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梁树丽
![](https://img.haomeiwen.com/i7588525/2ecbd607bca45922.jpg)
1月15号晚上七点,张爱敏老师在至善学院平台做了《笑对十字路口的顽童》的讲座分享。听爱敏老师的分享就是在听她的育人故事,因为她一直就是这样做的,她一直都是在用“和善且坚定”的态度来对待十字路口的顽童。
爱敏老师的讲座题目有两个关键词“顽童”和“笑对”,这两个关键词是我们理解和内化讲座内容的主线,也是我们反思自我和寻找方向的路径。
01.为什么用顽童定义?
通常情况下,我们定义班上那些不爱学习,调皮捣蛋的学生时,我们习惯用“后进生”,“问题生”等来评价他们,而爱敏老师却用“顽童”来定义,单单这个名字就已经拉开了我们和优秀之间的距离。
爱敏老师告诉我们淘气的男孩是好的,淘气的女生是巧的。我们要看见孩子,尊重孩子,肯定孩子,支持孩子而不是“控制与管理”,不是“忽悠”,而是“帮助与信任”。
当代著名教育家阿莫纳什维利也提出:淘气是儿童“智慧的表现”,是儿童“可贵的品质”,如果一个儿童一点儿也不顽皮,就意味着他内在的智慧和创造潜能在沉睡,还没有得到发展。所以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借力专业智慧,把助力孩子成长作为我们的教育目标。
02.为什么我们做不到笑对顽童?
上周我们在热论刘强东回老家发钱这件事。刘强东给他的小学老师每人发了10万元让我们有了新思维——如果我们把班上的每个孩子看成刘强东,我们肯定是笑对这些顽童。
但事实上,我们很难做到。不是因为我们不爱,而是因为大多数情况下,我们的爱还停留在思想或口头而没有落实到行动,我们没有让孩子们感受到我们的爱,所以我们无法做到笑对。
举个例子。我看到班上的小孔同学上课不学习,我第一件事就是批评他并给他讲学习的好处,我的目的是想让他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并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但是到了第二节我发现他依然我行我素,我们就会着急,甚至生气,如果这种状况持续,我们对这个孩子就会失望,甚至放弃。
爱敏老师的做法是什么呢?她是在我们的做法上加了一个做法,那就是研究+行动引领。她会先研究这些顽童,顽在何处?科学诊断然后对症下药,她会从行为习惯,学业问题,心理问题和品德方面四个方面给出合理化的建议和方向,然后和学生一起去努力实现这些目标,这是她的睿智之处。
我们必须知道,学生不爱学习是因为他们没有从学习中找到价值感,说白了是他们没有自信力,而自信决定了兴趣和能走多远,当学生能学会的时候,他们才能做到会学和愿意学。
爱敏老师是一个有大爱和大智慧的老师。她总是会给这些孩子无条件的爱,她从不给顽皮的孩子贴标签,也不会用有色的眼睛看他们,她用不功利化的做法从细小之处给孩子爱的滋养。比如她会和孩子们聊聊天,给孩子们写一封爱的信笺,拉个勾,发个小小红包,奖励合个影等等,她用自己的潜移默化的爱给孩子们足够多的心理抚养,让孩子们感受到老师的爱,温暖和力量。
最让我感动的是爱敏老师谈到留守儿童的时候,她提成把自己老家空闲的房子打扫一下,装上书柜,她想把它作为留守儿童之家,周末的时候让村里的留守儿童到她的房子里,她可以给孩子们讲书,或者给孩子们做辅导等等,我为爱敏老师的设想震撼,而且我知道她是一个有想法肯定会有做法的人。
03.我们该如何优化自己?
听完爱敏老师的分享,我也在反思自己,虽然我在教育教学中也追求用“和善且坚定”的方式来看待和管理学生,但是我做不到爱敏姐的付出,也没有达到她的教育境界,或者说在很多方面我都还是不免以分数论英雄。
我焦虑是因为我没有安全感,或者说我缺少智慧力,当然更重要的是自己内核不够强大,虽然我跟着爱敏老师在持续学习,但虽然我也在进步中,但是和爱敏老师比,我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优化自己,我要从下面几个方面开始行动。
1.终身学习,不断充实自己。
2.广泛阅读,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库。
3. 坚持日更,用文字反思,优化自己。
4. 多方位成长,提升自己人格魅力。
5.借力共同体,提升专业素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