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约1259字 阅读需2分钟
昨天看了一篇文章,很高兴,很想向大家推荐。
这篇文章说的是,几十名在北京的雄县老乡,一听说老家成了特区,立马就回乡了,“以前还会想着如何能留在北京,如今他打算明年就回老家雄安新区工作。他觉得,新区现在一切都是新的,机会也更多。”这篇文章是这样描述这几位雄县老乡的。
估计有的朋友已经猜出来了,是的,这是《新京报》的文章《我们是“特区”人了》。
别的报纸他们也写不出来这个嘛,呵呵。
老实说我很佩服《新京报》的记者,因为他们这么快就找到了要回雄县的人,很显然他们是通过滴滴找到的,所以文中还给滴滴做了广告。但是我觉得这篇文章写的还是有点瑕疵,就是虽然提到主人公陈波打算回乡工作,但是没提他回去具体干什么,一句“机会也更多”似乎也没说清他具体的计划是什么。
按照这篇报道的说法,这位陈波先生平时在通州八里桥附近一市场做电线电缆生意。显然陈先生的生意并不是很忙,以至于突然放弃在北京奋斗8年的事业一点都不含糊。
但我没搞懂的是,为什么他会认为雄县对于他这位电缆商人变得机会更多了呢?究竟他回雄县是要干什么呢?有什么打算呢?
不管他,反正我看了挺高兴的。因为他还说:“我们一个市场几十号雄县人老乡,今天都已经赶回去了。”
乖乖,这个八里桥附近的市场简直就是“雄县乡亲商务基地”啊,不知道市场会不会因为他们的离去变得萧条,不知道《新京报》会不会接下来跟一篇文章说北京的雄县人走之后,大家都用不上电缆了,北京又变成空城了什么的。
很期待啊。
不过另一位文章里提到的人物,我就不太理解了。据《新京报》说,这位容城县居民高女士很兴奋,她希望县里的医疗条件能够更好,同时作为小学老师,她也希望以后教育资源能更丰富。“我们今天放假,还没接到什么通知。但如果有改变,肯定得往好的方向发展,让孩子们上好学。”
她期待好的医疗资源,这我能理解,但是她期待更好的教育资源,我就不理解了。要知道她自己就是老师,如果真的把北京的名校挨个都搬过去,她这个老师的工作会不会受到威胁?如果真的更丰富的教育资源来了,孩子确实好好上学,但还是跟她学么?
这明显是狼来了的节奏,这位女教师的这个期待,可真够大公无私啊。
另外一些细节,我觉得就有点搞笑了。比如文章说“房价疯涨、炒房客涌入的同时,也有部分市民心存担忧”。
然而文章中又介绍,前边提到的陈波先生,“当天晚上,他便让妻子赶回家了解买房的信息”;雄县一位市民告诉记者,她的妹妹在一个刚开盘的楼盘买了房子;在鑫城小区买下房子的周成(化名)不时到售楼处转悠,时刻观察着房市的行情和异动,他犹豫着低声对记者说,不然把这房子给你,要不?
我看到这里,可以用目瞪口呆形容:这仨人……不就是炒房的么?
这哪是因为炒房客涌入担忧,他们自己就是炒房嘛,而这些人担忧的无非就是买不到房和买到房子脱不了手吧。
这担忧,不是活该么?现在政府都把当地房地产市场给冻结了啊,想去炒房致富不是往枪口上撞么?
不过这倒让我很是怀疑,这位陈波先生说的“机会更多”到底是什么意思,那一个市场里“几十号雄县人老乡”集体返乡究竟是去干啥去了。
呵呵,反正我是不信那边突然缺电缆了。
不管怎么说,我都为这些雄县的乡亲们高兴,在此谨代表我能代表的北京人民(可能也没几个),热烈欢送河北雄县人民光荣返乡,希望雄县人民就像当初深圳原住民和浦东原住民一样,在新区的崛起中勇创佳绩、再立新功。
真心祝愿,你们能在家乡过的比在北京好就行,不要过几天晃悠晃悠又回来卖电缆,那就太不励志了。
(作者:梁千里 个人原创作品,转载需授权并注明出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