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成为一个有智慧的人,你必须拥有多个模型。而且,你必须讲你的经验,无论是间接的,还是直接的,都放到构成这些模型的网格上。 —查理·芒格
大数据的到来,信息时代的爆炸,让我们面对浩海如烟的信息晕头转向。时代的快速发展,业务的不断增长,我们的时间被快节奏的生活压榨。社会的压力赛,家庭的念叨场,我们的精神被不断折磨。焦虑,忧郁,苦闷。环绕在我们周围。
一切都是快、快、快。
但是江湖胜出者往往都是快准狠三把斧。我们面对这复杂多变的环境,只是快,已经不管用了。行动再快也比不上思维的快。最近在读《模型思维》,开头的一句“要想成为一个有智慧的人,你必须拥有多个模型。而且,你必须讲你的经验,无论是间接的,还是直接的,都放到构成这些模型的网格上。 ”深深地触动了我。现在是网络时代,不仅是我们生活在互联网,不仅是我们编制知识网、人际网。就连我们的大脑也要编制成网。
我之前学了一个演讲模型,星貘教育的演讲模型,创始人邓哲辉老师就是讲12个思维模型组合,应用于演讲,创建了属于他的演讲独门秘方WOW!模型。
在混沌大学的沈拓老师独创的U型思考,也是简单的四步融合了5why法、框架法、商业画布、价值网、飞轮法等多个思维模型用来挖掘本质,解决问题。
还有混沌大学最受欢迎的组合创新模型,就运用了MECE原则,供需链、PEST分析、矩阵法、公式法、流程法、波特五力模型等多模型组合。
一个模型可以帮我们解决问题,但是每个模型都有其边界,需要多个模型来组合,才能周全。同时我们的大脑就是喜欢有序的环境,而模型就是一个很好的框架分析,把纷繁复杂的现象和信息,分门别类地放进我们的小抽屉里,构建大脑的有序结构。
所以模型可以提高我们的推理、解释、设计、沟通、行动、预测、和探索的能力。
那007来说,我们肯定不陌生“见感思行”。不仅在写作时,梳理思路,在点评时,我们也有章有法。这就是设计我们的写作。
那多模型思维又是怎么生成智慧呢?
我们迷失于知识中的智慧哪里去了?我们迷失于信息中的知识哪里去了?我们迷失于数据中的信息哪里去了?
《模型思维》中讲到一个智慧层次结构,在这个智慧层次的底部是数据,就是原始的、未编码的事件、经历和现象。数据是缺乏意义、组织或结构的。信息则是用来个数据命名并将数据归类的。知识则是组织了信息,呈现为模型的形态。智慧则是识别和应用相关知识的能力。
![](https://img.haomeiwen.com/i2348309/f4472f32b82f92db.png)
所以多模型思维不仅可以让我们拥有推理、解释、设计、沟通、行动、预测、和探索七大能力,而且可以生成智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