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前的那一次高中同学聚会,令我感慨万分,那是我们的毕业30周年聚会,我们都是70后,青春已经走远了,马上就是奔五的人了。聊聊往事,再回首,青春的一幕幕,虽远去了,又无法远去,个中滋味,只有自己知道。
70后,很多人都要做爷爷奶奶了。可是,青春的故事,依旧在梦里、在眼前,挥之不去。当我们习惯了用“想当年”作为讲话的开头,一开口说话,就会陷入到记忆深处。
那时,感觉到我们的生活充满了阳光,青春年华的我们刻苦并快乐着。
孜孜以求的苦读,成就了我们的苦乐年华。背井离乡的求学,物质生活的贫乏,概念推理的单调,训诂琢句的枯燥,每天早锻炼和晚熄灯的铃声尤在耳边,三年闷头苦学也曾使我们这些学子衣带渐宽;然而,那人类文明的进化,世界风云的变换,开拓着我们的视野,启迪着我们的心智;文学艺术的唯美,语言文字的精妙,修养着我们的功力,陶冶着我们的情怀。学习是艰苦的,但我们虽苦犹乐。
那时我们同窗共读,可天有不测风云,没想到十年寒窗苦读的我却得到了高考落榜的结局。而你却如愿进入了高等学府。
七月流火。旷古的幽风,吹散了我们少时的清梦。
于是,在那段暗无天日的时日,你时常写信鼓励我复读,虽然没对我有什么表达和承诺,可是你的文采吸引了我,那时还是书信传递的年代,现在想想那些泛黄的时光嘴角都堆起微微的笑意。等信的焦灼,收信的喜悦,读信的感动,一点一滴都丰盈着三点一线(宿舍、教室、食堂)简单而枯燥的生活。而且读信时特别认真仔细,生怕漏下一个字。每一个字都细细咀嚼,仿佛透过那些龙飞凤舞、遒劲有力的字能够看得见你在想什么,做什么,心情怎么样。于是我的心情就跟着那一页一页信笺时起时伏、时悲时喜。现在想来,那段鸿雁传书的时光像山涧里流淌着的一股清泉,无比清澈,无比甘甜;又像是从太阳上剪下来的一束光,照亮了我无助的灵魂。
后来虽然几次搬家,几经辗转,我依然珍藏着那些书信,偶尔翻出来品读一下。读着读着,心中轻轻地流淌过一条岁月的河。心里一阵阵感动。我们虽然隔着山山水水,仿佛近在眼前。那夜、那风竟然温柔而多情了起来。用一位作家的话说“世界美好得让人心里长出水草来”。你的文字温柔了那段岁月,也温暖了我此后无数个漫漫长夜。
有时候,特别是人生灰暗的时候,我时常在想,这凡尘到底有什么值得留恋的呢?思来想去,竟是在最深的红尘里重逢的这些人或事带给我的一些温暖、惊喜和感动,滋养着我干渴的灵魂,它们在我的生命中时不时地蹦出来唱唱歌、跳跳舞,让我觉得活着也就成了一件特别让人不舍的事情,不舍之余竟然还生出了奢望:浪漫诗意地栖居。
但是,隔着时间与距离,彼此日渐疏离,从此再未相遇。三十年了,时光何其无情,明月绕山水,尘世两茫茫。转眼已到了人生的秋天。岁月催人老,两鬓已成霜。而命运又何其有情,在那样的青春年少,彼此相遇,在生命的底色上涂上一抹粉红,于清寒疏离的日子,思念蔓延,微微生暖,站在时光的水岸回头望,青春不觉空。
有位作家说过“岁月是经不起想的,想着,想着,就真的老了。年轻时的事,变成花间一壶酒,温一温唇,润一润心,这人生,也就过来了。”照此说法,我大概真的要老了,要不然那些陈年往事怎么会在寂寂午夜一一悠然入梦呢?亦或是生命的长河中经历了太多的离别与逝去,更加怀念青春岁月里那份单纯的美好吗?
可当所有的繁华落尽,生命的脉络依稀可见。我发现自己依然是那个贪恋诗意、追求浪漫的女子,依然葆有最初喜欢做梦的样子。这样执迷不悟的我是注定要被岁月无情相伤。云在走,水在流,没有谁会永远在原地一直停留。离别与逝去原本就是生命的常态啊!缘来不可挡,缘去不可留,能做的唯有感恩生命中所有的遇见,曾经共走一程,互相照亮,愿余下的光阴,一切安好。再回首,我们的青春都去哪里了?忽然发现,一晃就老了!时间就像一把利剑,把青春一点一点割掉,脸上的皱纹,就是一道道伤痕。
岁月飞逝,三十年倏然过去,真乃弹指一挥间。
如今当年就读的古镇已成了城市,高楼林立,商铺栉比。当年那些朝夕相处的老师,几十年来,或工作调离,或告老还乡,也早已“故人生死各千秋”了。而一直固守着这片热土的班主任老师,也在不久之前,溘然长逝,去了另一个世界。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高中三年曾是我寻梦、追梦、扬帆起航的港湾;如今,岁月不饶人,转瞬已老秋。翁妪相聚,久别重逢,自然是感慨万千。说不尽人生的苦乐,数不完岁月的沧桑。觥筹交错,把酒言欢,直到杯盘狼藉,才相约明年,混然不知日已西斜。
而那青春记忆,已然于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