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喜乐拆书】第二十四期写作营
489-红尘修行的鱼儿-《论语新解》第119天

489-红尘修行的鱼儿-《论语新解》第119天

作者: 红尘修行的鱼儿 | 来源:发表于2025-01-14 13:23 被阅读0次

子华使于齐,冉子为其母请粟。子曰:“与之釜。”请益,曰:“与之庚。”冉子与之粟五秉。子曰:“赤之适齐也,乘肥马,衣轻裘。吾闻之也,君子周急不继富。”原思为之宰,与之粟九百,辞。子曰:“毋!以与尔邻里乡党乎?”

故事是子华出使齐国,冉子为子华之母请求补贴。孔子答应给她一釜加一庾的粟米。冉子给了子华母五秉粟米,孔子对冉子的过分行为提出批评。

此中最大的疑问是:一、谁派子华出使的?二、粟米是谁付出的,公家还是私家?还有个小疑问是冉子是谁?这是本章最核心的三个问题。

这几个问题众说纷纭,有说是孔子派子华出使,有说是季氏派子华出使,有说是鲁国国君派子华出使。

第一个问题:我比较同意子华是鲁国国君派出去点,因为子华出使齐国非常高调,肥马轻裘,光鲜而威武,绝不是民间行为啊!

第二个问题:冉子请粟是何道理呢?这很好解释,按今天的土话说,就是孔子是咱的娘家人,弟子有出息了,风风光光做了国际使者,娘家人是否该庆贺一下表示表示、以示鼓励啊?仅此而已。所以孔子出了一份礼,是一釜加一庾之粟;冉子又出了一份礼,是五秉之粟。

第三个问题呢?冉子是谁?是冉伯牛?不可能。是冉仲弓?也不可能,此二人都做不出来这样的糗事。因此,此冉子必是冉有无疑。

冉求(前522年—?),字子有,通称“冉有”,尊称“冉子”,鲁国人。周文王第十子冉季载的嫡裔。春秋末年著名学者、孔子门徒。孔门七十二贤之一,受儒教祭祀。以政事见称。多才多艺,尤擅长理财,曾担任季氏宰臣。1

前484年率左师抵抗入侵齐军,并身先士卒,以步兵执长矛的突击战术取得胜利,又趁机说服季康子迎回了在外流亡十四年的孔子。帮助季氏进行田赋改革,聚敛财富,受到孔子的严厉批评。这应该就是这一段时期的冉子。冉求不重仕德的修养,从来没发表过关于仁、义、礼、孝等儒家道德观念方面的看法,也没向孔子请教过这方面的问题。他认为自己学习,“仁”的力量不够,孔子批评他根本不努力学习有关“仁”的学说。他不重礼乐修养,认为礼乐教化之事,要等待贤人君子去做。他对孔子不是绝对服从,具有一定的改革精神。对后世影响很大。在鲁国的军事改革中,冉求是革新派季孙氏强有力的支持者。春秋末年,各诸侯国相继进行着经济、政治和军事制度方面的改革。在这股大潮的冲击下,公元前594年,鲁国开始实行“税亩”制度,就是田亩税的改革;又于公元前590年推行“作丘甲”制度,就是兵役法的改革。

正当冉求担任季孙氏家臣首脑其间,季孙氏准备推行“以田赋”即按田亩征税的新政策。这是较之“作丘甲”更进一步的军赋制度改革,孔子在内的一些人都对这项新制度表达了强烈的不满。

冉求与老师的看法不同,他认为,这项改革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奴隶和平民的负担,但客观上推动了当时社会的进步,从而可以强军富国,影响深远,因此他义无反顾地支持改革。

鲁国于前年即实行了这种新的田赋制,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由奴隶主贵族转变为新兴封建领主的季孙氏,在冉求的帮助下,其财富超过了受封于鲁为诸侯的周公。因为不认为这项改革,孔子愤然提出要与冉求断绝师生关系,还公然号召其他弟子大张旗鼓地去攻击冉求。孔子号称弟子三千,冉求是是被其逐出师门唯一有案可查的弟子,尽管如此,冉求还是坚持了自己的立场。

今天看来,“以田赋”推动了鲁国经济的发展,无疑强化了鲁国的军事机器。因为那个时代的田赋制度和军赋制度具有同等的意义。用增强经济实力,改革军赋制度来加强军事力量,这是冉求较之同时代人卓识有为之处。

这一段文字可以说是孔子批判冉有的一段话,认为他是一个喜欢钻营,巴结权贵的人。这是道德品质的不佳。

相关文章

  • 2017年的读书笔记

    第44周 钱穆《论语新解》+杨伯峻《论语译注》 第43周 钱穆《论语新解》+杨伯峻《论语译注》

  • 《论语》日日谈第5期

    《论语》日日谈 第5期 吴华平新解 本章为《论语》:学而篇第一章 【原文】 1子曰①:“学而时习之②...

  • 《论语》日日谈 第3期

    《论语》日日谈 第3期 吴华平解读 【新解论语】 尧曰篇第二 【原文】 子曰:“君子①不重②则不威;学则不固③,主...

  • 《论语》日日谈 第4期

    《论语》日日谈 第4期 吴华平新解 本章为《论语》:为政篇第十八章 【原文】 子张学干禄①,子曰:“多闻阙疑②,慎...

  • 修心日记第17天~2017.12.27

    功课之第170天(17.12.27): 入世修行,即在红尘之中修行,修口、修耳、修心、修行、修眼等等。修行即自律,...

  • 红尘修

    红尘有修行, 修行在红尘。 红尘不红尘, 只在修不修。 修行不修行, 不在尘不尘。 离得红尘修, 亦非真得修。 日...

  • 论语D1:此中空洞原无物、何止容卿数百人

    学而篇第一·(一)(二) 参考:杨伯峻《论语译注》、钱穆《论语新解》、南怀瑾《论语别裁》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

  • 2018-12-18 - 草稿

    主题 共读《论语新解》学而篇第一 第2期 总第21期 带读人 明佳丽 时间 12/18 周二8:30—10:30...

  • 共读《论语新解》学而篇第一

    主题 共读《论语新解》学而篇第一 第2期 总第21期 带读人 明佳丽 时间 12/18 周二8:30—10:30...

  • 《论语新解》

    论语学而11 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白话 夫子说:父亲在的时候,要看...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489-红尘修行的鱼儿-《论语新解》第119天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tjeiy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