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中一向行侠仗义、嫉恶如仇的英雄好汉鲁智深,一生演绎了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为救弱势群体金翠莲父女,三拳打死了恶霸镇关西郑屠;为救好汉林冲,大闹野猪林,以致流落江湖;……最后擒获方腊,建不世奇功。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光明磊落、堂堂正正,走得正,行得端的好汉,却也做过小偷小摸的勾当:
且说这鲁智深寻思道:“这两个人好生悭吝,现放着有许多金银,却不送与俺,直等要去打劫得别人的,送与洒家。这个不是把官路当人情,只苦别人!洒家且教这厮吃俺一惊。”便唤这几个小喽罗近前来筛酒吃。方才吃得两盏,跳起身来,两拳打翻两个小喽罗,便解搭膊做一块儿捆了,口里都塞了些麻核桃。便取出包裹打开,没要紧的都撇了,只拿了桌上金银酒器,都踏匾了,拴在包裹;胸前度牒袋内藏了真长老的书信;跨了戒刀,提了禅杖,顶了衣包,便出寨来。到山后打一望时,都是险峻之处,却寻思:“洒家从前山去时,以定吃那厮们撞见,不如就此间乱草处滚将下去。”先把戒刀和包裹拴了,望下丢落去,又把禅杖也撺落去。却把身望下只一滚,骨碌碌直滚到山脚边,并无伤损。
如此光明磊落的一条好汉,为何要做这种见不得人的勾当?
一、现实需要。鲁智深此时确实囊中羞涩,他在离开五台山的时候,赵员外并没有送给他盘缠,智真长老也没有给他零花钱。他原来的一些银两都用在打禅杖和戒刀上了。即便还剩些散碎银两,一路走来,住店吃饭喝酒,也要用去一些。因此,到桃花山时,已然所剩无几。他又急于离开桃花山,因为看不惯李忠和周通的悭吝性格,不愿与之为伍,只想尽早离开。李忠、周通二人虽然答应下山劫了钱财便送与他做盘缠,但这是不大靠谱的,万一劫不到钱财呢?岂不又要在这里白浪费时间?
二、给他一个教训。当然是给李忠和周通这两个小气鬼一个教训。如鲁智深所言:“这两个人好生悭吝,现放着有许多金银,却不送与俺,直等要去打劫得别人的,送与洒家。这个不是把官路当人情。”对待这样不光明的人,就应该用这样不光明的手段。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三、作者帮忙。或许鲁智深并没有干过这样小偷小摸的勾当,而是施耐庵老先生帮他做了这样一件看似很不光彩的事情。施先生为何要这样做呢?这样做,对他之前好不容易塑造起来的鲁智深高大的形象岂不有损?其实不然,所谓人无完人、金无足赤。如果把人物刻画得太完美无缺了,反而显得很假,不真实。施耐庵给鲁智深来了这么一小段,不仅不会损害他高大的形象,反而会使读者更加认可这一形象,觉得这个形象更加可爱,更加真实。是一种文学艺术处理的手段。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