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一个人的情绪是否可控,不仅要看ta怎样对待身份、地位比自己高的人,也要看ta怎么对待和自己旗鼓相当的人,更要看ta怎样与不如自己的人相处。
心理学上有个名词,叫做“踢猫效应”,说的是坏情绪的传染,一般由地位高的人传染给地位低的人,由强者传给弱者,一环扣一环,无处发泄的最弱小的那一个便成了最终的牺牲品。
比如在一家公司里,中层被高层骂了一顿,回到工位可能会拿基层员工撒气;员工晚上回了家,拿自己的孩子撒气;小孩再跟玩具或是宠物撒气。
在情绪紧绷时,保留自制力,警惕“踢猫效应”,不拿别人撒气,这也是真正情绪可控的做法。
当你翻遍《红楼梦》,你会发现,几乎找不到林黛玉打骂丫鬟或是和人起冲突的记录,不仅如此,她待人还特别耐心。
大观园成立诗社之后,甄士隐的女儿香菱想学写诗,她先去请教薛宝钗,但宝钗考虑到香菱的处境,对于一个底层的女子,谋生是比写诗更重要的能力,委婉地拒绝了她。
她又去请教黛玉,黛玉见她真心想学,就教她,还把自己的书籍拿给香菱。
但是,黛玉不是对谁都这么好脾气,情绪稳定不等于老好人,在该维护自己尊严的时候,她也挺尖锐。
面对周瑞家的故意怠慢,她又不一味忍让,不当老好人,林黛玉在意的,是自己的尊严,被仆人怠慢是她不接受的。
黛玉刚到贾府,一切都按照贾府的规矩来,跟贾府亲戚相处融洽,这是懂事的表现。可作为一个大家闺秀,在仆人面前无原则忍让,那就叫“老好人”,“老好人”通常都是被欺负的对象,看看——尤二姐和贾迎春——的下场,就知道了。
黛玉刚到贾府,一切都按照贾府的规矩来,跟贾府亲戚相处融洽,这是懂事的表现。可作为一个大家闺秀,在仆人面前无原则忍让,那就叫“老好人”,“老好人”通常都是被欺负的对象,看看《红楼梦》里两个经典“老好人”——尤二姐和贾迎春——的下场,
林黛玉在跟身份、地位不如自己的人相处时,有三个基本原则:
第一,注意克制,警惕“踢猫效应”,不轻易把坏情绪传染给他人;
第二,读懂他人的深层需求,帮忙帮到点子上;
第三,面对怠慢,立场分明,绝不做老好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