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士坦丁堡的圣索菲亚大教堂
最先运用这一帆拱穹顶新技术的是历史上最伟大建筑之一的君 士坦丁堡圣索菲亚大教堂(Hagia Sophin)。
公元532年,一场由暴乱引发的大火将君士坦丁堡的中心城区化为灰烬,最初由君士坦丁的儿子建造的巴西利卡式大教堂也被火焚毁。
暴乱平息后,查士丁尼立即下令重建大教堂。工程由来自小亚细亚的杰出数学家安特米乌斯(Anthemius)和建筑师伊西多尔( Isidore )负责。
公元537年,大教堂建造完成。但是由于穹顶过于扁平,不久之后就在公元558年局部倒塌了。
查士丁尼委托伊西多尔的侄儿伊西多里斯(Isidorus the Younger)重建穹顶,终于在公元562年将新的穹顶建造完成。
新的大教堂采用巴西利卡式和集中式相结合的新型式样,或者可以称之为穹顶巴西利卡式。
直径31.9米的大穹顶通过帆拱支撑在方形大厅四角的四个大柱墩上。在东西方向上,中央穹顶的侧推力由层层跌落的半穹项逐级化解;在南北方向,则由四堵长18.3米、宽7.6米的墙牢牢地抵住帆拱和柱墩以使穹顶稳固。
由于这个时候罗马混凝土技术已经失传了,加之西亚地区本身就是砖拱的发源地,所以这座大穹顶并不像罗马万神庙那样采用混凝土浇筑,而是用砖砌筑的。
光线从40道砖砌拱肋间的小窗子射入,看上去似乎整个穹顶都漂浮在56米高的空中。
那个时代有名的历史学家普洛可比乌斯(Procupius,500-554)描述说:“(这座穹顶)似乎不是置于底下的石造建筑之上,而像是用悬挂在天空高处的一条金链钩住似的。”其给人的匪夷所思的感觉甚至超出了直径更大的罗马万神庙。
据说,查士丁尼在目睹这一人力所为的杰作之后激动地低声自语:“荣耀归属上帝,它教诲我完成如此伟大的工程!哦!所罗门王啊!我已胜过了你!”
整个教堂内部的墙面和穹顶都装饰着精美的镶嵌画。
柱子的颜色大多是深绿色的,柱头则是白色的,深雕的草叶上是精致的卷涡。地面铺装也非常精美,采自埃及的大理石多彩而精美的纹理仿佛是百花盛开的草地。
普洛可比乌斯形容说:“一个人到这里来祈祷的时候,立即会相信,并非人力,并非艺术,而是只有上帝的恩泽才能使教堂成为这样,他的心飞向上帝,飘飘荡荡,觉得离上帝不远……”
但是非常可惜的是,许多最精彩的人物装饰画却已在公元8世纪爆发的一场反偶像崇拜运动中灰飞烟灭了。
《旧约圣经》中明白写着禁止“雕刻偶像”(《旧约全书·申命记》第四章第十六节),基督教徒理应信仰唯一的神。但是在古代以色列国王所罗门(Solomon,约前970-前931年在位)曾在耶路撒冷建造了犹太教的第一座大神庙。查士丁尼将这两件事相提并论,是要突显自己的伟大。
那个时代,表现偶像的绘画和雕塑并没有被完全禁止。
这是因为中世纪的基督徒绝大多数都是目不识丁的贫苦群众,他们需要一定的形象来帮助他们理解教义和坚定信仰。
就连罗马教皇也赞成绘画的存在。
格列高利大教皇(Pope Gregory1、590-604年在位)就说:“文章对识字的人能起什么作用,绘画对文盲就能起什么作用。”
另一方面,在大多数基督徒的内心里,上帝是无比严厉的。
"一个卑微的罪人如何敢向那样可畏及遥远的宝座祈祷呢?”
耶稣基督虽然比较接近人间,但也是上帝的化身,人们也不太敢面对面和他交谈。
因此,就如威尔·杜兰(W.Durant,1885-1981)形容的那样:“向一个已在天堂的圣徒祈祷似乎是更明智些,可要求圣徒在基督前代求。于是由这些已死而犹存在天的圣徒,又激起了古代颇为盛行的多神论,使基督教的礼拜中,充满一种令人振奋的心灵交流,一种天地间兄弟般的亲切感,而弥补了信仰中晦暗阴沉的成分。每一个国家、城市、大寺院、教堂、同业公会、个人及生命难关,均有其守护神。”
与此同时,教会也发现农村的信徒们依然对自然的某些物质表示尊崇或迷信。他们认为与其严厉地但可能劳而无功地破除这些“偶像崇拜”,还不如保持它们并利用它们来达到传播宗教的目的来得明智。于是,各种各样的迷信和偶像崇拜在披上基督教的外衣下又复活了。从所谓的“守护神”到圣人、圣物、圣迹以及神圣节日,被欧洲千千万万的男女所信仰,有千千万万的圣迹传说在流行。
这是中世纪基督教发展史上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
在这之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对圣母玛利亚的崇拜。教会本来是普遍敌视女人的,视之为诱人犯罪的根源。
但是,对于信徒来说,他们往往觉得可以经由圣母而接近基督。圣母从不拒绝人,而她的“儿子”也不会拒绝她。
通过对圣母玛利亚的崇拜,使基督教从一种宣扬末日审判的恐怖宗教,转变为一种慈爱怜悯的宗教。在东罗马帝国和东正教的每一个家庭和教堂里都悬挂着圣母像。
而在西方,则出现了大量的以圣母为名的教堂,以及许多纪念圣母生平的节日。
然而这种现象却激怒了公元717年上台的皇帝利奥三世(Leo III,717-741年在位)。
面对当时在东方骤然兴起的伊斯兰教强敌威胁,面对伊斯兰教对基督教背弃摩西十诫的指责,利奥三世有理由将已经在基督徒中泛滥的偶像崇拜看成是一切灾祸的根源。
公元726年,他下令去除帝国境内所有教堂里的全部雕像和绘画,包括基督和圣母的形象,从而开启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反偶像崇拜运动。
这场运动对尚未感受到伊斯兰教巨大威力也不受皇帝管辖的西方基督教几乎没有产生任何影响。但在东罗马帝国,它的影响却持续了将近一个世纪。包括圣索菲亚大教堂在内的大量珍贵的早期壁画、雕刻都遭到无法挽回的破坏。
1453年,土耳其人占领君士坦丁堡,圣索菲亚大教堂被改为清真寺。伊斯兰教禁止一切形式的偶像崇拜,于是那些曾经在反偶像崇拜运动结束后得到恢复的画作又被涂抹掉了。
好在这些争端都已经成为历史。今天的圣索菲亚大教堂已经成为一所瞻仰古代建筑奇观、体会罗马帝国最后辉煌的博物馆。
我是 @别具一格格,爱文字爱分享爱创作。
正在码字创造人生,
岁月孤苦,唯热爱可抵漫长,
期待与你相遇,学习,进步与成长。
喜欢记得点赞收藏,我们下次分享见。
期待关注,让你每天收获一篇优质文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