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故事会~逻辑后果

作者: 瑞敏谈成长 | 来源:发表于2017-12-12 20:07 被阅读20次

    大家好,我是瑞敏,上周三开始直到昨天,连续五天到上海参加正面管教创始人之一――简·尼尔森带领的中国第一期正面管教 婚姻长乐讲师认证班,很感恩过去学员提供的素材及我自己生活中应用,我写的15篇夫妻工具卡故事通过了,才得以参加,有幸成为中国首批婚姻长乐讲师。

    爱是动词,婚姻是需要经营的,欢迎大家来体验,学习,让我们一起把爱“做”出来。

    好了,言归正传,说咱们本周要分享的工具卡――逻辑后果。

    什么是逻辑后果呢?

    逻辑后果与自然后果的不同之处在于需要大人,或者班级会议中其它孩子的干预。重要的是确定哪种逻辑后果能给孩子提供一个学习机会,鼓励孩子承担责任、学会合作。

    📚PD故事会~逻辑后果

    举个例子,如果孩子把牛奶洒了,相关性的后果是让他清理干净。

    你会怎么说呢?

    “你怎么能这么笨?我再也不让你倒牛奶了。”

    “牛奶洒了,你该怎么做呢?”

    你日常惯用的是哪种方式呢?

    如果我们尊重地对待孩子,孩子通常知道解决办法是什么并且他们是很愿意这么做的。如果孩子不知道怎么做,可能是因为你没有花时间训练孩子——这就说明你的期望或要求是不合理的。尊重地处理问题也能阐释错误是学习的最好时机。让孩子为其错误经受痛苦是不合理的,比如说“为了能让你记住教训,罚你把所有地板都擦干净。”

    逻辑后果的四个判断标准,3R1H――相关的、尊重的、合理的、有帮助的,而往往父母给予孩子的是惩罚的四个R,带来的后果则是:

    1. 愤恨(“这不公平。我不再相信大人了。”)

    2. 报复(“这次他们赢了,下次我要扯平。”)

    3. 叛逆(“我要让他们知道我想做什么就能做什么”)

    4. 偷偷摸摸(“下次就不会抓住我了”)或者贬低了自我价值(“我是一个坏孩子”)

    记得漠子家看见孩子夏令营,很多孩子都觉得当自己犯错误的时候,自己就是个错误,自己是坏孩子。记得一个12岁男孩说:“我在家会觉得自己是个错误。”

    虽然父母和老师不愿意承认,他们喜欢使用惩罚的原因是要用权力战胜孩子或者让孩子遭受痛苦而报复。他们下意识的想法是“我是大人你是孩子,你要按照我说的做,否则要付出代价。”

    这一想法在动画片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母亲看着丈夫拎着棍子追孩子,在一旁喊“别打了!再给他一次机会。”父亲回答“必须打他,让他长长记性!”不知道我们是从哪里得来的这么荒谬的想法“必须要孩子感觉糟,孩子才能改变”呢?!

    遭受痛苦并不是逻辑后果的一个必需条件,逻辑后果的目的是要改变孩子的不良行为,找到一个解决办法,而不是让孩子经受痛苦而报复。

    所以,逻辑后果不是处理问题的最好方式。很多父母和老师对逻辑后果很感兴趣,他们会为每个不良行为都找一个逻辑后果。但其实,如果相关联的逻辑后果不明显,那可能这种情况不适合用逻辑后果。还有其它可能更有效的方法,比如家庭会议,专注于解决方法而不是后果,建立日常惯例表,提供有限的选择,寻求帮助,弄清行为背后的想法,尊重而又有原则地说到做到,拥抱,或者其它更适合的正面管教工具。

    好了,今天分享就到这里了,我是瑞敏,下周二见。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PD故事会~逻辑后果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izni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