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2386151/6b75bb24f38a53c1.jpg)
2004年,离现在已有十余年之久,当时的我还是个学生——虽然是学生当中的老人,可我算得上是个学生。那年,上映了一部影片名叫《恋恋笔记本》(The Notebook),其实故事情节跟大多以爱情为主题的影片相差无几,据说该影片改编于美国小说家尼古拉斯·斯帕克斯的同名小说,主要讲述的是一对二战时期青梅竹的故事,所谓初恋往往令人回味无穷之类。在豆瓣电影栏目,这部影片的简介是这样:
一个浸润着鲜红与纯白的爱情故事,写在一本洒满昏黄的笔记本上,被一位老先生(詹姆斯•加纳饰),一遍一遍的讲述。老太太(吉娜•罗兰饰)总是静静的听着,好奇的追问结果。在一家疗养院,这样不变的场景每天都会上演。
笔记本上,秀美的字迹,记载着发生在那个夏天的爱情。艾莉(蕾切尔•麦克亚当斯饰)是富有人家的千金,她随家人来到小镇避暑。在一个充满梦幻的游乐场,邂逅了诺亚(莱安•高斯利饰)。诺亚没有钱,却活的很快乐。艾莉在他那学会了自由,得到了欢笑,两人很快热恋起来。然而在艾莉父母的阻挠下,相爱的两个人,就被分开在夏天结束的那一刻。随着诺亚的365封信被偷偷藏起,艾莉在7年后终于放弃了等待。就在她要步入教堂的前一天,突然在报纸上看到了诺亚曾许诺给自己建造的白色房子。一切记忆,全部苏醒……
也许,应该苏醒的,不是故事中的,而是听故事的人。
豆瓣 ©
这部电影,我至少看了三遍。因为在我内心深处,有一个问题很困扰我——一个人活一辈子,兴许连自己的真爱都找不到,很多人不过是迫于所谓“男大当婚女大当嫁”的压力,完成了人生某种意义上的“任务”,给生养自己的长辈一个交待而已,而自己到底要过怎样的生活,心里、脑海中完全是一片空白,学校教育也不会开设类似课程。
真正的爱情,很多人终其一生都不会明白,所以嘴上说他们找不到,换了N多对象,仍然找不到“合适的对象”,所以从自我逻辑上来说,“我”更适合一个人过。
诚然,当你意识到爱情是一种超越俗世见解的奇迹之时,它只能出现在影视作品或小说当中,而现实生活往往不能接纳过于“超前”的思想和现实,我们都要为柴米油盐酱醋茶而活着,“爱情”不得不慢慢靠后,有时甚至直接被开门七件事所取代。然而,据说真正的爱情,跟这些东西原本没多大关系,一旦有了关系,顶多就是情感交易。
唐朝花间派词人韦庄有一首词深得我心,虽然很久没有吟诵,但某种意义上的意境总是萦绕在我这种“小民”心头:
别来半岁音书绝,一寸离肠千万结。
难相见,易相别,又是玉楼花似雪。
暗相思,无处说,惆怅夜来烟月。
想得此时情切,泪沾红袖黦(音同“月”)。
于是,我取得其中一句,作为《恋恋笔记本》观后感的题目,写下这些乌七八糟的文字,全当是所谓的“感悟”吧。其实,很多有意思的话,早些年被观众已说完,我不过是想借此机会再鹦鹉学舌一次,好显出我真心喜欢这部影片的意思。
网上有位朋友说得很有道理,但凡所谓相爱之人的爱情没有结果,往往是因为爱得不够深沉。原话是“如果爱情不能圆满,只能说明爱得不够。”现在再琢磨这句话,在忽略俗世看法之外,真有几分道理。众所周知,这个世界上的爱情,往往不是两个人的事,特别是在中国,它是两个家庭甚至家族的事,光有“爱”显得很稚嫩,它有利益牵扯其中;普通人的爱情遭殃,往往是利益不够最大化,多是“自生自灭型”使然。
![](https://img.haomeiwen.com/i2386151/b6e4e1a048eb81e5.jpg)
“爱”的繁体字是“愛”,中间夹着一颗“心”,表明老祖宗在创造这个字的时候,希望人们能用心理解它的含义;没有“心”,难成“爱”。但是,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物质生活的欲望冲破了人性的底线,在很多人看来,活一辈子就是要拥有很多的金钱,要无所事事还得衣食无忧,要不然光有爱情有什么用?有心无心,完全可以是偶然的结果。爱情?哈,没有物质保障,它就像个皮影儿,既不能当饭吃又不能做衣穿,谈感情伤钱,谈钱伤感情,现在哪有空手套白狼的好事——谁特么想一辈子靠喝西北风活着!当你真正理解“爱情”的时候,可能不是“嫁汉嫁汉,穿衣吃饭”或“嫁汉嫁汉,伸手要钱,张嘴吃饭”那么简单,这年头,谁还为三顿饭发慌?假如你整天为三餐发愁,我想告诉你,即便你跟玉帝眉来眼去,未必有满意的结局。
有时候,我们的迷茫不来自外界,而源于内心;我们可怕的攀比心理,毁了很多原本可爱的东西。我们为这个急速变化的世界感到陌生,隐约又有一丝担忧,人们财富的积累的确在增加,但内心世界却在不断变小,小到眼中只有自己;人人都为自己考虑,今天过得好,明天的事明天再说。
在很多奇怪而又号称“现实”的想法引诱下,很多人不知道自己该怎么办,好像爱情就等于吃饭、婚姻就等于保险。我不知道确切怎么定义,但我觉得人类离真正的文明越来越远,尽管我们一直在追求所谓幸福美满的生活。不信你试试,随着年龄的增长,你会觉得一切真是浮云;可惜在你过于在乎的阴霾之下,这些浮云总是遮住你的双眼,包括那些你本来想爱却又不敢爱的人,等等。
再次看过这部影片后,我突然想起韦庄的这句词:“一寸离肠千万结”;我们内心深处的确有个“结”,这个结到底要怎么解开,看似千篇一律,实则因人而异。
很多人口口声声想过平凡平淡的生活,但内心深处总在挣扎丰富多彩的人生,嘴上说物质不大重要,只要对方足够忠诚,事实上,人人都在违背自己的内心而活——没有人愿意跟穷光蛋交往,哪怕他曾是皇亲贵胄;没有物质基础,饿死在一起也没意义,爱死更没意义。
兴许,十年前你的理想是做个家庭主妇,十年后却不想死心塌地伺候一家老小,那种“忘我”的奉献在你看来就像愚蠢到痴呆的不解;十年前你想做一名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但你看到人类对物质财富的追求越来越痴迷时,你不再想教书育人,而想着别人能够唯利是图,为何自己偏偏寻求与众不同?爱情也一样,过去的爱情或婚姻就像一根绳子,它不论理由地套个圈,挂在某棵树上,你愿意与否,脖子一伸,都要套入那个圈里,是死是活,全像赌博。如今不一样了,你想挣扎,你想逃脱,你想用不一样的“圈”勒死自己。但是,孔夫子在两千余年前就告诉我们,我们再怎么挣扎,也逃不出“饮食男女”的框架,所以任何的人挣扎表面上看似不妥协,其实都是殊途同归,你逃得了“魔窟”却未必逃得出“魔爪”,除非你不想过“传统”的或“剩下”的生活。
![](https://img.haomeiwen.com/i2386151/891d7a34e158c330.jpg)
我是个不配谈爱或爱情的人,因为我不大懂得什么是“爱”或“爱情”;我对爱的理解,充其量多是腰部以下的冲动,谓之“生理本能”,非要找个替罪羊的话,也只能说是荷尔蒙作祟——猫儿狗儿,发情期来时,它们也知道需要“爱情”。但我对人性的思考不是一天两天,所以我知道,爱得深,终会解开心中的“结”;爱得不深,千肠百“结”。
我很多时候很爱自己,我以为爱别人就像爱自己一样,但有些人就偏偏不喜欢我强加这种“爱”的意识,所以总觉着我自己很爱自己,但爱别人的时候,好像又成了“爱无能”。在我内心里,其实对想爱的人,真心没有伤害的意思。
人之所以为人,就是不能把这些表面看得出来的东西说得过于直白,需要靠某种文明的外衣遮挡起来,然后再用文明的语调说出来,就会跟猫儿狗儿的“爱情”严格区别开来。但是,同为生命,我不知道文明的伪装到底起自欺欺人还是瞒天过海的作用。我只知道,我们都在为这些东西思考、挣扎和妥协。
假如爱得足够深沉,心中那个“结”自然就会打开,或者根本不会生出个“结”来,就算有十寸离肠,“于我何异哉”!
![](https://img.haomeiwen.com/i2386151/31d9c6b53c000260.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