好再讀的時候就會刻意去研究它的故事佈局人物設定和寫作技巧了
Q11: 我马上毕业了请问那些职场和成功学 沟通 销售技巧之类的书真的有用吗?我马上要毕业了 希望做一点改变希望给一个应届大学生一些建议 ?
如果你之前没有到單位或企業那裏實習的經歷,這些書只能給你一些職場做事的概念。如果有這一段實習的經歷,你可以結合書裡面提供的建議,一邊比照自己的處境和當時的處理,一邊去看書裡面提供的建議,去做復盤。我推薦一部韓劇,叫「未生」,那裏講的四個新入職的員工就非常有代表性,大家可以參考一下。
Q12 你的旧书一般怎么处理啊 ?
跟別人交換,或者轉送給不介意的朋友,因為我塗塗畫畫的地方特別多,但他們都不太介意,覺得能跟著我的筆記讀也還行。
Q13、怎样才能读懂三岛一类的作家呢?感觉自己对日本文学了解甚微,读之略有些乏味?
可以先從相關的紀錄片和講座開始看啊,我當時是看了「三島由紀夫傳」覺得拍得實在太美了,才對他感興趣的,你要感興趣了,像八卦明星那樣去八卦他,就會很用心地在他作品的字裡行間去尋找各種線索和蛛絲馬跡,讀起來就有意思,能讀進去了。
Q14、 我想知道我为什么读书读一读就心思飘了呢,是不是还没有钻进去还是没有读到了去的地方?
可能是你没有选对书。其实阅读应该从易到难,一开始先读简单的,建立对阅读的信心。然后一边提高阅读技巧,一边去慢慢增加阅读的难度,从而养成阅读习惯。习惯一旦养成,基本也不会这么容易丢掉的。
其次,你可以选一些和你工作有关的书,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的。比如说,你可以看到我的EXCEL书单里有很多关于认知啊、职场啊、时间管理啊其它技能训练和提升的书籍。因为我一直很想提高自己在这些方面的技能,所以读起来就会很有劲。读了,去实践,回来复盘,重读,改善,再实践。看到自己掌握了,会有成就感,而这种成就感又会促使我继续去看下一本书。把看到的东西活用了,才会有动力继续读下去。
Q15、你是怎么坚持下去的,每天工作回家基本也没几个小时了,分配到阅读上的时间就更少了,怎么协调得过来?
一是加强对时间和精力的管理,如果精力跟不上,你就算有时间也不会有什么心情去阅读。二是有意识地区训练和提高自己的阅读技巧,从这两个方面去抓,效果就会好多了。
Q16、 想问有很多书可能穷极作者一生著作而只用一两天读完…不知您如何理解“读书”?
您的問題提得不太具體,請問您是想問我「怎樣理解讀書這個行為」還是想問我「怎麼看待用極短的時間去讀完一本書這種行為」呢?或者問這個問題前您應該先思考一下,自己是出於何種目的去讀書的?是為了刷完別人口中的好書,還是只選擇自己想要的感興趣的書呢?您覺得怎樣才算是「讀完」一本書呢?
讀書之于我,就如同閱人一樣。我把每一本書都當作是一個人,有些書我這輩子都不會讀,或只讀一次,或會讀上一輩子。就像有很多人妳會與他擦身而過,有些與他匆匆一面,有些卻與他共度一生。卡爾維諾在「為什麼讀經典」裡說過,經典作品是這樣一些書,它們對讀過並喜愛它們的人構成一種寶貴的經驗;但是對那些保留這個機會,等到享受它們的最佳狀態來臨時才閱讀它們的人,它們也仍然是一種豐富的經驗。所以說,好書是讀不完的,而是需要反覆去閱讀,在人生中不同的階段去感受它的。
而且,每本書對於寫作者和閱讀者的意義是不一樣,打磨一個作品也許需要一輩子,但享用這個作品可能只需要一陣子。一陣子可能是一小時、一天、一個月、一年、乃至一生。這些都由我們個人來選擇的。所以如果你是問我是第一個問題,那我的答案就是讀書跟閲人一樣。如果問的是第二個問題,那我的答案就是每個人都可以選擇用自己的方式去閱讀,不管他讀怎麼讀,讀多久,我們都不應該評價它。「讀書」是一個action,不需要我們think too much的,只要掌握基本的閱讀方法,直接do了,都能有不同程度的受惠。
Q17、 笔记做的丰富不代表你已完全吸收作者的观点,读别人的书就像与作者本人交谈,要相互交换观点, 准确了解作者的思想意图,并能运用到自己的日常中,这才是读的精髓所在吧?
是的。讀書是為了活用,讀了不用,就等於白讀。筆記不過是為了幫助理解,啟發思考。如果讀了一堆溝通的書人際關係還一直亮紅燈,那就證明自己還沒讀懂。我覺得也不必奢求完全「讀懂」作者的觀點,因為這個是很難去評估和衡量的。只要自己有收穫就好了,人生在不同的階段遇到一本書,收穫都會不一樣。
Q18、 你为什么要去读书呢?
我读书是为了写作,也是为了去平衡自己的情绪和塑造人格。今年年初和作協的朋友聊天,談起寫作瓶頸,他建議我多讀經典,多看歷史和哲學方面的書籍,以求增加自己的思想深度和文化底韻。於是今年我才開始閱讀了許多人物傳記、歷史作品和一兩本哲學經典。然後發現,其實歷史不過是在講古人的八卦,沒有那麼枯燥。哲學不過是在討論另一種生活態度,也沒那麼艱澀難懂。
如果这段时间太理性了我就读点感性的作品,如果太感性了我就去读一些理性的作品,用来自我调节。因为想要学习写作,所以不得不去看很多经典和文论方面的书和文章。而这些我倒是觉得不是每一个人都必须去读的,每个人都有一份自己的书单,只要读自己需要的,感兴趣的书的好了。
Q19、 我习惯看什么书都每个字地看下去,看书很慢,不知道怎么办?
只要你觉得有必要慢慢读,那就一定要慢慢读,没事的。提速只是阅读训练当中的一个结果,不应该成为主要的阅读方式。多读,然后在同一个主题下深耕,等读到书里很多观点和例子都很熟悉成为你的常识的时候,速度就开始快了。
Q20、可以给我推荐几本关于阅读技巧的书么?
当然可以啊!
1、第一本推荐的是《高效阅读》。它在豆瓣上面的评分很低,大咖们都不会给你推荐,但我建议初阶阅读者可以看一下。微信读书那里有电子版的,你直接打开来看就可以了,不需要去购买。
★★★☆☆5.7
(日)渡边康弘 / 2017 / 北京联合出版有限公司
我为什么会推荐这本书呢?因为我觉得这本书比较适合人刚开始学习速读和略读的朋友,书里提到了一种名为“共振阅读”的阅读法,我总结了一下,就是让你根据书中的某个观点和片段,出发你的个人经验和灵感,启发和引导你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这种“共振阅读法”可以帮助你用20分钟就读完一本书。
这个方法很适合用来阅读致用类书籍,也适合想要高效获取一本书中的主要信息(如作者的观点、写作意图)的人。
书中提出的第二个观点是,不主张大家去看目录,而是拿到一本书直接随意去翻阅书中的内容。但我本人觉得,还是看目录最比较好。特别是那些致用类和教材类的书籍,往往都能从目录和序言上把握作者90%的意思。更多的书籍,单凭目录,就能绘制出一本书大纲的思维导图,方便以后资料的储存和检索。
最后强调一下,这本书介绍的阅读方法并不适合文学类作品的阅读。因为文学类作品需要你去慢慢阅读故事,沉浸在故事的情节和氛围里才有意思。
2、《洋葱阅读法》
★★★★☆6.7
彭小六 / 2018 / 北京联合出版社
这本书在豆瓣上的评分也不高,我稍微分析了一下它低分的原因。一是评分的多半是高阶的阅读者,里面讲的方法他们都会,自己也许还研究了更适合自己的阅读方式。第二是评分的人已经看过了许多经典的同类型书籍,觉得里面的内容大同小异,不直一屑,于是打低分也是理所当然。
但作为阅读小白的入门书籍,我还是挺推荐这本的。原因是它里面讲的方法真的是很基础,而且图文并茂,你看着不累,特别好懂,你只要按照里面的方法去操作几回熟练了就好了。
书里面不仅分析了造成个人阅读障碍的常见原因,告诉你保持阅读兴趣的各种方法,帮助你去自行评估自己的阅读水平,然后针对你的阅读障碍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法。此外,还从阅读的顺序、记忆的规律的角度出发,帮助你从碎片化阅读刀主题阅读,逐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3、《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
★★★★☆7.4
[日] 奥野宣之 / 2016 / 江西人民出版社
这本书的适用人群,是已掌握基本的阅读方法(速读、略读、精读),却每次读完书很快就会遗忘内容的人。也适合于在写作时缺乏素材,或是想将书中内容变成自己内容进行输出的阅读者。
这本书从选书、购书、读书和用书,整理书单介绍了应该怎样去带有明确的目的,要充满主动性去进行阅读。而且要消化梳理书里面的内容,转化为自己的东西。
它最特别的地方在于,从选书、购书、读书乃至活用书的整个流程。然后根据个人的需求来设计读书笔记。通过搜集同一本书的书评,做对比,丰富以及衍生自己对一本书的理解。不断重读你的笔记、书评来加深你的印象和感想。
4、《这样读书就够了》
★★★★☆7.8
赵周 / 2017 / 中信出版集团
这本书对我最大的帮助是指出如何把让知识内化,然后将内化的知识与自己的经验关联,转化为能力。 当然,它也给阅读新手们提供了一种高效多维的便签阅读方式,适合初阶到高阶的阅读人士们阅读。适合:掌握了基本的阅读方法,并懂得做笔记的方式。
里面告诉了我们应该怎么做才能把知识转化为个人的能力,并将文字知识转化为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个人提高学习里,如何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有着非常棒的启发。
5、《如何阅读一本文学书》
★★★★★8.5
[美] 托马斯·福斯特 / 2016 / 南海出版公司
为什么我会特别选择这类书,因为致用类书籍,你只需要提高阅读技巧,速度和效率就好了。但对于阅读文学类作品,我们还需要拥有鉴赏文学作品的基本能力。对于一些常用的意象、象征物、情景,都要有常识。如果越多国外的文学作品,了解《圣经》和莎士比亚的作品是必须的。
阅读内容太丰富,我直接贴上思维导图就好。
最后想说的是,我觉得读书这回事真的要摆正心态。不能说自己读得多就厉害了,也不能说别人读得少没见识。只要那本書有一個點能夠啟發到我,個人認為就不算白讀了。數量還真不是重點,看得多只是因為我自己以前沒看過的多。我的心願是等過兩年讀得差不多了,知識儲備豐富了,能像那些大神一樣一年只專研一兩本,能做到這樣就差不多了。
閱讀、閱人、閱片和歷事都是很好的學習途徑,都會有收穫。向人學和向書學都是一樣的,沒有哪個比較厲害。只要腦子有動,就不算懶。就算不看書,跟身邊的人也能學到很多。但一个人的阅读理解能力在某一程度上也代表着也个人的学习能力。所以,你的阅读还好么?希望你以后每次高高兴兴买回来的书,都能不留遗憾地把它读完读进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