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什么样的家长?

作者: 张馨28 | 来源:发表于2017-11-14 16:15 被阅读72次
    和善而坚定!

    01

    比较常见的家长有控制型和娇纵型:

    控制型:家长比较强势,信奉“不打不成器”,”棍棒出孝子”,颇有“真理在我,大权在握”的正义凛然,并以此为自豪。(其实,只是暂时“大权在手”)对孩子比较专制。遇到啥问题,大人说了算,孩子一般不参与解决问题。这类家长很喜欢给孩子定规矩,下命令。如果孩子不听,可能会惩罚,严重的可能会又打又骂。

    我一大学同学,是某局局长。他在单位是一把手,在家里也是绝对权威。对孩子非常严格。他从不问问孩子的想法,却总是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孩子,一味地灌输什么重要,什么不重要,硬性规定什么时候回家,什么时候做作业,甚至规定孩子只准和谁谁一起玩。什么都要管,想按自己的想法来控制孩子的一切。

    结果呢,孩子小时候很听话。但是,进入青春期就开始叛逆,专门跟家长对着干,家长让他学习,他偏偏打游戏。家长很就狠狠地训,但孩子根本不听,矛盾升级。家长恼羞成怒,又打又骂,孩子也变本加厉,干脆离家出走,几天不回。由于经常出走,不得不辍学,家长只好给他请家教一对一辅导。但父子关系仍然不好,爷俩见面就瞪眼,势如水火。实在没办法,去年暑假,他只好把孩子送到省城一个心理辅导机构,接受专业理疗。

    可能有些家人认为,严是爱,松是害,就得给孩子立规矩,孩子犯错就该惩罚,该打就打,该骂就骂。

    可是,效果怎么样呢?

    从短期效果来看,这招确实管用,甚至还立竿见影。

    但是,长期效果呢?

    事实表明,长期处于高压之下的孩子,进入青春期,要么叛逆,要么盲从,也没有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高压之下,孩子感觉不到爱与尊重。

    按照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求理论,人的最低需求是生存,即活下来,要吃饭穿衣饮水呼吸等,第二需求是安全需求,即没有暴力等外在危险或威胁;在满足了生存、安全需求之后,人就会产生第三层次的心理需求,即追求爱与归属,获得尊重等。第四层次是自我实现。孩子也是这样。当孩子的生存、安全问题满足后,也会追求尊重、爱与归属。如果家长长期高压,过于严厉,孩子体会不到家长的爱,得不到尊重与鼓励,就找不到自身价值与归属感。这个时候,面对高压控制,孩子要么起来反抗,开始逆反;要么屈从于权威,盲目服从。总之,不是在高压下叛逆,就是在高压下盲从。同时,因为孩子不参与解决问题,也失去了锻炼自己能力的机会。

    02

    还有更多家长恰好相反,对孩子过于娇纵。

    在这样的家庭中,孩子很强势,是家庭的中心,全家人众星捧月,都围着孩子团团转。家里没啥规矩,一切都是孩子说了算,孩子控制着一切。

    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就不再一一列举。

    值得思考的是,过于娇纵对孩子有什么危害?

    自私,任性,不会分享,不知道感恩,没有能力等等。总之,危害极大,不是家长想要的结果。

    还有一些家长属于“幽灵型”——经常在控制型和娇纵型之间摇摆。对孩子过于严厉了一段时间,他可能会认为孩子还小,对孩子过于苛求了,就会产生内疚感。然后,对孩子进行放松要求,甚至娇纵孩子,一段时间后,又感觉对孩子太松了,就又回到了控制型的行列。

    这样的教育,更是孩子让孩子无所适从,结果不言而喻。

    03

    对孩子既不能太专制,也不能太娇惯,更不能在两者之间摇摆,那我们该怎么教育孩子?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但是,这儿的爱是指睿智的爱,即理性的爱。爱孩子很容易,这是父母的本能。这种爱,连老母鸡都会。但是,只有睿智的爱,才能帮助孩子更好地成长。

    南明教育总校长魏智源老师把这种爱转化为两个方面:高期待,细跟进。高期待,即无限信任孩子,坚信孩子有无限潜力和各种可能性,坚信孩子的生命一定会很精彩。细跟进,就是要仔细帮扶孩子,在关键处——比如孩子犯错的时候——给予引导和帮助,使之更好地成长。

    要想教育效果好,高期待与细跟进要紧密结合,缺一不可。尤其是细跟进,专业帮扶,教育的关键。为了帮助大家理解,我把它简化为“相信孩子,帮扶孩子”。

    对家长来说,相信孩子不困难,帮扶孩子不容易。因为这需要一定的专业技能。爱,与其说是一种情感,不如说是一种能力。

    (如何提升爱的能力,给孩子睿智的爱?且等明天分享)

    「无戒365极限挑战日更营第7天」

    上一篇:教育改革,先从改变家长入手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你是什么样的家长?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jctv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