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20365360/667baac6289d9c34.jpg)
“书香校园”不仅是中小学教育的建设目标,也是大学教育发展的永恒追求。
让每一个大学生带着对阅读的情意走出校园,是未来建设书香家庭和书香社会的重要基础。
朱永新教授说,“一个没有阅读的学校,永远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我国有悠远绵长的“耕读传家”和“诗书继世”的人文传统,孕育了众多人才。大学生在毕业数年以后就会建立自己的小家庭并生儿育女,大学期间的阅读经历就是他们未来可以顺利转变为“学习型父母”的基石。但是,目前大学生的阅读却不尽如人意。他们课余时间较多,但用来阅读的时间却很少;阅读内容主要是专业书籍和文学图书,而阅读数量却偏少;阅读趋向功利化和娱乐化,浅阅读和碎片化阅读流行。因此,高校阅读存在“无习惯、无计划、无内容、无方法、无深度”等五大阅读缺陷。
究其原因,主要是当代大学生在童年时期缺乏充分的阅读经验,家庭藏书少,父母和老师指导少,甚至有的到了三四年级才开始有课外阅读的经历。尽管当代大学生们希望以后成为父母后,能够在家庭阅读教育方面更加主动,但是他们的童年阅读经验和目前的知识储备,不足以支撑他们实现这个目标。因此,高校需要为当代大学生的童年阅读进行补课,积极重建他们与阅读之间的心理联系。图书馆是全民阅读的主力阵地,也在大学生阅读推广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而“书香校园建设”也取得了示范性、常态性和长效性的工作成果。朱自清在《经典常谈》中说,“中等以上的教育里,经典训练应该是一个必要的项目。”苏轼论读书名句“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中的“旧书”指的就是经典。2005年,复旦大学将“文史经典与文化传承”纳入核心课程。2009年中山大学创立博雅学院,引导学生广泛而深入地研读中西方经典著作。2012年,西南大学开始开设全校性的名著阅读选修课。2015年,南京大学也推出了“悦读经典”计划。其实,我女儿从小我就教她读经典名著,如: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著、外国经典名著等,让孩子通过读一些有深度、有广度的经典书籍,使她的心智经历由“贫弱”到“丰盈”,因为“经典”才是经得起时间的筛选和验证。四大名著《西游记》中描写猴王出世的一段文字,“那猴在山中,却会行走跳跃,食草木,饮涧泉,采山花,觅树果;与狼虫为伴,虎豹为群,獐鹿为友,猕猿为亲;夜宿石崖之下,朝游峰洞之中。真是山中无甲子,寒尽不知年。”这样的文字我们读起来朗朗上口,而且对仗、押韵,会给人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孩子读得多了,她在自己的文章中就会不自觉地运用到,让这些语言在自己的文章中灵动起来,这本身就是一种非常好的积淀。读经典书籍,涵养性情,让孩子静下心来读,感受读书之美。因为“经典给人之时,教给人怎样做人”,因此,经典训练的价值不是实用,而是文化。
![](https://img.haomeiwen.com/i20365360/2971ddcf0389942e.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