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王道与霸道的较量
1、王道与霸道的区别
周武王灭商之后,曾经去找周王朝的太师箕子请教如何管理国家的问题,箕子就给他讲了商朝时管理经验:九条基本原则。周武王将它记录下来后收入王子们的政治、历史教材《尚书》中,称之为《洪范九畴》。其中的第五条中说:
“无偏无党,王道荡荡。”
王道一词就出自于这里。这句话的大意是说:一个卓越的领袖,在治国行政的时候,应当是遵天行事,处事公平的,不能够厚此薄彼,不能够搞结党营私。如此,社会就太平了。
这就是中国的王道。这就是中国过去的皇帝们及主要大臣们从小就必须学习的内容。这就是过去的皇帝们在登基掌权后所追求的目标。
儒家的大佬孟子进一步解释说:王道就是“以德行政者王”,意思是说:
所谓王道啊,就是为王者一定要有好的品德。要施行仁政,要以天下的百姓同心。要以百姓的快乐为乐,以百姓的忧愁为忧。也就是以理服人,以情感人。简称感化。
中国几千年来的主流意识形态是儒学。所以,此王道政治也就一直是中国的主流政治、主流文化。
王道政治的反面就是霸道政治。
所谓霸道政治,就是以力服人,谁的拳头硬谁当老大。不服就揍你。不和你讲道理,也没有道理可讲。只要拳头硬,错了也是对的。
美国是霸道政治的代表,打遍天下无敌手,也把天下打了个稀巴烂。
以力服人的霸道政治,真的就比以理服人的王道政治更好、更有优势吗?当这两种文化在一起发生碰撞的时候,就一定是霸道政治取得胜利吗?我看未必。我们就以这几年来由美国一手挑起的中日钓鱼岛之争,来说明王道与霸道的较量吧。
2、钓鱼岛的历史
中国王道政治是从五千前的黄帝时代就开始了的。那时的中国还主要是指黄河中下游一带,也是我们常说的“中原”。“中原”的意思就是中国原有的根基。
那时的黄帝们为了解决温饱问题,开展了推广农业种植的研究和推广工作。并在天文、气象及种植上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从而使部落富足起来。周边部族希望向中原部落学习相关知识,于是逐渐融入到了中原文化圈中来,并达成了一些协议。这些协议有一个基本的内容,就是从属的部族以进贡的方式认同受贡者宗主国的地位。
所谓进贡,就是各地定期将自己所在地区的特产,挑一些作为礼品献给中央朝廷,以获取朝廷的援助和保护,并带回朝廷的赏赐。这些赏赐往往也是其他地区的特产。所以进贡这种方式从政治上说,是一种对政权的认同。从经济上说是一种物资交流的特殊方式。几千年来,中国的版图主要是由这种互惠互利的融合方式逐渐扩大的。
中国以国家的形态正式确立的第一个朝代是夏朝,大约在公元前2100——前1600年。第二个是商朝,时间为公元前1600——前1046年。商朝被周朝推翻后,周武王将朝鲜封给商朝的太师箕子,建箕子侯国,也称箕子朝鲜。所以包括现在南韩、朝鲜在内的地区,从三千年前开始,就属于中国的一部分。过去称这些边疆地区为藩属国。
“藩”是篱笆的意思。“属”是从属的意思。所以藩属的意思就是政治上从属于朝廷,功用上起到保护中央政权的功用。
由于中国是以王道立国,不以略夺为生,所以在处理边疆地区这些藩属国的问题时一直采用怀柔政策,经济上厚往薄来,多给好处;技术上提供帮助;政治上充分放权,基本自治;军事上提供保护。或者说能够加入到中国这个王道政治的大家庭中来者都是获利的,由此,申请加入进来的小部族越来越多。经过朝廷审查和一段时间的学习和培训后,符合成员条件了才可以成为我们的新成员。
当时隔海相望的琉球群岛就有这么三个小国一直想加入到中国的版图中来。这三个小国分别叫中山国、山南国、山北国。他们与中国没有陆地相通,为什么要申请加入中国呢?因为他们有一个恶邻:日本。
日本与琉球群岛的自然条件差不多,面积稍大一些,都是岛屿。日本也想成为中国一员,所以从唐朝起就给中国进贡,表示臣服中国,以换取中国对他们的帮助。中国也尽心尽力地在政治、科技、文化、农业等全方面地帮助了他们,现在的日文就是在那时的学习中打下的基础。但这是一个忘恩负义的民族。中国帮助他们摆脱野蛮后,他们立即脸一抹不认人了。不再进贡,也不再承认中国的宗主国地位。不仅如此,他还经常骚扰我们福建一带和琉球群岛的居民,被古人称之为倭寇。
中山、山南、山北这三个小国知道日本的发展得益于向中国学习,所以他们也有了投靠中国的想法,一来可以在技术和经济上得到些好处,二来也是寻求中国政治军事上的保护。于是在公元1372年,明太祖朱元璋批准了他们的申请,使之加入到中国的版图了,从此,这三国的国王均是由朝廷册封。他们则按藩属国应有的礼仪定期向朝廷进贡。之后三国统一为琉球王国,依然是定期向朝廷进贡,国王由朝廷册封。
1609年,日本入侵琉球。迫使琉球也向日本进贡,但国王仍由中国册封。此状态一直延续至清朝。
1872年,日本趁中国国力不济之机,强行废除了琉球王国,改为琉球藩。这一改就改成日本的附属国了。而且7年后完全吞并琉球藩,设冲绳县。
1895年,日本又逼迫清政府签订了《马关条件》,将台湾割让给日本。
由以上介绍我们可以很清楚的看到,现在的朝鲜、韩国从三千前起就是中国的一部分,日本在唐朝时曾短暂地属于中国,其中冲绳(琉球群岛)在1872年之前也是中国的。或者说,东亚过去都是中国的。都在中国的王道乐土,都在中国王道政治的管理之下,也都享受到了中国先进的政治、文化、科技等各方面的成果。
钓鱼岛自然环境恶劣,一直就是一个没有人居住的荒岛。它位于中国大陆、台湾和琉球群岛之间,一直归台湾管辖。《马关条约》后,随台湾一起被日本占领。
这就是钓鱼岛历史的基本背景。
或者说:如果仅仅是以王道政治为依据的话,那么不仅钓鱼岛是中国的,连日本现在的冲绳县,也就是琉球群岛都是中国的。
当然,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不信奉王道政治,而是崇尚霸道政治,也就是胜者为王,赢者通吃。那么按照他们的霸道逻辑,钓鱼岛又应当是属于谁的呢?
答案只有一个:还是中国的。
既然属于中国,又为什么直到现在都还没有被收回呢?
因为蒋介石的一个重大错误。
3、蒋介石二拒琉球
强权政治的一个基本逻辑是:战争推进到那里,那里就是边界。
现有的世界政治秩序就是由二战的胜利者们开会决定的,国界也是。
最有代表性的是非洲国家的国境线,很多都是直的。其实那不是这些国家的传统边界,而是一百多年前,由欧州列强殖民这些国家时,几个人开会一商量,然后用直尺在地图上随意分割出来的界线。
1943年11月23日至26日,由中、英、美三国首脑在埃及开罗举行会议,商讨反攻日本的战略及战后国际秩序的安排。
由于讨论欧洲问题时是以剥夺德国一战以来掠夺的地盘为基调,所以蒋介石当时预备主张的权利是收回东北、台湾及澎湖列岛,没准备提琉球群岛的事。但美国罗斯福总统在11月23日晚对将介石说:
“琉球群岛也是日本当年以不正当手段从中国夺取的,应予收回。而且琉球离中国很近,历史上就是中国的藩属国,可重新交给中国管理。”
有些意外的蒋介石回答说:“我觉得此群岛应由中美两国占领,然后国际托管给中美共同管理为好。”
11月25日,罗斯福再次争求蒋介石的意见说:“琉球群岛在台湾的东北面,是你们的东部屏障,如果只要台湾,不要琉球,台湾是不安全的,更重要的是,此岛不能让侵略成性的日本长期占领,是不是与台湾及澎湖列岛一并交给你们管辖?”
蒋介石主意未改地回答说:“琉球问题比较复杂,我还是那个意见,中美共同管理为好。”
罗斯福见蒋介石是真心不想要,所以就没有再提此事,而是由美国自己直接占领后管了起来。
蒋介石为什么不想要呢,原因当然很多。一个重要的原因应当就是当时的国内矛盾比较尖锐,内战一触即发,而收回东北、台湾、澎湖列岛后,已经要分流许多精英去管理,如果再接收琉球群岛,怕人手不够,会削弱自己与共产党内争的力量。因为琉球毕竟被日本掠夺去二百多年了,长期的殖民教育,必然使其居民对中国的认同感淡漠许多,不好管啊,不仅需要民政精英,还需要不少的兵力才行。蒋介石的这点私心,直接导致我们收回琉球群岛的一次最佳机会错过了。
蒋介石不想要琉球群岛,也不能让日本继续占着,就让美国捡了个便宜,战后直接占领了。
1943年12月1日,开罗会议后发表《开罗宣言》:
罗斯福总统、蒋委员长、丘吉尔首相、偕同各该国军事与外交顾问人员,在北非举行会议,业已完毕,兹发表概括之声明如下:
三国军事方面人员关于今后对日作战计划,已获得一致意见,我三大盟国决心以不松弛之压力从海陆空各方面加诸残暴之敌人,此项压力已经在增长之中。我三大盟国此次进行战争之目的,在于制止及惩罚日本之侵略,三国决不为自己图利,亦无拓展领土之意思。
三国之宗旨,在剥夺日本自从一九一四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后在太平洋上所夺得或占领之一切岛屿;在使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领土,例如东北四省、台湾、澎湖群岛等,归还中华民国;其他日本以武力或贪欲所攫取之土地,亦务将日本驱逐出境;我三大盟国稔知朝鲜人民所受之奴隶待遇,决定在相当时期,使朝鲜自由与独立。根据以上所认定之各项目标,并与其他对日作战之联合国目标相一致,我三大盟国将坚忍进行其重大而长期之战争,以获得日本之无条件投降。
1945年5月8日,德国投降。
1945年7月17日至8月2日,苏联斯大林元帅、美国杜鲁门总统、英国丘吉尔总统在德国柏林西郊的波茨坦举行第三次三国首及会议,讨论战后德国的处置问题。蒋介石也受邀请参加,以讨论日本的处置问题。
1945年7月26日,以美、英、中三国宣言形式发表了《波茨坦公告》,敦促日本立即无条件投降,宣布了盟国占领日本后将实施的基本原则,并重申1943年12月1日《开罗宣言》必须实施。
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
1945年9月2日,日本向盟国签署了《日本投降书》。
以上三份文件就是当时处理日本战后问题的共识,也是之后处理亚洲新秩序的依据。
由此,我们不难得出结果说:根据美国等西方国家所崇尚的霸道原则,琉球群岛是应当直接归还给中国的,只因为当时的中国积穷积弱,又正在打内战,代表战胜国中国参加二战成果分配会的蒋介石一时糊涂地暂时放弃了这个权利。等他几天后会过神来时已经晚了,因为开罗宣言只写进了如下要求,琉球群岛未包括在内:
“在使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领土,例如东北四省、台湾、澎湖群岛等,归还中华民国。”
但蒋介石的一时糊涂不应当改变其归属问题,只是暂时改变了谁管理的问题。因为《波茨担公告中》中第八条规定得很清楚:
“开罗宣言之条件必将实施,而日本之主权必将限于本州、北海道、九州、四国及吾人所决定其他小岛之内。”
该规定写得明明白白,清清楚楚,日本战后的领土是不包括琉球群岛的。
既然不包括琉球群岛,当然不再属于日本,也不再由他们管理。
日本想要,不行。胜利者不同意。
中国该得,但蒋介石暂时没心思要。
于是,琉球群岛就由美国暂时代管了。
从逻辑上说,美国是为中国代管的。所以当中国的局势稳定后,是应当择机归还给中国的。但风云突变,美国的朋友蒋介石在内战中失败了,退守台湾。随后朝鲜战争暴发,中国与美国打死架,成了死对头,美国开始在琉球的归属问题上改变主意了。
蒋介石后来解释这件事时曾说:
“实际上,琉球与台湾,在我们历史上地位不同。我们当时(开罗会议)认为琉球是我东海的屏障,军事重要性较大。我们同意,应由中美两国经过联合国之委托程序,实行共管,又以为此非当时紧急之事,故曾表示将来再说。”
1945年3月26日,美军发起冲绳战役,三个月后占领琉球群岛。
1947年4月,在美国操控下,联合国通过了《关于前日本委任统治岛屿的协定》,将北纬29度以南的琉球群岛及钓鱼岛交与美国托管。
这一操作不仅把琉球群岛划出了中国的版图,而且把钓鱼岛也划出去了。钓鱼岛一直属台湾管辖,是甲午战争后与台湾一起割让给了日本。
朝鲜战争暴发后,美国为了报复中国,于1951年与日本私自签订《旧金山和约》,将琉球群岛转交日本。当然,日本为此也是付出了不少经济代价的,并准许美军无偿使用该群岛作为军事基地。
1962年,美国总统肯尼连承认日本对琉球群岛的主权。
1972年5月15日,美国背叛《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将琉球群岛及钓鱼岛的“行政管辖权”移交日本。
以上就是钓鱼岛问题的历史情况。由此不难得出如下几个结论:
一、从历史的角度看,不仅原来由台湾管辖的钓鱼岛应当属于中国,整个琉球群岛也是属于中国的;
二、从二战的胜利成果分配方案来看,钓鱼岛及琉球群岛也应当是属于中国的;
三、琉球群岛及钓鱼岛后来之所以交给了日本,是因为代管者美国与中国发生冲突后,私自违规处理的结果,是既不合理,也不合法的。
所以,中日之间的领土问题不仅仅是一个小小钓鱼岛的归属问题,而是还应当包括琉球群岛的归属问题。
如果我们换一个角度从王道政治和霸权政治的角度来分析,那么,根据王道政治的原则,钓鱼岛应当与台湾一起归还中国,而琉球群岛的归宿问题应当由琉球群岛的人民来决定,来投票解决。因为王道政治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以理服从,以情服人,从不勉强。你觉得进入到中国这个大家庭好,就可以来申请加入,当然,还得宗主国批准,还得看你的条件够不够,能不能遵守大家庭的规矩。
那么从霸道政治的角度来分析呢?钓鱼岛当然应当归还给台湾。而琉球群岛在二战后也应当是中国的,即使蒋先生暂时放弃了,那也不能改变二战结果。如果以后二战秩序被推翻的话,那就靠实力说话好了,谁的拳头硬归谁。咱们可以在等些年看结果。
4、搁置争议
前面说了,钓鱼岛原本属于台湾,只因为蒋介石暂时放弃了琉球群岛的收回权,所以被美国用“29度以南”这么一条在家拍脑子的线把它划给自己了。后来又因为中美之间发生战争,美国为了报复中国,将钓鱼岛及琉球群岛私自转卖给日本了。
这种私自转让合法吗?合理吗?
日本也知道这种转让违规,也怕中国追诉,因此有些心虚。所以在1972年7月,中日建交前夕,日本首相田中荣角来华访问时,想摸一下中国的底,就与周恩来总理有过如下一段对话:
田中荣角:您对钓鱼岛怎么看?不少人向我提到这个问题。
周恩来:这次不想谈钓鱼岛问题。现在谈没有好处。
周恩来为什么不想谈钓鱼岛问题呢?
当时的中国被美国及西方社会长期封锁,在外交上十分孤独,需要突破。所以中日建交是大事,况且以中国当时的实力,是收不回钓鱼岛的。多说无益,不如先搁置。
二个多月后,中日建因为交。
注意这个时间点啊。美国是1972年5月15日将琉球群岛的管辖权转让给日本的。二个月后,田中荣角来探中国的口风。四个月后建交。
美国为什么早不交,迟不交,要在中日建交前夕交啊,显然是日本考虑到建交前与中国是敌人,可以做些出格的事。建交后再做就不仗义了,不利于今后将要开展的合作。所以才肯出大价钱从美国手中先买去。
田中荣角为什么只问钓鱼岛,不问琉球群岛呢?
因为钓鱼岛本属台湾管辖,比琉球群岛属于中国的理由更充分,而且他这是企图以此小岛的争议来掩盖对群岛归属问题的争议。
搁置争议,不等于放弃主权。所以周总理虽然没谈,日本却终究是心虚。
1978年10月25日,邓小平在东京的一个记者招待会上,一位日本记者再次主动提出了尖阁列岛(钓鱼岛)的归属问题,邓小平回答说:
“尖阁群岛我们叫钓鱼岛,这个名字我们叫法不同,双方有着不同的看法,实现中日邦交正常化的时候,我们双方约定不涉及这一问题。这次谈中日友好条约的时候,双方也约定不涉及这一问题。倒是有些人想在这个问题上挑些刺,来阻碍中日关系的发展。我们认为两国政府把这个问题避开是比较明智的。这样的问题放一下不要紧,等十年也没有关系。我们这一代缺少智慧,谈这个问题达不成一致意见,下一代总比我们聪明,一定会找到彼此都能接受的方法。”
邓小平的回答十分清楚,搁置争议是两国的共识。
这种搁置争议的做法其实对日本是有利的,因为他们实际管辖着,周边的捕鱼捞虾什么的,都是他们的渔民在得利,我们不能去。日本不让我们渔民去,我们的政府也不让去。
邓小平为什么与周总理一样,也要同意这种让日本实际得利的搁置方案呢?
答案很简单:实力不够,要滔光养晦。
钓鱼岛的问题本来可以继续搁置的,中国也会假装没事。但日本有些人心急,生怕煮熟的鸭子又飞了,决定打破现状,把煮熟的鸭子吃进肚里去。于是风云突变。
事情得从中日韩自贸区讲起。
今天就写到这吧。
本想只简述中日钓鱼岛之争的背景,但写少了讲不清楚,就多说了几句。只能再加一张帖子来完成“王道与霸道的较量”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