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每日一典】(之二十)

【每日一典】(之二十)

作者: 舞蝶儿 | 来源:发表于2022-10-01 08:35 被阅读0次

    搜集/ 辽阳边义

    一片冰心(2270)

    比喻性情恬静淡泊,不热衷于功名。语见唐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清杨潮观《吟风阁杂剧•东莱郡暮夜却金》:“岂不知大人一片冰心?但行李往来,用犒从者,亦属交际常情。”梁遇春《致石民书六通》:“良心已如风前残烛,一片冰心,将付之东流矣。”

    一贫如洗(2271)

    穷得象洗过那样的干净。形容穷得一无所有。语见元关汉卿《窦娥冤•楔子》:“小生一贫如洗,流落在这楚州居住。”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十五卷:“第二日,这些质当的人家都来讨当,又不肯赔偿,结起讼来,连地都卖了,矫大户一贫如洗。”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四十七回:“你知道,我一贫如洗,家里是没的积聚的。”

    一家之言(2272)

    亦作“一家之论”“一家之说”“一家之学”。指有独特见解、自成体系的学术论著或论点。语见汉司马迁《报任安书》:“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也指一个学派或个人的说法和理论。汉荀悦《汉纪•成帝纪》:“昔周之未,孔子既殁,后世诸子各著篇章,欲崇广道艺成一家之说,旨趣不同,故分为九家。”唐房玄龄等《晋书•杜预传》:“又作《盟会图》、《春秋长历》,备成一家之学,比老乃成。”五代后晋刘昫等《旧唐书•韦述传》:“国史自令狐德棻至于吴兢,虽累有修撰,竟未成一家之言。”清顾炎武《与友人论易书》:“排斥众说,以申一家之论,而通往之路狭矣。”

    摇头摆尾(2273)

    自得貌。摇动着头,摆动着身体,形容悠然自得其乐的样子。:语见宋释普济《五灯会员•洛浦元安禅师》:“师作礼而去。济明日升堂,曰:'临济门下有个赤梢鲤鱼,摇头摆尾向南方去,不知向谁家齑瓮里淹杀?'”亦用来形容得意轻狂的样子。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十三回:“他出来一见了,便摇头摆尾的说道:'此所谓有文事者,必有武备。'”

    药笼中物(2274)

    药笼中防病的药。比喻留备使用的人才。语见宋欧阳修等《新唐书•元行冲传》:“〈元行冲〉尝谓仁傑〈狄仁傑〉曰:'下之事上,譬富家储积以自资也。脯腊膎胰,以供滋膳;参术芝桂,以防疾疢。门下充旨味者多矣,愿以小人备一药石可乎?'仁傑笑曰:'君正吾药笼之物,不可一日无也。'”清曾朴《孽海花》一三:“章、闻二公,既有异才,终究是老师药笼中物,何必介介呢。”

    一蹴而就(2275)

    蹴:踏;就:成功。踏一步就完成。形容事情可轻而易举成功。语出宋苏洵《嘉祐集•上田枢密书》:“天下之学者,孰不欲一蹴而造圣人之域。”明郑真《洪进士哀辞》:“自江以北,谪籍之民视简册为何物哉?教之可一蹴而就耶?”清吴趼人《痛史•原叙》:“从前所爱,皆为大略,一蹴而就于繁赜,毋乃不可!”

    狼子野心(2276)

    狼子:狼崽。野心:犹野性。放纵不可制服的性子。语见《左传•宣公四年》:“狼子野心,是乃狼也,其可畜乎?”后多指对名利、权位的强烈欲望。《淮南子•主术》:“故有野心者,不可借便势。”狼崽子虽小,却具有凶恶的本性。原指凶恶残暴的人恶性难改。后比喻坏人的狂妄欲望和狠毒用心。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十六回:“吾素知吕布狼子野心,诚难久养。”

    一气呵成(2277)

    呵:呵气。形容诗文、字画等结构紧凑,气势畅旺,首尾贯通。语见清李渔《闲情偶寄•宾白第四》:“北曲之介白者,每折不过数言。即抹去宾白而止阅填词,亦皆一气呵成,无有断续,似并此数言亦可略而不备者。”亦比喻工作因安排得紧凑、严密而迅速完成。清袁枚《随园诗话补遗》卷二:“如《石鼓歌》、《铁券行》之类,不得不征文考典,以侈侈隆富为贵,但须一气呵成,有议论、波澜为妙。”

    遗簪坠屦(2278)

    亦作“遗簪堕屦”。屦:鞋。遗弃的簪和鞋。比喻旧物。语见唐李延寿《北史•韦夐传》:“孝宽为延州总管。敻至州,与孝宽相见。将还,孝宽以所乘马及辔勒与夐。夐以其华饰,心弗欲之,笑谓孝宽曰:‘昔人不弃遗簪坠屦者,恶与之同出,不与同归。吾之操行,虽不逮前烈,然舍旧录新,亦非吾志也。’于是乃乘旧马以归。”后亦以“不弃遗簪坠屦”比喻不忘故旧。唐张说《让右丞相第二表》:“臣幸沐遗簪堕屦之恩,好生养志之德。”

    一丘之貉(2279)

    丘:小山。貉:哺乳动物,一种形似狐狸的野兽。一座山上的貉。比喻均属同类,没有什么差别。语见汉班固《汉书•杨恽传》“古与今,如一丘之貉”。今多用作贬义。比喻都是一样的坏人。严复《救亡决论》:“否塞晦盲,真若一丘之貉。”鲁迅《南腔北调集•辱骂与恐吓决不是战斗》:“中国历来的文坛上,常见的是诬陷,造谣,恐吓,辱骂……我们的作者倘不竭力的抛弃了它,是会和他们成为'一丘之貉'的。”

    一团和气(2280)

    指态度和蔼。也形容气氛融洽。语见宋朱熹《伊洛渊源录》卷三引《上蔡语录》:“明道(程颢)终日坐,如泥塑人,然接人浑是一团和气。”亦指不分是非,无原则地待人和气。宋杨无咎《逃禅词•选冠子•许悴生辰》词:“看纵横才美,雍容谈笑,一团和气。”明施耐庵《水浒传》第十九回:“吴用道:'王头领待人接物,一团和气,如何心地倒恁窄狭?'”毛泽东《反对自由主义》:“或者轻描淡写地说一顿,不作彻底解决,保持一团和气。”

    竹苞松茂(2281)

    苞:茂盛。松竹繁茂。比喻家门兴盛。也用于祝人新屋落成。后比喻身体健康,精神旺盛。语见《诗经•小雅•斯干》:“如竹苞矣,如松茂矣。”明范世彦《磨忠记•杨涟家庆》:“愿竹苞松茂,日月悠长。”据《清朝野史大观》记载,一次和珅府中新修了一座凉亭,特地请大才子纪晓岚题匾。纪晓岚本来不愿意为贪官效力,但稍微琢磨后又答应了,提笔写下了“竹苞”二字。古时候人们常用“竹苞松茂”形容华屋落成,祈福家族兴旺。如此看来,纪晓岚为和珅新亭题字“竹苞”倒也十分应情应景。和珅因此大悦,拜谢后命人高悬于新亭之上。不久后,乾隆皇帝应邀来到和珅府邸,见到纪晓岚题写的“竹苞”二字,不禁掩面大笑,对和珅说:“纪昀在骂你呢!”原来,纪晓岚利用书法技巧,故意将“竹苞”拆解,分开来读就是“个个草包”。和珅吃了哑巴亏,气得半死。

    颐指气使(2282)

    原作“目指气使”。颐:腮帮子;颐指:用嘴部的表情示意。气使:用神情支使人。谓以脸颊表情示意来指挥人。常以形容指挥别人时的傲慢态度。语见汉班固《汉书•贡禹传》:“家富势足,目指气使。”语元稹《追封李逊母崔氏博陵郡太君制》:“今逊等有地千里,有禄万钟,颐指气使,无不随顺。”五代后晋刘昫等《旧唐书•杨国忠传》:“自公卿以下,皆颐指气使,无不詟惮。”马南邨《燕山夜话•王道和霸道》:“如果不顾一切,依靠权势,蛮横逞强,颐指气使,巧取豪夺,就是所谓霸道了。”

    颐养天年(2283)

    指保养年寿。颐养:保养。《北史•崔光传》:“取乐琴书,颐养神性。”天年:没有具体的年龄指定,年龄较大即可,一般指五十岁以上。明施耐庵《水浒传》:“师父只在此间过了,小弟奉养你母子二人,以终天年,多少是好!”。语见京剧《杨门女将》:“老太君年过百年,就该颐养天年,何必身履险地?”(京剧《杨门女将》由中国京剧院于1959年首演)

    衣香鬓影(2284)

    衣香、鬓影,都借指妇女。后因连用为形容妇女仪态之辞。语出南朝陈叔宝《舞媚娘》诗:“转衣移珮响,牵袖起衣香。”北周庾信《春赋》:“池中水影悬胜镜,屋里衣香不如花。”又:唐李贺《咏怀》:“弹琴看文君,春风吹鬓影。”明陈忱《水浒后传》第九回:“二八婵娟,倚栏而望,衣香鬓影,掩映霏微。”

    一熏一莸(2285)

    亦作“薰获异器”。薰莸放在一起,香气就被臭气掩盖了。比喻善恶不同类,善常被恶掩盖。语见《左传•僖公四年》:“一薰一莸,十年尚犹有臭。”杜预注:“薰,香草;莸:臭草。十年有臭,言善易消,恶难除。”唐权德舆《陆宣公翰苑集序》:“一熏一莸,善齐不能同其器。”宋黎靖德《朱子语类》:“小人如何不去得?自是不可合之物。'一熏一莸,十年尚犹有臭。'观仁宗用韩、范、富诸公,是甚次第!只为小人所害。”清蔡东藩《民国通俗演义》第三十八回:“去者得避害马败群之谤,留者仍蒙薰莸同器之嫌。”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2286)

    亦作“一言出口,驷马难追”。驷:指古代一车所驾的四马或四匹马拉的车。一句话说出口,用四匹马拉的车也追不上。形容话语说出,无法收回。表示说话算数。语出《邓析子•转辞》:“一声而非,驷马勿追;一言而急,驷马不及。”宋欧阳修《笔说•驷不及舌说》:“俗云:一言出口,驷马难追,《论语》所谓'驷不及舌'也。”元李寿卿《伍员吹箫》第三折:“大丈夫一言既出,驷马难追,岂有番悔之理?”

    踔厉奋发(2287)

    形容精神振奋,斗志昂扬。语见孙中山《中国革命史•革命之运动》:“其慷慨助饷,多为华侨;热心宣传,多为学界;冲锋破敌,则在军队与会党,踔厉奋发,各尽所能,有此成功。”《“五四”爱国运动资料•学界风潮•大陆报论对内尤急于对外》:“华人因鉴于国家之危险,而踔厉奋发,一变其冷瘼罔觉之态度。”习近平《中共二十大报告》:“自信自强,守正创新,踔厉奋发,勇毅前行。”

    一饮一啄(2288)

    饮一口水,啄一下食。原指随意饮食是鸟的本性。后比喻人的生活遭遇是命中注定的。亦喻生活逍遥自在。语出《庄子•养生主》:“泽雉十步一啄,百步一饮,不蕲畜乎樊中。”蕲:求;畜:养;樊,鸟笼。谓鸟类饮食随心,顺其本性。后亦指人的饮食。唐高郢《沙洲独鸟赋》:“一饮一啄,载沉载浮。”宋李昉等《太平广记》卷一百五十八引《玉堂闲话》:“谚云:一饮一啄,系之于分。”《元曲选外编•吕蒙正风雪破窑记》三:“破窑中熬了我数年,多受了些个苦,一饮一啄,事皆前定。”

    一衣带水(2289)

    象一条衣带那样窄的水。语见唐李延寿《南史•陈后主纪》:“隋文帝谓仆射高颍曰:'我为百姓父母,岂可限一衣带水不拯之乎?'”形容长江狭窄如一条衣带。亦泛指狭窄的水域。后指虽有江河水域相间,但不足为阻。元脱脱《宋史•潘美传》:“进次秦淮时,舟楫未具。美下令曰:'美受诏提骁果数万人,期于必胜,岂限此一衣带水而不径度乎?'”郭沫若《海涛集•跨着东海》:“那市川虽然属于千叶县,但和东京仅一衣带水之隔,有火车电车直达东京。”

    一言九鼎(2290)

    一句话抵得九鼎。形容言辞作用极大。语出《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平原君已定从而归,至于赵,曰:'毛先生(毛遂)一至楚,而使赵重于九鼎大吕。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胜不敢复相士。'遂以为上客。”九鼎和大吕,都是当时国之重器。清李绿园《歧路灯》第五回:“李瞻岱来学中备了一份礼,央前任与我说:'二位老师,一言九鼎。'”清冯桂芬《致曾侯相书》:“执事一言九鼎,或有以信其仪,甚善。”姚雪垠《李自成》二卷四十章:“贤妹是他的救命恩人,一言九鼎。”陈毅《记遗言》诗:“碧血长江流不尽,一言九鼎重千秋。”

    一琴一鹤(2291)

    原指宋朝赵抃去四川做官,随身携带的东西仅有一张琴和一只鹤。形容行装简少,也比喻为官清廉。语见宋沈括《梦溪笔谈》卷九:“赵阅道为成都转运史,出行部内,唯携一琴一鹤,坐则看鹤鼓琴。”《宋史•赵抃传》:“帝曰:‘闻卿匹马入蜀,以一琴一鹤自随;为政简易,亦称是乎!’”元无名氏《冯玉兰夜月泣江舟》第一折:“你把那行装整顿,无过是一琴一鹤紧随身。”

    一之谓甚(2292)

    亦作“一之为甚”。谓:叫做。甚:过分。犯一次错误,已经算是过分了。意谓不可一错再错。多用于劝阻人不要重犯错误。语见《左传•僖公五年》:“晋不可启,寇不可玩,一之谓甚,其可再乎?”元侯克中《归兴》诗:“一之为甚其能再,二者何由可得兼。”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我笑道:'一之为甚,其可再乎?'”

    用夏变夷(2293)

    用诸夏的风俗文化改变中原地区以外的各边远部族的文化。指以诸夏文化影响中原地区以外的部族。语见《孟子•滕文公上》:“吾闻用夏变夷者,未闻变于夷者也。”夏,诸夏,古代中原地区周王朝所分封的各诸侯国;夷,指中原地区以外的各族。最早提出华夷之辨者为管仲,“尊王攘夷”是华夷之辨的具体实践。

    用行舍藏(2294)

    亦作“用舍行藏”。语出《论语•述而》:“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唯我与尔有是夫?'”用,被任用;舍,不被任用;行,出仕;藏,退隐。谓见用则出仕,不见用则退隐。汉蔡邕《陈太丘碑文序》:“其为道也,用行舍藏,进退可度。”清马建忠《马氏文通•正名》:“道国之敬信节爱,处世之用行舍藏。”

    用心良苦(2295)

    亦作“良若用心”。用心:认真思考;良:很。谓极费心思,用意深远。语见元《唐才子传》:“博览史籍,尤工缀文,属词清尚,用心良苦。”清钱谦益《题怀麓堂诗钞》:“孟阳于恶疾沉痼之后,出西涯之诗疗之,曰:'此引年之药物,亦攻毒之箴砭,其用心良亦苦矣。'”清李渔《闲情偶寄•结构第一》:“尝读时髦所撰,惜其惨淡经营,用心良苦。”

    胡搅蛮缠(2296)

    亦作“胡缠乱搅”。简作“胡搅”。谓胡闹,捣乱,搅缠。胡搅:狡辩;蛮缠:不讲道理地纠缠。指不讲道理,紧紧纠缠。语见明杨尔曾《韩湘子全集》第二十八回:“我两个是惯弄障眼法儿的,你们快去投别人做师父,莫在此胡缠乱搅。”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五十六回:“你只会胡搅,我也不和你分证。”清邵振华《侠义佳人》第一回:“我说的正经话,你不听,胡搅蛮缠的说了这些闲篇儿,谁来听你。”

    卓尔不群(2297)

    亦作“卓然不群”。卓尔:特立貌,超然高举貌。高高直立的样子。《论语•子罕》:“如有所立卓尔。”不群:和一般人不一样。高高直立,超出一般。形容才德超出寻常,与众不同。也可以用来强调不同。语见东汉班固《汉书•景十三王传赞》:“夫唯大雅,卓尔不群,河间献王近之矣。”《后汉书•公孙瓒传论》:“自帝室王公之胄,皆生长脂腴,不知稼穑,其能厉行饬身,卓然不群者,或未闻焉。”晋李兴《故使持侍中太傅巨平成侯羊公碑》:“其志节言行,卓尔不群。”

    以德报怨(2298)

    以恩德报答仇怨。语见《论语•宪问》:“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何晏集解:“德,恩惠之德。”战国尸佼《尸子》:“龙门,鱼之难也;太行,牛之难也;以德报怨,人之难也。”汉司马迁《史记•游侠传》:“及(郭)解年长,更折年为俭,以德报怨,厚施而薄望。”宋崔鹦《杨嗣复论》:“君子不念旧恶,以德报怨;而小人忘恩背义,至以怨报德。”

    以直报怨(2299)

    直:公正。以正直之道对待有仇隙的人,不进行报复。语见《论语•宪问》:“以直报怨,以德报德。”集注:“于其所怨者,爱憎取舍,一以至公而无私,所谓直也。”汉班固《汉书•傅介子传》:“平乐监傅介子持节使诛斩楼兰王安归首,县之北阙,以直报怨,不烦师众。”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卷十一:“这叫做以直报怨,以德报德。”清文康《儿女英雄传》三九回:“老爷你平日常讲的,以德报德,以直报怨。”

    优柔寡断(2300)

    亦作“优柔失断”。优柔:犹豫不决。寡:缺少。断:决断。形容做事犹豫,缺乏决断。语出《韩非子•亡政》:“缓心而无成,柔茹而寡断,好恶无决,而无所定立者,可亡也。”五代后晋刘昫《旧唐书•高祖纪论》:“然而优柔失断,浸润得行,诛文静则议法不从,酬裴寂则曲恩太过。”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十二回:“这位胡统领最是胆小,凡百事情,优柔寡断。”

    2022.10.01 至10.31 舞蝶制作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每日一典】(之二十)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ixda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