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作者简介
尼尔·波兹曼,生于1931年,卒于2003年,世界著名的媒体文化研究者和批评家,是继麦克.卢汉后世界最重要的媒介文化研究学者之一,生前一直在纽约大学任教,并在纽约大学首创了媒体生态学专业。
尼尔.波兹曼在求学期间,遇到了当时世界上著名的原创媒介理论家麦克.卢汉,其“媒介及信息”的观点对他产生了重大影响。在随后的研究岁月中,尼尔.波兹曼在“媒介及信息”的观点基础上,发展出自己“媒介即隐喻”、“媒介即认识论”的论题。他认为强势媒介能够以一种隐蔽却强大的暗示力量重新定义现实世界,甚至塑造一个时代的文化精神,人们实际上是生存在媒介所制造的巨大隐喻世界中而不自知,这便是“媒介即隐喻”的理论框架。
波兹曼出版过20余部书籍,并为包括纽约时报、时代杂志、哈弗教育文摘、华盛顿邮报、洛杉矶时报等多家报刊杂志写过两百多篇评论文章,主要作品包括《娱乐至死》、《童年的消逝》、《技术垄断》等。
二、内容概述
《娱乐至死》出版于1985年,是尼尔.波兹曼著名的媒介批评三部曲之一。《娱乐至死》向读者详细解析了文化传播由口语统治向印刷统治,再由印刷统治转向电视统治的社会状况。在书中,作者重点告诫人们,当美国社会由印刷统治转向电视统治时,社会公共话语权的特征由曾经的理性、秩序、逻辑性,逐渐转变为脱离语境、肤浅、碎化,一切公共话语以娱乐的方式出现,进而来告诫公众要警惕技术的垄断。在书中,尼尔.波兹曼深入剖析了以电视为主的新媒体对人思想认识、认知方法乃至整个社会文化发展趋向的影响,发人深省,并让读者认识到通过电视和网络媒介,娱乐得以达到至死的目的;一切都以娱乐的方式呈现;人类心甘情愿成为娱乐的附庸,最终成为娱乐至死的物种。
20世纪后半叶,伴随着电视媒体的异军突起,印刷媒介逐渐式微,甚至逐渐淡出普通大众的视野。随着电视时代蒸蒸日上,电视改变了公众话语的内容和意义、政治、宗教、教育、体育、商业和任何其他公共领域的内容,都日渐以娱乐的方式出现,并成为一种文化精神,而人类无声无息地成为娱乐的附庸,毫无怨言,甚至心甘情愿,其结果便是我们成为了一个娱乐至死的物种。
乔治.奥威尔曾在《1984》中预言人类将会遭遇外来压迫,失去自由;而赫胥黎在《美丽新世界》中则表达了另一种隐忧,人们会渐渐爱上工业技术带来的娱乐和文化,不再思考。在《娱乐至死》书中,尼尔.波兹曼告诉大家,即将成为现实的,不是乔治.奥威尔的预言,而赫胥黎的预言则逐步成为现实,即毁掉我们的,不是我们憎恨的东西,恰恰是我们所热爱的东西。
三、读后感悟
《娱乐至死》出版1985年,尽管在那个年代,我国的电视娱乐行业才刚刚起步,多数家庭还是没有几个频道的黑白电视,电视普及率还是很低。但在1985年的美国,电视娱乐行业已经异常发达,成为影响一代人,甚至几代人成长的重要“玩伴”。在那个电视娱乐兴盛的年代,作者以极其冷静的笔触,犀利的视角,率先预感到“毁掉我们的,不是我们憎恨的东西,恰恰是我们所热爱的东西”。
三十多年后的今年,我国已经跃升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国富民强,电视也达到了全球最高的普及率。三十多年后的今年,伴随着阿里、腾讯、百度、美团、京东等新兴科技公司的兴起,我国成为了全球互联网普及率最高的国家。在淘宝、微信、抖音、网红直播等影响下,电视行业逐渐褪去了往日的辉煌,互联网等新兴媒体逐渐成为了公众娱乐的第一选择。三十多年后的今年,伴随着5G技术的全面推广,智能手机的全面普及,此时的娱乐已经成为我们不愿离不开的娱乐方式。“毁掉我们的,不是我们憎恨的东西,恰恰是我们所热爱的东西”,倘若不改变,我们将会真正的“娱乐至死”。
在《娱乐至死》书中,作者始终给我们描绘的是“毁掉我们的,不是我们憎恨的东西,恰恰是我们所热爱的东西”这样一幅画卷,即用“至死”,而不是用“致死”。“至”与“致”音同意不同,二者却有着本质区别。“致”有“导致”、“致敬”的寓意,用这个“致”,会给人一种娱乐是危险的、致命的,娱乐消亡是一种令人崇敬的,用“致死”会给人一种电视媒体娱乐化、内容低俗化的韵味,此时我们需要反娱乐、反低俗,用“致死”会使书的含义成为了"毁掉我们的,恰恰是我们憎恨的东西”,与作者想要传达的思想背道而驰。相反“至”有“至死不渝”、“到达”的寓意,用这个“至”,会给人传达出电视娱乐是人们生活的一部分,是抚慰人们精神情感的必要途经,换句话说,作者用“至”告诫人们电视媒介需要娱乐、需要低俗,这也正是“毁掉我们的,不是我们憎恨的东西,恰恰是我们所热爱的东西”。
关于《娱乐至死》中相关理论,其实早在1995年,美国在旧金山举行过一个包括乔治·布什、撒切尔夫人、比尔·盖茨等大名鼎鼎的全球热点人物在内的全球500多名经济、政治界精英举行的会议。会议上这些全球精英们一致认为,全球化会造成“贫富悬殊”这个重大问题——全球财富将由20%的人占有全球近80%的资源,而全球剩下的80%的人会被‘边缘化’,这也就是著名的“二八现象”。针对“二八现象”,美国前总统卡特的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布热津斯基指出,解除‘边缘人’的精力与不满情绪的办法只有一个,即在这80%人的嘴中每人都塞一个‘奶嘴’,这就是著名的“奶头乐理论”。奶头乐理论描述这样一个设想——由于生产力的不断上升,世界上的一大部分人口将会不用也无法积极参与产品和服务的生产。而为了抚慰这些“被遗弃”的公众,他们的生活应该被大量的娱乐活动,比如互联网、电视、游戏等娱乐媒介填满。
正是著名的“奶头乐理论”,自1995年提出以来,我国互联网、电视、游戏等娱乐媒介犹如雨后春笋般,茁壮发展,电视普及率全球第一,手机普及率全球第一,互联网普及率全球第一,然而国民人均每年读书量却是世界末流,每年人均读书量只有可怜的4.65本,远远赶不上欧美国家,甚至连我们的邻国日本、韩国、泰国都不如。伴随电视、互联网等兴起,多数人们通过电视、抖音、微信、网红直播等渠道获取知识,缺少完整的知识体系,让我们的认知层级发生了严重的偏差。伴随着电视、互联网等媒介的兴起,尤其在得到、樊登等知识付费平台的兴起,大部分人认为电视、互联网等娱乐媒介可以帮助人思考,可以承担学校的教育任务。然而事实果真如此吗?
近几年得到、樊登等知识付费平台逐步兴起,加上电视、互联网等娱乐媒介对于知识获取的给予,我们发现的确收到了不少知识储备,然而真正学会的微乎其微,运用到实际依然风毛菱角,这就不禁让我们发出疑问。众所周知,我们每人对自我认知、知识获取就像一座冰山一样,通常只是关注表面行为很小的那一部分,而更大一部分的内在世界却隐藏在更深层次,不为人所见,恰如冰山,包括行为、应对方式、感受、观点、期待、渴望、自我七个层次。得到、樊登等知识付费平台,电视、互联网等娱乐媒介,往往只让我们关注到了露出海面上的冰山一角,一味听,不分享,只能收获到知识20%-30%左右的知识,属于被动知识。只有将听后分享出来,方能将被动知识转化为主动知识。而这也是得到、樊登等知识付费平台,电视、互联网等娱乐媒介,所欠缺的。
电视、互联网等娱乐媒介无法助人思考,同样不不能承担学校的教育任务,电视、互联网等娱乐媒介让人们过于在意表面的东西。因为“毁掉我们的,不是我们憎恨的东西,恰恰是我们所热爱的东西”,只有不断分享、阅读,方能让我们探寻到冰山最底层的知识逻辑,“娱乐至死”从而“娱乐致死”。
四、推荐书籍
《1984》、《美丽新世界》、《我们》、《重访美丽新世界》、《童年的消逝》、《技术垄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