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讲座。

作者: 素月香尘 | 来源:发表于2021-01-07 19:34 被阅读0次

    今天完成了自己人生中第一次讲座。接到任务时,毫不犹豫的答应了,没过一天就后悔了。又不好意思跟教研员说。好在想要说的都是自己平时做的。整理出来就可以。稿子没用多长时间,过程很纠结。毕竟是面对全县的语文老师,三个小时总得讲点什么。准备这内容时,还在想,讲训练方法是不是太功利些了,但是根据我们农村学校自己的实际情况觉得还是需要的。尽管中间出现了视频声音小的问题,但有听课老师的鼓励和认可,还是很高兴。

    以下是未修改版讲稿。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方法指导(幻1)

    各位同仁,大家下午好!

    我是徐老师。首先感谢咱们进修学校给我们提供学习的平台,更感谢黄老师对我的信任,给了我这样一个与大家共同学习的机会。

    今天下午的学习主要有两部分内容,首先是我跟大家交流,第二项内容就是根据咱们本次培训的作业及阅读教学的要求,听语文名师余映潮老师的关于单元整组备课思路及教学建议的讲座。咱们今天培训的作业就是以本学期教材为依据,从单元学习内容梳理、文体知识及教学建议三方面,任选一个单元写一份单元教材解析。余映潮老师的讲座正好也是依据七年级的第四单元为例进行详细的阐述,相信大家一定会有收获。

    我今天想跟大家交流的主要内容是我们在中考记叙文阅读理解训练中对学生进行指导的一些粗浅的看法与做法。

    我今年教毕业班,这也是我们林区学校从2018年归地方以来我教的第二个毕业班。归县里前也就是2018年9月之前,我们林区一直用的龙东地区的中考题。(幻2龙东地区2020年的中考题)。大家可以看到,他的题型与咱们哈尔滨地区的中考题的训练侧重点是不同的,他对字词句的考察都是放在具体的语段中的,名著要考察具体的内容,是填空形式出现的,第二大部分是口语交际与综合性学习,是单列出来的10分。古诗考理解性默写,还考古诗赏析,是用简答的形式呈现的,古文除了考察课内的以外还有一个课外类文阅读。在三种文体阅读考察中,也有所不同,所以我们在之前对学生的训练也都是围绕着龙东地区的题型有所侧重的。归过来的当年我们就是毕业年级,只有一年的时间我们重新梳理适应哈尔滨市的中考。那我们今年这一届初四是我们学校第三届参加哈尔滨市中考的学生,在初一时,我们的训练用的仍然是龙东地区的题型,如何尽快让学生从龙东地区的答题思维里跳出来,尽快熟悉、掌握哈尔滨地区中考题型,保证学生的中考成绩就是我们目前要研究的。

    为此,我们再次重点研读了语文课程标准,因为无论考题、题型如何变化,课程标准中对学生应该掌握的知识和应该达到的能力的总要求是不变的。也就是说我们平时要按课标中的要求去教学,要把每一学段的具体要求落实到实际课堂教学中去。我们还认真研究了哈尔滨近几年的中考说明及2020年的评价指南,大家看,这是哈尔滨市2020年评价指南中的命题原则,(幻3)命题原则基本取自课标课程理念和课程特点部分,命题遵循课标和教材的要求,本着有利于提高学生语文能力、减轻学生负担、有利于当前线上与线下教学过渡与衔接的原则,难度适中。 试卷不出偏题怪题,注重对学生语文知识、尤其是语文能力方面的考察。试题体现语文学科的特点和要求,形成对教学的正确导向;同时,坚持在考试内容、考试的能力目标、题型、赋分原则、题量等方面更有针对性,更切合实际的原则,有利于反映学生真实的学习水平,便于学生在中考前进行知识梳理、加深和拓展。 阅读语段的选择应体现课标“典范性”“富有文化内涵”的要求。

    这是评价指南中对阅读的考察要求,共15条(幻4)读课件上的内容。考试内容基本取自课程标准第四学段(7~9年级)的目标与内容,有的相较于课标更具体细致,原则上讲“评价指南”中列举的内容都可以考查。这样对比研究后,我们认为,对我们面临的现状来说中考评价指南就是我们的教学导向。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发现,我们的学生对于说明文及议论文掌握的还好,记叙文是难点。林区学生的特点是:一大部分学生的课外阅读量达不到要求,积累的不够厚实,语文学习的大背景就窄,他不会迁移,体现在阅读理解上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思维不开窍,这种领悟力,或者说对语言文字的的敏感度没有。咱们中考语文试卷中记叙文满分15分,在阅读中分值是最高的,难度也是最大的,可以说记叙文是整张试卷的重难点,也最能体现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但现实中我们一部分学生只能拿到十分左右,很多学生更是只能拿到一个更低的分数。再想得高分比较难,记叙文通常考察学生对文章的整体把握和一些文章内容细节的问题,我们学生在记叙文阅读理解上存在的主要问题:(幻5)对文章理解不透,把握不好文本的中心主旨和感情色彩,经常会答非所问,不知道从哪里入手,进而在答题的时候就抓不到关健题眼。

    结合课标要求、中考说明及学生的实际存在的问题,我们先去做了哈尔滨地区的五年中考题、近三年的各区区模题,发现咱们哈尔滨地区中考阅读理解(幻6)记叙文主要考察的重点有概括能力、信息筛选能力、归纳能力。它有四个层次:一是学生在阅读后在文中找原话回答,做到分散找,应找全。二是找出与题相关的内容,不全面,需要用自己话补充完善提炼升华。三是需要根据文章内容合理推断。四是开放性试题,重点是情感态度价值观。考察的题型有这样几点:(幻7)

    一、概括题: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内容;分段概括文章内容;概括局部写作信息具体事例;表格题或填空题。

    二、理解标题含义及作用

    三、分析人物心理

    四、分析概括人物形象

    五、赏析加点词语、划线句子;划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六、划线句子的作用:1.环境描写的作用  2.文章主旨情感高度总结

    七、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理解划线句子含义

    八、知识拓展:材料链接题;开放性试题;启示类题

    例:2019年中考(三)《别让果实长成诱惑》第19题(最后一题 (2 分)“成熟的果实是甜的,但诱惑的果实却是酸涩的”作者通过这句话想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就是拓展类题。

    围绕着这几个大方向,我们首先把文体知识和相关考点的答题技巧系统整理出来再次给学生,让学生继续熟悉掌握基本的文体要素。这项工作其实在学生入初中后就就开始了。我觉得这是学生学习语文的一个工具,先给他一个大的语文文体的框架,在平时的语文学习中不断的用咱们老师教给他的知识去丰富细节,他才会清晰的知其然,然后知其所以然。整理出的这些文体知识和答题技巧并不是让学生去死记硬背,或者去僵硬的套用技巧,而是为了让学生能够在答题时去规范并充实答案。这样做不仅仅是为了做阅读题,为了考试,更是想通过给方法帮助学生找到语文学习的规律及形成语文学习的基本技能,教会学生会读不同类型的文章,课外知道如何去读一篇文章、读一部作品,比如小说、散文、从哪里入手去读,好在哪里?应该关注什么?为他们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在训练过程中,我带着学生从阅读题的解题步骤开始: 每一篇记叙文的语段必须认真读,做到整体感知,读懂文章。明白文章写什么、然后再从标题入手,理清思路,解决怎么写的,重点关注像线索,结构,标志性语句、段落,画出主要句子及句子中的动词、形容词等,然后总结不同文体的写法,最后再去把握文章主旨,领悟情感,这样做的目的是解决学生在考试时只重题目而轻文本的习惯问题。我平时讲评试卷时都是这样做的。(幻8)

      同时,在做阅读理解时,我还时刻强调四种意识:(幻9)

    一是让学生有文体意识,根据不同体裁的文体特点去答题。答题用语得对。比如,说明文的文体特征决定有些题的答案就在原文里,比如一些事物的特点,好处、功能等,根据题干要求,答案有些是原文,有些需要找到关健词、关健句子用自己的话连通顺就行了,不用加自己的想法。就是最后一题需要提建议和设想也要根据文中提到的内容,这是说明文这种文体决定的。像议论文考你解决问题部分的内容,在题里就是从哪几方面论述XX中心论点的等等。

    二是文本意识,让学生坚信一切答案均可在文本中找到,答题不能脱离文本。比如记叙文最后一题多数是结合中心来答的,点明主旨的内容一般在结尾,需要在原文的基础上找到主旨句再加上自己的理解。叙事类文章用抒情和议论的表达方法是作者的思想和观点的体现,要重点关注等。

    三是语境意识,特别是记叙文,一定要联系文章中心和上下文答题。依托提示语、关键词、过渡句、中心句等,准确、深入理解。原则就是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

    四是题目意识,就是告诉学生答在问中,从问题中找命题意图和答题要点及要求,是阅读全文进行概括,还是中间几段,还是结尾,题干上都有关健词,然后用回文定位的方法,将题干中的与原文相关的句子、关健词在原文中找到,根据这个来找答题所在的位置,也就是找答题区间,还有就是试题设置是由浅入深的,在思考答案时要注意顺序。再就是注意分值。

    这些训练,是贯穿在整个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进入初四后不过就是强化。在初四毕业年级时间有限的情况下,我自己去讲阅读理解的时候,一般还是会根据实际的情况从以下几点入手(幻10)

    一是练题型:题型归类训练很重要。我归纳了几种常见的题型:

    第一类是次要人物的作用

    我们先来看期末质量检测统考中,九年级的阅读理解第18题:(幻11)

    读题,读答案。

    答案:18.(3分)不能删去。(1)人物上,从侧面丰富了小伙的人物形象。通过司机的语言,我们知道小伙爱岗敬业,也更明白他对姑娘的深情。(2)情节上,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正因为司机的话,姑娘才改变了主意,决定再回沙漠。(3)主旨上,揭示文章主旨,对生如夏花般绚烂的奉献精神的肯定与歌颂。

    答案给了从人物上,情节上,主旨上的原因。这道题在审题方面,对学生而言并不直观,需要学生花费一点精力去思考。如果只是盯着题目中的能否删掉的原因而看不透题目背后所考查的知识点,自然会答非所问。事实也是如此,很多学生的答案拿不满分数(幻12)

    我们来学生的答案,显然,这些答案,均是没有审明题意,不知道题目让答什么,更不知道哪些角度作答,导致不必要的失分。我在前几天的试卷讲评中就是用的题型归类。平时训练学生拿到题目审题时要思考该题目考查的是哪种类型的试题,准确研判后,按照相应题型的答题思路进行思考作答,不至于跑偏。这道题目显然归属“次要人物作用”。也就是说小说中除了主要人物以外,作者为什么还要写次要人物?我给学生举电视剧里人物设定的例子,主配角之间的关系,学生一下就明白了,此类试题的作答角度可以有以下几个:(幻13)

    情节角度:为下文做铺垫;推动情节发展;制造波澜;设置悬念。

    人物角度:衬托或侧面烘托主要人物;形成对比。

    主题角度:丰富文章的主题。

    结构角度:充当线索人物。

    在讲解课外的阅读理解分析时,我尽量做到去勾连课内学生学过的文章,把课内所学与课外运用联结起来,如线索人物,本学期我们讲过的课文就有《孔已己》中的小伙计,《我的叔叔于勒》中的“我”,这样的迁移学生就不会将课内所学与课外运用割裂开。学生在平时学习中归类意识不强,归类不到位,但我们老师自己一定要清晰归纳出来,再带领学生有针对性的去练习,他就会明白在这样一类文章中,出现的次要人物的作用是什么了。

    第二类赏析题。咱们一般的赏析题有两种题型:从描写或修辞的角度分析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或请赏析某段画线句子。赏析题为什么总丢分,学生可能忽略了手法体系化,还有一个就是离开内容空谈手法。怎么解决?

    举个例子: (出示幻14,不读)

    请赏析第⑤段画线句子。

    那还留在枝上的花则是眼睛一样,努力张开,深情地看着人间,那深情的最后一瞥真是令人惆怅。

    答案:(1)画线句子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1分),——定手法

    (2)以花喻人、花像眼睛,“努力张开”“深情地看着”“深情的最后一瞥”无不展示了花对土地的呼唤及对人间深情的依恋,落花有情,即使凋落,也依然美丽,同时也怕美丽的失去,(1分)——析内容

    (3)“惆怅”一词正是作者复杂心境的体现。(1分)——表情感

      根据以上具体例子的分析,我就给学生总结出九个字:辨手法+析内容+表情感/ 特点/品质/性格......后面部分要看句子是写人还是写物写景来具体做答)。这样就会既不丢手法又不会脱离内容,尽量减少失分。

    第三类小说标题的作用。(出示幻15)

    还是本次期末记叙文阅读试题第17题,考察的就是小说标题的问题。

    答案:

    (1)“大漠里的旗帜”是小说的线索,连缀起各个片段。

    (2)“大漠里的旗帜”运用了象征手法,象征了他坚守岗位,奉献大漠的精神。

    我们看学生的答案出示:(出示幻16)这道题90%的学生没有得分的,这就是学生没有掌握小说标题的答题规律,根据学生答题情况:我给学生归纳出来标题的作用主要有五个,(出示幻17)(1)交待写作对象(人或物、事件)(2)点明文章的主旨;(3)交待写作情感;(4)设悬念,吸引读者阅读兴趣;(5)作为文章线索。

    把这个总结给学生之后,那在答题中碰到此类题到底应该写哪个呢?在讲这道类型题时,结合题,强调从关注题目入手:

    以时间、地点、环境为题的:点明时间地点环境,创设背景,突出主题,点明线索、设置悬念;

    以物件为题的:是结构线索,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概括故事情节,寄托作者情感,提示主题隐含的比喻义、象征义;

    以人物为标题:突出人物形象,暗示故事情节,突出主题

    以事件为标题:突出主要故事情节,紧扣中心,突出主题

    以问题为题:设置悬念,引发思考。

    以形象特征为标题:铺开情节,呼应细节,对比讽刺,强化效果。

    然后再结合题看,符合哪个。让学生重点关注,之后再去找相应的题目进行扩展练习。

    概括句段中心。

    如何概括句段中心?这就要理清句子间的逻辑关系,句子之间的关系是关健。这也是概括题经常要用到方法,(出示幻18)

    如果是“事例+理/悟“关系,那么中心句是议/理/悟的部分;这一点在学生的作文写作中也可以体现这样的思路;如果是因果关系,那么中心句是因+果;如果是转折关系,那么中心句在转折词之后;如果是总分关系,中心句是总述句。这样,学生在答题时就会根据不同的关系找到中心句,从而完成概括。练一段时间后就直接能找出来。

    5、含义题

    学生答不出含义题是理解能力不足还是没有思路?这需要我们老师在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研判,我指给学生含义题4大思考方向:(出示幻19)

    一是根据原文解释在文中有特殊含义(指代义、象征义、比喻义)的字词来思考;二是从手法入手考虑;三是分析原因;四是抓情感/感悟。让学生根据具体内容来找,就是给他一个方向,不致于乱答一气。

    6、理解题:(出示幻20)

    理解类题其实重点考察的是对局部内容的理解,这也是中考试题必考的热点。它包括词语理解、句子理解、题目理解、段落理解四个方面。对于如何准确解答局部内容理解类试题,我带着学生做了归纳,主要是厘清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明确理解角度。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明确命题人是否给出理解角度,若给出则按指定角度进行分析理解。若没有明确理解角度,就要以常见的理解角度,如:用词、描写、修辞、表现手法、结构、含义等作为突破口,寻找适合题干特点的理解切入点。一般而言,哪种特点比较明显,就将它作为相应的理解突破口。

    二是巧妙转化。找到题干最明显的特点,化抽象为具体,转化为对具体问题(用词、修辞、描写等)的思考理解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如此一来,此类试题就转化为常见的题型,如词句的含义、作用、表达效果赏析,段落、题目的作用分析等。

    三是建立联系的观念。局部内容理解类试题,表面看只是对文章局部内容的理解,其实它需要学生建立起联系的观念,反对割裂式的片面理解。学生只有在对全文整体把握和理解的基础上,才能纵观全览从容作答。所以,要想准确表达自己对局部内容的理解,就要做到“胸中有全篇,眼中有题干”,养成既纵观全局又微观把握的答题习惯。

    四是合理组织答案。理解局部内容之后,最关键的一个环节就是将自己的理解准确地表达出来。答案的组织书写是十分重要的,答案的表述要符合汉语表达习惯,尽可能地采用“主谓句”或“谁+做什么+结果怎样”的形式来表述。此外还要注意分条叙述,避免遗漏或重复。

    (这个题型是我们在阅读教学或者是做阅读题中经常碰到,这里就不举例了)

    还有像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一个很好用的方法:题目法,(幻21例子)因为文章的题目就是文章的眼睛,可以透过题目来抓主要内容,首先读懂字面上的意思,再根据课文内容针对题目提出两到三个问题,把课题扩展成一句完整的话,再补充完整全面就可以概括全文的内容。如:文章题目是《未接来电》,问题是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就可以用这种方法,用内容+情感的表述就可以了。还有一个规律就是,以谁的角度概括就以谁为主语来回答等等,类似这样归纳总结,做到清晰简明,每讲一个类型题都重点结合文本内容和题型来进行详细梳理,提炼出一些简明好记的方法给学生,这些做法就是要给学生一些规范答题的思路,明确考点,然后才能问什么答什么。

    但是,实际情况是题型技巧也归纳了,也落实到实际学习中了,还有学生说,我就不会为什么这类题,我就跟学生讲,其实为什么这类题他不叫题型,能考察的都是前面总结的考察题型中的一个,比如说概括题,概括题一共就四种形式,这四种形式每个后头都跟一个答题的方法和技巧。

    举个例子来说,(幻22)2019年中考记叙文《别让果实长成诱惑》第19题,在最后一个题的位置上,这类题一般都是第一步答核心内容,这是表面的,问什么答什么,然后再提炼深层含义,最后在反面去转呼唤啊,告诫呀,警示啊,就是把主旨,把文章的思想写上,就可以了,而不用答如何理解迟子建写的这句话,很多学生的理解题答作用,答铺垫,答这些内容,那是错的,所以理解就写是什么意思就可以了,实在不会就是抓住关健词,把作者的意思用自己的话再说一遍,而不是说把作用写了一堆,写满也没有用,分值还是偏低的。所以记叙文我在训练时,就是带着学生拿题型去练,而不是拿过来一篇阅读从头做到尾,比如说这个星期练概括题,下个星期练赏析题。一些学生因不注意答题规律,造成了不必要的失分,这也正是需要我们日常在训练时要注意题型后面跟着的技巧大概是什么样的,帮助学生找到规律。

    二是练语言表达。(出示幻23)

    还是2019年中考记叙文《别让果实长成诱惑》17题,他考了两个问题,在第2个问题,他问到第七段写到要不要砍这棵树,他为什么会犹豫了一阵,17题,他考了两个问题,在第二段的时候,他问到第七段写到要不要砍这棵树,他为什么会有犹豫,我们今年在做练习时,学生说我是按你教的答题了呀,写了要砍的理由,写了自己,别人孩子受伤了,然后不砍的理由,小区的风景,这就是3分儿吗?为什么还要扣1分,我就跟学生讲,这种情况就是除了答要点之外,解释要不要的理由是2分儿的,语言叙述是1分儿的,因为很多同学的语言表述特别喜欢用倒装句,要么就是想到什么写什么,不能准确表达自己的意思,学生绕着走,甚至还有重复的内容,所以语言表述也很重要。尽可能地采用“主谓句”的形式来表述。再有就是,第18题,从第九段来看,他的良苦用心有哪些好结果?为什么学生答题的时候想的不全面,因为他没有找到这样几个矛盾点,关于谁的?哪些结果?考虑的角度有关于孩子的,有关于梨的,有关于自己用心的,再围绕着这三个矛盾点,还原到文章之后,就完成可以把它123点的给列出来。

    另外一种情况就是文体不分,学生经常会用记叙文的答题用语去答说明文,比如经常会看到说明文第一段的作用里出现铺垫、伏笔,情节,这样的字眼,也是表述不规范的问题。

    怎么练语言表达,我通常的做法是,在讲阅读题时,把答案做成PPT,在整体分析完文章后,每道题理清题型后,出示标准答案,让学生对照标准答案,查找自己的缺漏,再重新整理,画出答此类题的高频词。课后的训练是让学生拿着套题,不用做题,先看答案,把第一题比如是心理题,标在答案的旁边。第二题是赏析题,标旁边儿,第三题理解题,都给他标旁边。然后就看答案,让学生看这样的题它都有什么词汇跟着,然后做题,再拿着答案去比对学生自己写的答案,与这个标准答案之间,不同在哪里,让学生反复比对,然后去记一些比较高频的词汇,应该是什么样的。这样做的目的一是练习他规范的表达,同时也是要教会学生去思考,因为不思考他永远学不明白,更不会灵活运用,即使是眼前提高了一些分数,提高的幅度也不会太大。

    三是充分利用课内文本加考点专项突破的方法训练,结合学生日常练习表现,进行精细指导,结合具体的一篇文章找到相应的考点。熟悉各种题型,力争讲一篇通一类。我会把这种文体涉及到的考点、通常会考哪种题型,不同的题型会怎么问,整理出来,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也就是前面所说的一定要让学生有文体意识。

    如结合《背影》就完成了以下梳理:(1-4幻24)

    “哪些”“哪几个方面”审题指导

    例句1:第六自然段“我说道:‘爸爸,你走吧。’......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试分析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细致刻画父亲的背影的?

    答题时关注“哪些”“哪几个”方面,分条作答,避免遗漏。

    概括主要内容审题指导

    《背影》一文记叙的主要事件是什么?套用谁+做什么格式答

    关健词表达效果审题指导

    作者在刻画父亲过铁道、爬月台的过程中,运用了哪些动词?找出来并分析这些动词的表达效果?找出动词,表达效果就可以从内容+感情+形象来入手作答。

    “分析”“怎样的感情”审题指导

    如:请分析下面父亲所说的几句话分别体现了父亲怎样的感情?

    例句:不要紧,他们去不好。

    审题的关健是答什么;怎么答。要强调的是分析是要概述内容的,感情是要写出具体的感情是什么。

    5、句子或段落的作用审题指导(5-8幻25)

    句子或段落作用分两方面,一是结构方面的,二是内容方面。结构方面,在开头的作用,总领全文,引出下文,引出了什么下文?设置悬念的作用是什么?交代背景,具体什么背景?埋下伏笔或做铺垫,为,什么内容埋伏笔或做铺垫?中间:承上启下,承了什么?启了什么?结尾作用是:如果是首尾呼应,怎么看出来的?依据是什么?

    内容方面的作用是:表达某种感情,塑造某个人物,画龙点晴,升华主题,什么主题?在这里对学生的指导主要还是进行课内外的勾连。

    例句1:开头结尾的作用:

    例句中的这两个问题就可以从内容+结构来回答。

    例句2:文中详写父亲买橘子往返的艰难过程的作用是什么?

    分析时强调,题干中的父亲买橘子往返的艰难过程是情节,这时作用就要从内容+结构+主题来回答。

    “理解”审题指导

    例句:父亲买橘子回来后,“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这里的理解要从内容+感情来回答。

    “原因”审题指导

    例句:文中写了“我”两次流泪,请你回答两次流泪的原因。

    回答角度:谁+做什么+情感

    “哪几件事”审题指导

    本文写了父亲哪几件事?概括说就是人在什么情况下做了什么,根据分值分条作答。

    这样就带领学生熟悉题型,掌握该题型的答案设计的角度。在读懂文章的基础上,结合具体内容作答就可以了。试后测试卷力争讲透,我认为每次考试后,仔细研究学生作答情况,分析存在的问题比看分数重要。对于学生在考试中出现的问题归纳出来,如:是审题不完整或者说是不会审题,那就从审题入手引导学生教会他审题,不仅要审清答什么还要审清怎么答;如果是不会看分附点,(幻26)这类题,学生往往会忽略人物性格中的多方面。在回答时往往答出性格特点中的某一方面,答不全,总会有疏漏,还有就是不会结合文章来分析,不会看分附点,那就总结给学生,人物性格分析,要从人物本身所言所行,从事件中提炼。开始时可以给学生一个规律:人物性格(形容词)=人物(谁)+事件情节(要有动词)+表现,可分为一人多事,一人一事,总结不同角度的特点,讲清楚是如何结合内容来分析人物形象,这样来解决这个问题,关健不是答案,而是这种思维方式。发现存在的问题,对症点拨训练,是每次考试后辅导的重点。

    总之,在平时的阅读理解题训练过程中,面对一套题,我首先会把自己放到学生的视角,站在学生的视角去思考问题。寻找解题思路这个隐形的过程,是把困惑明朗化的过程,也是知晓学生迷惑的过程,亦是寻找到怎样更好讲解的过程。

    最后想说,中考阅读题考查的是学生语文的基本素质,功夫永远在平时,这真的是需要我们从平时教学入手。技巧永远是解决不了学生的实际阅读问题,阅读理解的教学归根结底还是要立足于课堂教学去培养阅读能力及引导学生去读书,去积累。学生做这一篇文章的阅读理解题所积累的方法,很多时候是没有办法移植运用到那一篇文章的阅读中去。因为每一篇文章都是独立的鲜明个性的生命,都是作家不同“语言密码”写作的产物,理解文本的内容,解密文本的个性语言表达,完全取决于学生自己对文本的感知、理解、欣赏、分析、运用的能力,阅读理解题做再多也是无法形成语文综合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必须立足教材,立足课堂,从基础知识的教学开始,如常用字词的学习巩固,词语的词性、词义、感情色彩及病句的修改等,中考不考的内容也要关注,规范的语法教学对学生的语文学习益处不用说,这也是提高学生语感的基础,是最基本的常识。中考语文试题因为遵循着稳定原则而保持着格局基本不变,所以在初四这一年,尤其是初四下学期的教材内容我们往往会省略掉,取而代之的是大量的课外现代文阅读训练。我的看法是我们还是要用好教材的。可是如果都细细教,任务量又很大,怎么办?我的办法是,每一单元中重点讲解一篇课文,其他的都以阅读文训练的形式来处理,分类定位,落实单元教学重点,突出文体特点,归纳每一种文体常见的问题及解题的方法,放手给学生,让学生运用精读课学到的方法自主学习。课本里的典范文章精析细讲,是可以收到以一当十,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还有就是不能忘记语文课堂中的情感教育,以前总说在语文中要渗透德育教育,但我觉得用情感二字涵盖的范围也许更广,它包括对学生审美能力,感情倾向,个性发展,道德品质、气质修养等方方面面的教育,多让学生去体验,去受熏陶,他才会在文本里找到共情点,才会读懂文章要表达的情感,所以,中考语文阅读理解的复习,不是靠大量做题,真是需要我们老师做到精选精练,简批精评,提炼归纳。语文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是一个慢功夫,功夫在平时,我时刻提醒自己,绝对不能本末倒置。

    以上就是我个人针对我们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进行阶段性提高的一些粗浅的的看法与做法,自己感觉实在是班门弄斧,不当之处还请各位同仁批评指正。作为语文老师,我也始终牢记这样一句话(出示幻27)站在讲台上,语文教师就是语文。教语文的你应该是语文的化身。这也一直是我努力的方向,与各位同仁共勉!

    大家辛苦了,接下来,我们休息,我给大家找了我很喜欢的《我是演说家里》的一些演讲视频,大家先休息半小时。

    我们回来后,继续进行第二项内容,观看余映潮老师的讲座,这个讲座是我之前看过的,很有收获,推荐给大家,希望能对大家有启发,有帮助。

    我今天的作业是:以本学期教材为依据,从单元学习内容梳理、文体知识及教学建议三方面,任选一个单元写一份单元教材解析。

    今天的学习到此结束,大家辛苦了。也祝大家学习愉快,假期愉快!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第一次讲座。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icta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