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日日谈 第4期
吴华平新解
本章为《论语》:为政篇第十八章
【原文】
子张学干禄①,子曰:“多闻阙疑②,慎言其余,则寡尤③,多见阙殆④,慎行其余,则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
【注释】
①子张:孔子的学生,姓颛(zhuān)孙,名师,字子张。干禄.谋求禄位。
②阙疑:把疑难问题留着,不下判断。阙,通“缺”。
③尤:过失。
④阙殆:与“阙疑”对称,同义,故均译为'怀疑”。
【翻译】
子张请教求得官职俸禄的方法。孔子说:“多听,把不明白的事情放到一边,谨慎地说出那些真正懂得的,就能少犯错误;多观察,不明白的就保留心中,谨慎地实行那些真正懂得的,就能减少事后懊悔。言语少犯错误,行动很少后悔,自然就有官职俸禄了。
【解读】
多听多看,谨言慎行
子张学干禄,子曰:“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译文是:子张请教求得官职俸禄的方法。孔子说:“多听,把不明白的事情放到一边,谨慎地说出那些真正懂得的,就能少犯错误;多观察,不明白的就保留心中,谨慎地实行那些真正懂得的,就能减少事后懊悔。言语少犯错误,行动很少后悔,自然就有官职俸禄了。
孔子这段话是回答子张怎样能够做好官。孔子教导学生要慎言慎行,言行不犯错误。他认为,身居官位者,要说有把握的话,做有把握的事,这样可以减少失误,减少后悔,这是对国家对个人负责任的态度。当然,这里所说的并不仅仅是一个为官的方法,也是立身于社会的基本原则。这也表明了孔子在知与行二者关系问题上的观念。孔子并不反对他的学生谋求官职,但是主张要把官做好,还要做好官。
孔子一生周游列国,虽没怎么受到诸侯国君的重用,但他论为政为官的言论,却还是为从政者所重视和推崇的。他弟子三千,其中有好些就是专门向他学习为官之道的。在学有所成的七十二贤人中,就有不少在政治上很有作为,子张就是其中之一。子张比孔子小四十八岁,正是年轻有为、意气昂扬的时候,便很坦率直接地问老师怎样求得官职。孔子也不迂腐,耐心地教他该怎样做,因为年轻人容易果敢有余而不够细心,所以孔子一再强调要慎言慎行,做到言语少错误,行动上少有懊悔,官禄自然在其中了。
孔子不喜欢门人汲汲求仕,特别是像子张这种性格的人,并告诫他要在自己的学问上要多闻多见,又能阙疑阙殆,再继之以慎言慎行,而达到寡过、寡悔,如此则谋职求禄之道即在其中了。孔子对子张的性格特点了如指掌,所给出的答案也是有针对性的良言警句。
多闻多见是博学,阙疑阙殆是审问、慎思、明辩,慎言慎行是小心行事的处世之道,寡尤寡悔则是践履平实。人之谋生求职之道,都是从这里开始的。孔子所言,古今通用,放之四海而皆准。商场、官场都是利益汇集的地方,比起其他的地方更要格外的谨慎。等到自己有点地位、有点资源了,那就更容易成为别人的焦点或靶子。自己的德、能不够,是无法承受、更无法消受得起的。
古有“失言妨道”的观点,魏晋建安七子之一的徐干在《中论.贵言》中说,“君子必贵其言,贵其言则尊其身,尊其身则重其道,重其道所以立其教。言费则身贱,身贱则道轻,道轻则教废。故君子非其人则弗与之言。若与人言,必以其亏。”意思是说一个有道德的君子,对自己的话很重视,珍惜自己的话就是尊重自己,尊重自己就是尊重道,尊重道就能够对人施行教化。如果说话不算数,或人云亦云,或动辄指责,就表现为自己身贱。一个人身贱,他所遵循的道就会被人轻视,道被人轻视了就失去了教化作用了。
结合我们的实际情况,包括对子女的教育,如果“教化”效果不好,就应该反思自己是否“失言妨道”了。在教育子女和学生时,我认为必须做到‘’言寡尤,行寡慧‘’这六个字。
一个人要成就某件事我认为先要调查,从实践出发,掌握真实情况,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多听,多看。
孔子对‘’听‘’作出了明确的要求,要做到‘’多闻阙疑‘’,要多听,把不明白的放在一边,谨慎说出那些真正懂得的,就会少犯错误。也就是说我们要听取多方意见,不要随便下结论,很多时候我们听见的只是一个‘’相‘’,还有可能这个‘’相‘’可能是一个假的,我们还没有到达‘’体‘’。一旦做出了错误的判断,最终结后悔都来不及。
孔子对‘’看‘’也作出了具体的规定。要做到‘’多见阙殆‘’,多观察,不明白的就保留心中,谨慎地实行那些真正懂得的,就能减少事后懊悔。多观察,就会看到一些与实际有关的‘’相‘’,在作出判断时可以给我们提供一个思路,只有把你听到的与你看到的,再结合实际的情况,谨慎地作出判断,才不会感到后悔。
多听多看,可以使我们更全面的了解事情的真相,在事情真相不知道之前要做到谨言慎行,不要妄下结论。只有这样,我们就可以把一些事情做好。
网友评论