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基本法》,到底在讲啥?
我相信大多数观众在观看中和观看后,都会问自己这句话;还有一些观众,问了几天后可能就看不下去了。
看这部剧挺费劲,特别是对中年人来说。
所以它只有6.9的评分,这个分数是客观数据。但这个数据,配不上这部剧。
我很喜欢电视剧《天才基本法》,我没有看小说版。我知道小说评分极高。但首先没有足够的眼力与时间再去看书,同时也没有必要,因为电视剧足够好。
我相信会有年轻人象我一样,看完《基本法》,买纸面巾只挑这种印有数学公式的;看到短视频上有几何题就忍不住要去求解。那是因为喜欢这部剧。
但实际上,做为一个中年人,我其实根本不理解高斯定律,能记住公式是一回事,能理解原理又是另一回事。我不喜欢微积分,我大概明白一丢丢三重积分,但既不理解更不愿意用它来谋生。我试图理解黑洞,但黑洞让常人无法理解。
我相信大多数中年人与我一样,因为我们都不是天才。
我们钦佩天才,但我们不会为难自己去思考天才们所思考的事物。
更重要的是,在我们多数人的认知里,世界就是时间和空间,平行世界就是平行时空。
同时存在多个时空与让自己穿越到某个时空也是不一样的。
比如,我多么希望穿回来一个王羲之,我一定单膝下跪屡表钦佩,并请教他老人家:在1600多年前,您怎么就能写出那种探究精神世界的务虚作品,并且是超赞美文。
但是若他穿回来,我还够得着吗?怎么就确定穿回来的是一位老人呢?就算他写完兰亭序那年的秋天穿回来,都还比我年轻。还有,他若没有写兰亭序就穿回来,比如35岁回来,我是否愿单膝下跪以表钦佩?
象这样具体的问题,每一个想想都烧脑。
所以哪怕电视剧已经煞费苦心、用尽手段去解释或演绎平行世界,平行世界依然在我们认知之外几光年。因为太烧脑,所以这部剧,中年人不见得乐意观看。
我看不到详细大数据,但我推测数据不会一边倒,显示主要是青年人在追剧。
因为这个剧重心不在数学,若在数学,数据会更差。
多数普通年轻人压力重重,要么疲于生活、要么忙于游戏、要么忙着开心,他们没能力、也不关心是否当P=NP时,人类真的能生产出治疗阿尓茨海默症的有效药。
那么,《天才基本法》到底要讲啥?我们到底喜欢它什么?
最近两周我一有空就想这个问题,并试图在想明白之后再来简村写文,否则,愧对了阅者的每一分钟。
后来发现,不会真有想得明白、说得明白的那一天,所以今天就来讲这个话题。
我自己认为:《天才基本法》在讲人们找寻自我的那些事。
对的,没错,电视剧《天才基本法》在讲述人们找寻自我的那些事。
在这里讲本我、自我、超我,应该是很令人厌烦的,所以稍讲剧情。
在现实的草莓世界,23岁的林朝夕资质一般、相貌平平、家庭清贫、父亲患有老年痴呆症。而当穿越到芝士世界后,林朝夕成了数学天才,曾经落魄当过收发、做过门卫的父亲,身体是健康的,且父亲马上就要登上他钻研了半生的数学神坛,耀眼的她马上就会有个更加熣灿的老爸。
但凡是个人,都愿做芝士世界的林朝夕。
但芝士世界的林朝夕还是用尽一切办法穿回到原来的草莓世界,做回万千人海中的普通女儿,要生活、要学习、要照顾老爸。
林朝夕的超我,战略性地战胜了她的本我,使她回到狼狈的草莓世界,在自我实现的过程中找寻更好的自己。
而老爸为了给朝夕凑点钱继续追逐数学梦,想尽办法利用头脑清醒时的数学天赋,冒险去赌场挣钱。
小林与老林,这是数以亿计的普通草根百姓正在过的生活,一地鸡毛,万般无奈!
所以剧情是有群众基础的。
另一层面,朝夕的爸爸老林,不管在哪个世界,都是天才,且人生大部分时间都混得不好,甚至有些窝囊。做会计、做收发、做门卫,既是为了陪在女儿近旁,也是为了有更多时间琢磨数学。
但老林骨子里是张扬的。
天赋异禀、高挑帅气、个性张扬的青年老林一次又一次被曲解、被打击、被鄙视为学术骗子,生活每况愈下、渐渐灰头土脸。
对女儿的爱与责任,使老林放弃张扬、放弃留学、放弃潇洒、剪去很飒的长发。
对数学的爱让老林颠沛流离却九死无悔。
本我、自我、超我在老林的生活中持续纠缠,本我逐渐成为尘封的记忆、发黄的相片;在超我的监管下,自我越来越多地成为会计老林的显性表征。
在芝士世界,老林一以贯之地努力,终于宿愿成真。
不能让观众自始至终都替老林感到敝屈吧!
而剧情本身比我干巴巴的叙述好看多了。
比如张叔平从犯错到挣扎到释然;天才裴之终于挣脱对父亲的心理依赖而成熟,终于挣脱芝士裴之对草莓裴之的占有欲⋯⋯
然而,好作品却不一定被大众喜好。
《天才基本法》本来是许多父母都该看的电视剧。
天才老林接纳女儿的平庸,鼓励女儿勇敢做自己,且相处模式较好,没有虚荣,没有权威,没有想当然,这就足够好了。
实际上,当下中国,很多人做不好这件事。因为父母也要在挣扎中成长,做父母是天下第一难事,裴之妈妈就是中年人在曲折中成长的代表人物。
但表达并体现这些认知过程,是很困难的。
感谢小说作者长洱女士和电视导演沈严先生,我们才有机会在烧脑中看完这部剧。
导演与资方若不努力探索尝试,我们将看不到这部剧。因为话题深、表达难、预后差。
但这部剧确实是一个贡献。
为了说清楚上面这句话,我必须要举个例子,虽然这个例子不一定恰当。
比如,敦煌是什么,敦煌文化是什么?普通百姓脑子里能想像出怎样的敦煌?
在《又见敦煌》之前,学者们的敦煌与百姓们的敦煌,可以相差几光年。
王潮歌导演的《又见敦煌》,使百姓可以真正走入敦煌、看见敦煌、感悟敦煌。
就象王潮歌的《又见敦煌》使普通人️得以体会敦煌。
沈严的《天才基本法》让普通人获得一种可视化的手段,从而有可能感知到精神深处存在着的自己。
若非这部电视剧,我们有什么更好的方式?去体会凡人少年被天才碾压的感受;去体会老林这样的天才个体被现实碾压的感受;去体会九死无悔是一生的追求与执着。
要怎样的契机或作品或桥梁,才能让现实泥淖中灰头土脸的你,触摸到精神深处神采飞扬的你?怎样去触摸自我与超我?怎样看到它们之间无休止的纠缠、经常性的对话、以及最终的和平相处?
完整人生,应有两个我,一个物质的,一个精神的。第二个我,需要思索,才能看见。是以,我思,故我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